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之後,大長公主與唐縣君謝過太後恩典,告辭出宮。朱太妃自聽見“好人家女兒”一語即明顯不悅,席間一言不發,宴罷即刻離開,其餘宗婦戚裏也相繼退去,隻有端王夫人王素絢始終跟隨在太後身邊,小心應承,態度溫柔和順。太後也像是很喜歡她,吩咐移駕升平樓飲茶,且親自攜了王夫人的手,帶她一同前往。
蕙羅與諸女官及隆祐宮侍女一起隨侍太後同往升平樓。太後與王夫人小坐敘談片刻,忽聞黃門來報,說端王求見。太後一聽便笑了,對身邊的王夫人說:“十哥一定是來接你的。上次我拉著你說話,聊得興起,忘了時辰,後來宮門關閉,便留你在我宮中住了一宿。結果第二天十哥一待宮門開啟便匆匆趕來,把你接了回去。這次他多半又怕我留你,索性早早地來接人。”
王夫人窘得滿麵緋紅,坐立不安,低聲道:“哪裏……大王是……是來向孃孃請安的……”
太後了然一笑,也不對她多話,轉而命黃門請端王進來。
旋即趙佶揚袖舉步,翩然而至。這綺貌華年的親王依然是如沐春風的樣子,眸心蘊著淺淺笑意,眼波朝廳中眾人悠悠一漾,所有人便都有了被他深看一眼的感覺,兩側侍立的許多年輕女官頓時局促起來,略略移步退縮,含羞斂眉,下巴也一個個低了下去。
待趙佶施禮畢,太後微笑問:“怎麼這時候入宮來?昨日跟你說過今天我要見幾位親戚,你不必入省了。”
趙佶欠身道:“日前孃孃命臣畫的觀音像,臣昨日已完成,所以如今送入宮來請孃孃過目。”
太後道:“才畫好,何必急著送來?觀音大士像,按理說應該擇個好日子再送入宮才是。”
趙佶笑道:“臣領命之後拖了許久才完成,怕孃孃等得久了,所以急著送來。”
太後瞥瞥王夫人,又淺笑著朝趙佶擺首:“已等了這麼久,孃孃倒不急,是你急。”
趙佶與夫人相視一眼,王夫人立即赧然低首避開他目光,趙佶則笑而不語,但命身後侍從將帶來的觀音像呈上。
這幅觀音像是絹本設色,工筆描繪而成。畫中觀音身披荷葉形短衫,下著裙衩,胸飾瓔珞,足踏蓮花,身材頎長優美,雙手自然下垂,左手握著右手手腕交於腹前,右手指如蘭花,撚著一串佛珠,姿態溫婉閑適。而最妙的是觀音的麵容神情,臉龐微豐,細眉長目,目光下視,似乎在滿懷愛憐地看著紅塵中人,唇角向上微翹,呈出一種生動而溫暖的俗世母親般的笑容,觀之可親。
太後觀後薄露喜色,微笑道:“前人繪道釋人物,皆強調寶相莊嚴,筆下觀音大多不苟言笑,而十哥這幅則畫得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甚好,甚好……隻是不大像我給你看的那尊白玉觀音。”
鄭瀅聞言從旁輕聲解釋:“娘娘,十大王繪這幅觀音像時隻是借鑒了白玉觀音的服飾立姿,而麵容神情是按自己心中所思畫成的。”
太後頷首,又對趙佶道:“十哥必是素日通讀佛經,深解觀音菩薩慈航普度、甘霖遍施之善心,才能另辟蹊徑,畫出如此神情慈愛的觀音。”
“非也……”趙佶低首答道,“臣讀過的佛經並不多,此番繪觀音大士像,其實隻是取了個巧,心裏想著母親的模樣,便自然而然地畫成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