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村外的大土堆上,我給盜墓賊馬三講了一個故事。
馬三聽得很認真,也不是故事講得好,或者故事的內容好,而是每當到了晚上,馬三做什麼事都很認真。
或許你會以為這是他這個盜墓賊的職業習慣,但就衝著他如此認真的模樣,我也要將故事講得更生動一些。
說是故事,實質上有幾份家族曆史的味道,隻是族譜上沒有記載,曆史文獻上也無從查證,所以隻能說是故事,或者是傳說。
相傳,我們李氏宗族的祖先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大將軍,曾跟隨皇帝南征北戰,立下無數功勳,待到天下平定,即將享受榮華富貴之時卻暴病身亡。
自古“皇恩浩蕩,帝德廣大”,皇帝親自下令厚葬,並拔下無數金銀。隻是選定厚葬的地方有些特別,既不在將軍的故鄉,也不在什麼風水寶地,而在偏遠、蒼涼的渭北平原之上。
曾有人說將軍因功高震主,被皇帝下了黑手,也有人說是將軍殺人太多,罪孽太重,受了天譴,但都沒有什麼證據。
將軍死後大多數後人及手下隨皇帝去京師享福,隻有一個尚在繈褓之中的幼子在其母親的堅持下與極少數親兵留了下來,算是為將軍守墓。
若幹年之後,去京師享受高官厚祿的人不是冤死在牢獄之中,就是死在征戰蒙元的路上,而守墓的幼子與親兵卻活了下來。
留下守墓的親兵們感念將軍的恩德,都改姓了李,並尊將軍的幼子為族長,自此便了有李家村和李氏家族。
我便是那幼子的直係後人,而我身下的大土堆,正是這位將軍祖先的墳頭。也就是說,我正是坐在祖先的墳頭之上,給一個盜墓賊講祖先的故事。
待我講完這個故事,馬三站起來,用腳踩了踩腳下大土堆,又抬頭仰望綴滿星辰的夜空,發出一聲輕歎。
也許是因為昨夜的雨洗淨了塵埃,今晚的天空明淨而深邃,星辰有遠有近,遠的恍然如隔世般,近的卻在咫尺,觸手可及。
“你歎什麼?”我也站了起來,卻沒有用腳踩大土堆,終究土堆下麵過埋著我的祖先,站在上麵已經是大不敬了。
“沒歎什麼!既然你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我也就還你一個故事吧!”馬三悠悠地說,語氣中不帶有一絲情感。
聽到馬三也要講故事,我頓時來精神。
自從與馬三在二叔家意外重逢以後,我就對這名曾經的盜墓賊、現在的親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後來他送給我龍形玉佩和沉香佛珠,又與我一起去幹媽家除鬼,去城皇廟燒香,我對他的興趣也漸漸地轉化成了信任和關切。
我想知道他的過去,特別是那些關於盜墓的往事。
果然,他講的故事與盜墓有關。
“那是七八年前,我的兩個朋友同時落了難,身陷囹圄,有人答應出手相救,卻要我為他去盜一座古墓。”
“我少年時因生活所迫,拜在‘戒’字門下。”
“本門創於東漢末年,門下弟子常以卜卦算命看風水為生,那一天活不下去時也去一些偏遠的地方倒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