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足以發生很多事情。
比如說,《那年高三》的票房,已經成功來到了七點五億。
盡管排片已經開始大幅度縮水,即將為後續上映的《仙誅地滅》和《血衣門》讓位置,但基本上還是能夠確定,這部電影的票房極有可能定格在八億的恐怖水平。
這部片子,雪國娛樂大賺特賺!
投資三千萬,但最後的收益很有可能達到三個億!
陸陽做了一筆無比精明的生意。
即便分賬還沒有到手,但現在家裏突然就不缺糧了。
網絡上,這部電影的評分也相當的高,足有9.1分的高分。
這在愛情電影中,是極為少見的。
什麼?
你說青春校園電影呢?
抱歉,目前還沒有這個分類。
或者說,在《那年高三》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績之後,開始有人把這種主要描述學生時代的片子類型叫做青春校園類。
一個電影的分類,由此誕生。
也因此而更加符合官方的要求,方便官方審核和處理。
不然,所有愛情片子都要特殊審核的話,官方的壓力也會非常大。
據悉,在這個月,準備拍攝青春校園劇的劇組已經有兩個了,另外,還有十多個正在立項的,可能會在下個月陸續投入拍攝中。
兄弟們,速度跟上恰爛錢了。
風潮風潮。
當一股風來了之後,自然就會帶起一股浪潮。
跟風的人,跟的快的,就能吃到肉。跟的慢的,質量好的,也能喝著湯。但速度又慢,質量又不行的,那就隻能不好意思了。
未來的兩三年內,青春校園類的電影毫無疑問會成為一個熱門分類。
它將繼承傳統恐怖片的地位,變成以小博大的經典分類。
投資小,市場較大,口碑好。不管是投資方,還是導演和演員,都有希望在這種作品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分類的發展毫無疑問是光明的。
但既然都說起了跟風,那就不得不說,有一個人,吃《那年高三》的紅利,比所有人都吃的大大方方和開開心心。
那個人,就是張宥栗。
……
“匆匆那年我們
究竟說了幾遍
再見之後再拖延,
可惜誰也沒有
愛過不是一場,
七情上麵的雄辯……
如果再見不能紅這眼
是否還能紅著臉,
就像那年匆促
刻下永遠一起
那樣美麗的謠言。
如果再見還能閉著眼……”
張宥栗的聲音在電台中娓娓道來,仿佛是在講述一個過去發生的愛情故事。
有離別,有悲歡。
“好了,一首我專輯《匆匆那年》的同名主打歌送給大家,調頻fm88.9的聽眾朋友們,我是張宥栗,讓我們下次再見!”張宥栗結束了又一次通告錄製。
截至目前為止,她的新專輯《匆匆那年》已經發售超過半個月了。
成績好的可怕。
區區半個月的時間,《匆匆那年》全國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三十萬張。
這個成績,放到林英才身上,都是水準之上的表現。
而這,可是張宥栗的第一張專輯啊!
當然,這和那首主打歌《匆匆那年》同時也是大爆電影《那年高三》的片尾曲也有很大的關係。
無數人表示他們是在電影院散場之後,聽到了這首歌,然後被感染,從而去專門了解了這首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