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風銘找到火猴,用手勢告訴它,他要離去進入大山更深處。這段時間以來,風銘在追趕的過程中,他的速度有了極大的進步,麵對巔峰武王雖說打不過,但要跑卻不成問題。
那火猴一聽,急忙跑過來拉住風銘的衣袖,不讓他進去,並用猴腿往身上擊打,然後猴身往地上一倒,兩腿蹬兩下,而後一動不動。那火猴的意思是讓他不要去,會死的。
“好一隻有靈性的猴兒!”
風銘見火猴扮演得活靈活現,感歎不已。不過,他必須進去,哪怕是死也要去。
他知道大山深處高級妖獸更多,但他必須在生死間錘煉自己的生存能力,並用生死間的磨礪來提高自己的實力。一旦離開山野,他將麵臨一大群中高級武者的截殺。雖然活下去的希望極為渺茫,但凡有一線希望,他也不敢也不會輕言放棄。他必須去觸碰高級妖獸,雖九死一生,而往矣。
火猴見風銘的態度極為堅定,就拉著風銘朝它的山洞走去。進入山洞後,火猴立馬從隱蔽處挖出幾壇猴兒酒遞給風銘,並作出飲喝之狀。風銘舉起壇子喝下一口猴兒酒,頓時,體內一股股元氣沿經脈奔騰不息。風銘急忙坐下運轉功法煉化這些元氣,使其化為真元存進丹田裏。一口酒就有這種效果,這幾壇喝下去功力必定大進,風銘心中大喜並驚歎道:“不愧是天地精華所釀之酒。”
之後幾天,火猴又放慢速度給風銘展示身法。風銘仔細地揣摩,竟發現火猴對力道的使用達到了一種隨心隨意的程度,對於力量的控製如蓄力、瞬發、爆發以及減低空氣中的阻力並利用者阻力轉為自身的動力均能作出最為本能的反應。這可能是火猴天賦異稟,再加上其長年在山野中、樹木間奔走以及與大量的妖獸追逐、廝殺、逃生所形成的下意識行為。而經過大腦思考之後再作出的反應與下意識反應是不可同日而論的。
本能反應在武者身上也時有體現,此之為“習慣成自然”,例如對危險的覺察,有些武者就特別敏感,但要他說原因,也說不出來。本能反應是經年累月地將自己置身於凶險之地,於生死一發之際形成的。
對於力道、真元的掌控與使用,自武道起源之始,人類就孜孜不倦的探尋其中的奧秘。人類師法自然創出各種功法、武技,就是一個由粗淺到高深的探索過程。而評價一個武者的天才程度,悟性高低、武力高下實際是也是基於在點。但要掌控與使用自身所具有的力道、真元,則必須將自己置身於大凶大惡之地,生死一線之間。
風銘的這番思考隱隱觸及到武道本質,而風銘在驚歎之餘,更堅定了進入更深處曆練的決心。
風銘隱匿在一隻獨角獸的領地內已經很久了。他的斂息術、隱匿術經過這段時間的練習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那獨角獸在其領地內徘徊,始終沒有覺察到風銘。遠處傳來震天的吼聲,是獨角獸的死敵在挑釁它。獨角獸突然狂暴起來,一邊怒吼,一邊拍打四周,四周的樹木成片的倒下,碎石漫空飛濺。
獨角獸的狂暴攻擊波及風銘,風銘從隱蔽處躥出,一拳搗出擊向那獨角獸,那獨角獸見物襲來,一聲大吼,一掌拍向風銘,吼聲、掌聲尖嘯地鑽入風銘耳朵,而千萬斤力量壓迫周邊,周邊的樹木、山石瞬間破碎,地麵塌陷。風銘的耳、鼻、嘴立馬滲出血絲,風銘轉身狂奔,那速度超過其平素的極限。那獨角獸追之不及,在其身後怒吼連連。風銘一逃回火猴的山洞裏,便一頭栽倒在地,全身鮮血淋淋,臉色煞白。
那獨角獸是五階妖獸,與四階妖獸相比,可謂雲泥之別。五階妖獸相當於武者的武王境,武王與大武師相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整個氣武十境中武王境是一道坎,從大武師到武王是一個質的飛躍,生命層次的飛躍。武王丹田成丹,稱為武丹。從大武師晉入武王,真元、力量、神識、速度、壽陽等方麵均有一個暴漲,二者至少相差十倍以上。所以二者相比較,不啻於螻蟻之於大象。風銘現在和武王境過招就如蜉蝣撼大樹。那天火猴比劃著一招就立馬倒斃的動作雖無比可笑,卻極為現實。
風銘傷好之後,拚命地錘煉自己,近乎瘋狂、野蠻,乃至自殘,似乎身體不是他的。因為他知道他必須要具備在武王境武者手裏活下來的能力,雖說擊殺難以辦到,但至少要確保能硬撼幾下,過過招而不受傷。要是武王境武者揮揮手就能讓他受傷,當他回到武者世界裏活下去的幾率太少太少。因為武者世界裏,在外闖蕩的以武王境最多。
風銘每修煉一段時間後,就出去硬撼五階妖獸,然後受傷而回,而後養傷,修煉,之後再出去,再受傷而回,再養傷,如此周而複始。風銘知道短期內晉入武王境不現實,由大武師晉入武王境凶險無比,稍有差錯便會身死道消。
三個月裏,風銘的各種技能在生死間的磨練下飛速進步。漸漸地也能與五階妖獸硬撼幾招不受傷並能全身而退,風銘大為滿意。
這一天,風銘跑出去,誰知這次竟招惹到一隻五階青鷹飛獸。那青鷹飛獸的速度用風馳電掣來形容也不為過,風銘利用各種地形,激發自己所有潛能拚命逃跑,但那青鷹獸如附骨之疽,讓風銘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追得風銘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最後隻好冒險從絕壁上跳入一個瀑布下的深潭才得以脫身。
脫險後,風銘是既害怕又興奮。害怕之處在於差點身死道消;興奮之處在於經過這一次的磨練,力量、真元的控製與使用竟隱隱觸及火猴對力量、速度掌控的門檻,而應變能力也得到極大的提高。所以,內心不免有些躍躍欲試。之後,風銘隔三差五地去招惹那青鷹獸,而每一次都被它追得一佛升天,二佛下地。但生死間的曆練也讓風銘快速地成長起來。
此後,風銘潛入連綿大山的更深處,隱匿在六階妖獸或七階妖獸的附近,錘煉自己瀕臨死際的那份淡定以及應變……
時間匆匆,這一天,風銘晉入大武師高期。他知道是該離去的時候了,這片山野已無法再讓他快速地成長,他必須到外麵世界去尋找機緣,更何況他還有一個兩年之約。
他算算時間,他已在這山野中度過了一年了。
這一年,他在苦與痛中度過,
這一年,他在生與死中徘徊,
這一年,他在血與淚中成長。
他知道外麵有一場暴風雨等著他,但他卻義無反顧地走了出去。
這一去,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這一去,血雨腥風江湖路,
這一去,笑談渴飲仇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