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平常在蓬萊閣說書,從來都是隻說一個章回,但今天,麵對王師中的邀請,卻破天荒地說上兩個章回。
王師中明顯沒有中年商賈那般沉得住氣,見宋行在那兒沒完沒了的說過不停,好幾次都想叫馬擴將他架上來,但都被中年商賈製止了。
兩個章回,加上中間休息及收錢的時間,差不多一個半時辰,等宋行說完之後,已到中午時分,這才慢吞吞地隨著馬擴來到蓬萊閣。
王師中他是見過的,當日在公堂上將賴八送進沙門島,馬擴不但見過,還在一起喝過酒,這位中年商賈雖然沒有近距離的接觸,但也有點印象。
因為他在蓬萊閣說書,並搞那麼多事,原本就是做給此人看的,原本就是要讓他看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從而走條曆史的捷徑,投身曆史的滾滾洪流。
隻是讓他想不到的是自己要釣的這個人,竟然是自己第一次說書時,台下拍手叫好的人,這讓宋行多多少少感到有些意外。
宋行在一愣之後,也沒做過多的遲疑,便在馬擴的引領下來到飯桌,先對王師中跟王環打聲招呼,隨後對著中年商賈誠聲道:“草民宋行,見過趙大人!”
“趙大人?”中年商賈有點疑惑,目不轉睛地看著宋行,“聽宋小哥的語氣,莫非識得本官?”
宋行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看旁邊空著的位置,王師中見此,當即吩咐他從旁坐下,並讓跑堂的弄些碗筷過來。
說書半天,早已口舌冒煙,宋行也沒客氣,自顧翻開麵前茶杯,倒上半杯茶,輕輕地喝上一口後,隻覺入口生津,果然是好茶。
放下茶杯,清清咽喉,這才回道:“實不相瞞,草民幼時隨家師遊曆天下,閑暇時亦談論天下英雄,言語中多次論及大人之才,故爾多有留意。”
“哦?”中年商賈原本正在漫不經心地喝茶,聞言頗感好奇,將茶杯端在手中,看著宋行道,“不知令師是何許人,對本官又作何評價?”
宋行神色冷峻,慨然道:“家師原本是山野中人,姓度名娘,說來大人亦是不知。對大人之智家師雖極為推崇,但對大人之主張卻是多有詬病。”
“多有詬病?”中年商賈感到有點好奇,身體很自然地向前趨,頗為詫異地道,“聽宋小哥的語氣,趙某應該跟令師素未平生,多有詬病又從何說起?”
“從何說起?”宋行再度端起茶杯,輕輕地喝口茶,跟這些當官的說話,不管有沒有道理,架子總得端著。
如此過得好半晌,這才漫不經心地接道,“如果家師估得不錯,童貫童大人所提的平燕策真正的首倡者應該是大人您吧?”
聽到宋行的說話,中年商賈的神情頓時僵住,瞪目結舌地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自己回歸大宋,一直跟隨童貫,此事亦是在極其隱密的條件下進行,卻不知眼前小兒如何得知?
這位中年商賈不是別人,正是燕人馬植,後隨童貫歸宋改名李良嗣,因獻策有功,宋皇趙佶便踢國姓,故名趙良嗣。
公元一千一百一十一年,此人趁著童貫使遼的機會,暗中求見童貫,提出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計劃,這個計劃相對於北宋王朝的震撼力,絕不亞於三國時的隆中對。
自澶淵之盟後,宋遼罷兵已有百年,大宋與女真中間隔著一個契丹,為避人耳目,跟女真族的來往都是從登州入海,此次會盟亦叫海上之盟。
跟馬植一樣,王師中同樣是出生在燕地的漢人,同樣懷有收複燕雲十六州之誌,趙佶將他放在登州這個前沿陣地,自然是想確保會盟能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