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在當時看起來實在是糟糕透了,結局卻圓滿得不得了,人必須有遠見。因此,人生之路要定得長長遠遠,不必為一時的困頓而“困”住自己,應從挫折中培養奮起的勇氣;成功者和失敗者最大的不同是,成功者知道如何“熬”過挫敗和失望的歲月,而失敗者反之。
愛迪生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麼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隻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裏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麼一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啊。
我們從失敗中學的功課,通常比從勝利中學到的還要多,如果我們在遭遇挫折及失敗時,就好像是一個充氣的皮球,你打它一下,它跳得更高;你愈迫害它,它愈堅強,如果遇到挫折時,轉個身,不就是海闊天空?因為你必須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而非依賴過去的成功。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臥床不起。麵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
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饑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因為我們每天都必須麵對無數挫折,要如何把挫折及困難變成人生的一種試煉,就考驗著每個人處理及麵對挫折的能力,隻有麵對它,正視它,不要逃避它,才可能化挫折為動力,讓挫折成為一種過程;所謂“船過水無痕”,不必把挫折當做傷痕,就讓它像水麵上的波紋,雖起了陣陣的漣漪,但是不必留下痕跡。挫折不會因為你的軟弱而向你妥協。你越軟弱,這挫折就越強大。不是說挫折變得多麼強大,而是在軟弱麵前,挫折被放大了而已。
生命應當是堅強的,當我們被生活的殘酷攻擊得遍體鱗傷的時候,我們要讓自己很快的平複下來,然後給生活一次重重的還擊。至少當我們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要勇敢的微笑著麵對不幸,那笑容讓任何一個鬼怪都顫栗。
當我們麵對挫折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們,也沒有人可以救我們。救世主就是我們自己,跌到了隻能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要一個人獨自去麵對。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無從插手。因為困難看上的是你,所以你要努力去戰勝他。
聽說,自殺的人會永遠留在他自殺的地方,然後每天反複以同樣的姿勢死上千次,萬次,這是對自殺者輕易放棄自己生命的懲罰。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懲罰倒是很好。那些輕易放棄的人或許隻有這樣他們才會清醒。才會體會生命的可貴。
第三節鼓起你的勇氣,樂觀麵對每一天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門重要的學問要學,那就是怎樣去麵對“失敗”,處理得好壞往往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要記住這句話:“麵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態度,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有些人在曆經了一些挫折失敗後便開始消沉,認為不管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這種消極的信念蔓延開來讓他覺得無力、無望、甚至於無用。如果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企望的美夢,就千萬不可有這樣的信念,因為那會扼殺你的潛能,毀掉你的希望。像這樣具有摧毀性的心態在心理學上是這種稱呼:無用意識,這是指一個人在某方麵失敗的次數太多,便自暴自棄地認為是個無用的人,從此便停止任何的嚐試。
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結果都是失敗的時候,他就會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沒那個能力,因此,他就會喪失鬥誌、精神崩潰,最終就會放棄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絕望。
人生之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能屢仆屢起。對每次跌倒而立刻站起來、每次墜地反像皮球一樣跳得更高的人,是無所謂失敗的。人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不要留戀逝去的夢,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艱難前行的人生途中,就會充滿希望和成功!
有時候成功的秘笈並不深奧,對於每個人來說,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鼓起你的勇氣,樂觀麵對每一天。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流浪者。
那人進門打招呼說:“我來這兒,是想見見這本書的作者。”說著,他從口袋中拿出一本名為《自信心》的書,那是羅伯特許多年前寫的。
流浪者說:“一定是命運之神在昨天下午把這本書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為我當時決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殘生。我已經看破一切,認為一切已經絕望,所有的人已經拋棄了我,但還好,我看到了這本書,使我產生新的看法,這本書為我帶來了勇氣及希望,並支持我度過昨天晚上。我已下定決心,隻要我能見到這本書的作者,他一定能協助我再度站起來。現在,我來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這樣的人做些什麼。”
在他說話的時候,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流浪者,發現他茫然的眼神、滿麵的皺紋、紛亂的胡須以及沮喪的神態,這些向羅伯特顯示,他已經無可救藥了。但羅伯特不忍心對他這樣說。羅伯特請他坐下來,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說出來。
流浪漢原來是因自己開辦的企業倒閉、負債累累、離開妻女到處流浪,悲觀絕望。
聽完流浪漢的故事,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並且協助你東山再起。”羅伯特剛說完,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分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流浪漢提出這個要求,顯示他心中仍然存在著一絲希望。羅伯特拉著他的手,引導他來到從事個性分析的心理試驗室裏,和他一起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羅伯特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麵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他的全身。
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你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當做你從前並未認識他,否則,你隻能跳進密西根湖裏,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流浪漢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過了一會兒,羅伯特領他走出電梯間,送他離去。
幾天後,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他已經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他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他說,他感謝羅伯特先生,讓他找回了自己,並很快找到了工作。
後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
如今,在每一場的成功訓練課裏,都有這樣一個“照鏡子”的課程。我想,每位失敗的朋友和追求成功的朋友,進去“照一照”,定會與你以往出門前“一照”的效果大不一樣。
當一個人相信困難會永遠長存時,那就有如在他的神經係統中注入了致命的毒藥,你別指望他會拿出任何力求改變的行動。同樣地,如果你聽到別人跟你說這個困難會沒完沒了的話時,可千萬別輕信,最好離他遠一點。不管人生中遇到什麼不顧的事,你一定要記住:“這件事遲早是會過去的。”隻要你能堅持下去,終必會有雲散天開見月明的一刻。
人生中的贏家與輸家、樂觀者與悲觀者的第二個差別,在於是否相信困難的“無所不在”,樂觀的人從不相信人生處處都是困難,因而不會單為一個困難便把自己絆住,反而把困難視為是一種挑戰。
那些悲觀的人,隻因在某一方麵失敗,便死心眼地相信在其他方麵也會失敗,結果就真的如他所想在金錢方麵、家庭方麵、工作方麵、乃至人際關係方麵都出現了問題,他們既無能管好自己的信念,當然對其他的事情也就無能為力。相信困難“永遠長存”且“無所不在”是很傷人的,所以當你碰到困難時一定要確信自己能找出解決之道,並且立刻拿出相對的行動,就必然能很快地消除這些消極的信念。
第三個不當的信念就是“問題在我”,這個意思乃是認為自己才是問題的所在。如果你不幸失敗了,不但不把它視為是調整行動的好機會,反認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那麼很快地你就會沒勁再做下去。
第四節量力而行,切莫螳臂當車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是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應量力而行之,切不可狂妄自大。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裏,不論他如何掙紮仍沒法爬上去,隻好呆在那裏。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讚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隻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