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李廣利是在皇帝發起對大宛的遠征時被封為貳師將軍的。皇帝用他有給寵妃麵子的因素在裏麵,畢竟衛霍也是從外戚起家的,他也許可以再重複一次那樣的經曆。
而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皇帝手上無人可用了,任用李廣利,不過是矮子裏拔高個罷了。
霍光想了想,沉吟道:“興許李夫人是想讓李廣利在兄長手下蹭點功勞?”皇帝要打樓蘭不過是一句話,具體的統籌安排、作戰計劃都是驃騎將軍全權負責。
“去病哥哥能看上李廣利?不可能吧?”眾所周知,驃騎將軍隻要出征,每每大勝而歸,跟著他的各部校尉,無不升官封爵、前途光明,可他用人從來隻挑自己用著順手的。
唯一的例外是漠北決戰時的李敢,他是皇帝硬塞過來的,可霍去病不喜歡李敢,倒不是因為他沒本事,而是李家一直對大將軍頗有微詞,所以霍去病才看李廣父子不順眼。
雖然都是姓李,可李廣利跟李敢肯定是不能比的,霍去病會願意用他,劉據表示很懷疑。硬讓李敢跟著霍去病,是皇帝想到李廣命數奇特,難以封侯,特地給了李敢一個機會,李廣利憑什麼?
要知道,雖然皇帝氣勢磅礴地發起了數萬大軍,可趙破奴虜樓蘭王,破車師國,實際上隻用了七百輕騎,換成霍去病坐鎮指揮,這個人數有可能會更少,有地方能塞下李廣利嗎?
劉據與霍光都是不擅軍事之人,他們對樓蘭之戰的了解,全部來自從前的記憶。可當這場戰事的負責人變成霍去病時,所有的一切就和他們的記憶產生了偏差。
首先,原來的數萬人馬被削減成了五千,其中八成是步兵,主要負責後勤運輸,其餘的一千精騎,才是進攻的中堅力量。
別看兵不多,領兵的將領卻還不少,霍去病點了自己的舊部屬趙破奴和表弟衛無憂,也點了皇帝塞給他的李廣利,三人平均分配,一人三百騎。
剩下一百騎,那是霍去病的親兵,很明顯,他是不打算親自上陣的。
若不是知曉趙破奴當初滅樓蘭、破車師隻用了七百騎,劉據和霍光看到霍去病的舉動簡直要被嚇死,樓蘭、車師雖小,可好歹也是兩個國家,但在驃騎將軍看來,他們顯然算不上是對手。
倒是皇帝,說了此役霍去病說了算,就再也沒有插手過,讓劉據暗自心服。
樓蘭之戰的結果符合除李夫人和李廣利之外所有人的預期,趙破奴和衛無憂分率三百騎,一個虜了樓蘭王,一個破了車師國,因舉兵威以困烏孫、大宛之屬。此後,漢列亭障從酒泉直至玉門。
就連純粹是跟著霍去病去觀摩學習的霍嬗都在無意中撿到了一位逃亡的樓蘭王子,還把他帶回了長安,反而是李廣利,帶著他的三百騎不但未立寸功,還差點就回不來了。
李夫人有心暗示皇帝,是驃騎將軍處事不公,不給她的兄長表現機會,可她的話剛起了個頭,皇帝的臉色就瞬間變得陰沉下來,他狠狠瞪了她一眼,嚇得李夫人再不敢開口。
“以後不要再讓朕聽到這樣的話。”言罷,皇帝拂袖而去。李夫人黯然垂首,滿眼的不知所措和嫉恨不甘,一定是霍去病在搞鬼,一定是他,是他打壓了他的兄長……
李夫人如何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心裏很明白,霍去病不會更不屑用這樣的手段算計李廣利,他對李廣利和趙破奴、衛無憂,肯定是公平的,他是要明明白白告訴他,這個人不堪用。
戰後論功行賞,趙破奴因功受封浞野侯,衛無憂已經是長平侯世子了,不能再封,皇帝幹脆給大將軍加了八百戶食邑,霍去病是主帥,加封了食邑一千戶。
李廣利無功無過,被皇帝打發回了原來的位置,看在李延年和李夫人比較得他心意的份上,閑職他樂意給李廣利一個,可是建功立業的機會,他是不會再給了,給了也是浪費。
於是,太子殿下驚喜地發現,他家去病哥哥一出馬,李家的問題基本就算解決了。(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