不過會好在雖然稻場不夠大,但是太陽還是足夠烈的,兩天一曬,稻穀基本上也就幹的差不多了,後麵可以鋪的稍微厚那麼一些也不是什麼問題。
部落裏曬稻子都是不收的,本來工具就不是那麼的好,如果一來一去不停的折騰,每天曬的時間就會大大的縮短,而且其中的損失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既然不能每天晚上都收起來,那麼就得讓人看著了,主要還是注意天氣的變化,當然各種動物也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各種各樣的鳥類,從收割前就已經盯上了部落裏成熟的稻子,不過好在有旺財在一旁照應著,雖說有不少被鳥吃掉了,但是這個數量也並不是沒有辦法接受。
而且這些鳥都是非常不錯的靶子,不管是練習弓箭的還是練習投石索的,都能用這些鳥來練練手,收完稻子直至稻子完全晾幹,所有人都是在部落裏的,一來也是給大家一個時間好好的休息一下,割稻子這五天屬實是太累了些,不管平時有多麼的勇猛,經過這幾天的幹活,都焉了下來。
二來也是防止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尤其是天氣的變化,部落裏能及時的把稻穀給收回山洞裏,這麼多的稻穀人少了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收回去的。
稻子收回部落裏以後,宋宸也開始著手修建儲備糧食的地方了,不同於去年隻有幾百斤,今年的收成宋宸估摸著上萬斤是跑不掉的了,這也就意味著不能和去年一樣再隨便用個缸裝起來,這麼多糧食用缸裝既占地方,部落裏也沒有這麼多的缸。
常見的儲備糧食的方法很多,但是能在騰蛇部落運用上的就沒有幾個了,不管是往上建,還是往下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想要把稻子給儲存好,難免要運用到這兩種方式的 ,由於是要將稻穀儲存在山洞裏,而部落裏能放糧食的地方也不是很多,宋宸決定兩種方式都用上。
部落裏騰出來的裝糧食的地方也並不是很大,三十個平方都不到的樣子,而且頭頂上非常低,一人高的地方往上建顯然是非常的不合適的。
好在這一片的地下並不是那種厚厚的岩石,倒是非常合適用來做半掩式的糧窖,宋宸也是借鑒古代華夏儲存糧食的方式。
受製於地方大小的限製,部落裏收拾出來的地方是一個三米左右寬,八九米長的長方形,宋宸決定做成三四個互不相連的窖,這樣就算是除了什麼意外也不會影響到其他的糧食。
糧食窖是往地下挖出來一米多的深坑,上麵再用各種材料搭建一個一米多的圍欄,這樣能在有限的空間裏盡量儲存更過的糧食,一萬多斤的稻穀對現在的騰蛇部落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了。
稻穀的存放最需要注意的還是防潮的處理,山洞裏並不是那種特別幹燥的地方,平時的話還可以,但是一到陰雨季節就容易受潮了,為了防潮宋宸和公輸也是費盡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