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推杯換盞間的際遇,觥籌交錯中的人生

網上盛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領導幹部不喝酒,一個朋友也沒有;中層幹部不喝酒,一點信息也沒有;基層幹部不喝酒,一點希望也沒有;企業老板不喝酒,一點生意也沒有;平民百姓不喝酒,一點快樂也沒有;兄弟之間不喝酒,一點感情也沒有;男女之間不喝酒,一點機會都沒有!

戲謔之餘,卻句句說的是實在道理。不管你是在官場高就,還是在商場打拚,隻要你身處社會,便寧可一周不吃肉,也難以做到三天不喝酒。一句話,酒局就是人脈的交際場,酒局中隱藏著辦事的潛規則。在現代社會裏,沒有酒局,萬事莫提!

何謂酒局,一個人喝酒叫借酒澆愁,喝酒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局”。其實酒局的發明可不是現代社會的專利,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名的“十大酒局”之說,“貴妃醉酒”,“醉打金枝”,“三國江東群英會,劉曹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楚霸王大擺鴻門宴”,這樁樁曆史風雲,件件與酒有關,說酒局改變了曆史的進程也不為過。可見在中國,酒局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酒文化”,而成為關乎事業成敗、人生大得大失的關鍵所在——人情交往、應酬交際,全在這酒局中。這道理古人尚且明白,何況識時務的今日俊傑們呢?

中國自古講究的是“禮儀之邦”,傳到今日多半禮儀早已被“現代化”的差不多了,可惟獨這酒桌之上的規矩,真是一點兒都沒少——請客怎麼請,座次怎麼排,點菜先涼後熱、先簡後繁,敬酒由老及少、先主後賓,就連碰杯的姿勢,魚盤的擺放都有巨細無遺的講究。這話可沒有絲毫的誇張,即使應酬高手看到此處可能也會覺得一籌莫展,所幸的是,自古傳下了這酒局規矩之外,還一並積累了豐厚的酒場經驗和應酬對策,我等多有收集,知其寶貴不敢獨享,今日彙成此書,傾囊相授,以饗讀者。

民以食為天,吃飯在中國是件大事。從早年艱苦歲月時的“吃了上頓沒下頓”到今日的“吃了三頓還有第四頓”,趕酒場、跑飯局已儼然成了現代某些人的一大要務。求辦事要吃飯,談生意要吃飯,拉人脈要吃飯,聚朋友還是要吃飯,試問今日眾生,哪一位不知這飯局的利害?說是吃飯,喝酒才是關鍵,有時一桌飯局下來,都不知吃的是粵菜還是川菜。說到底,飯局隻是個幌子,酒局才是實質!

為什麼應酬一定要喝酒?不明白的女性朋友或滴酒不沾的男性朋友們聽好了:如今人人都戴著麵具,職場暗戰,商場博弈,人心之間莫不存在著一道防備的隔閡,想要成事,必先打破這層隔閡,而一旦到了酒桌之上,平日不苟言笑之人方能放下戒備,陌生的距離得以拉近,地位的差別也可借推杯換盞得以衝淡,俗話說“酒後吐真言”、“酒壯慫人膽”,話糙理不糙,隻有喝了酒,許多人才敢做平日之不敢做,言平日之不敢言,辦大事成難事也往往就在這不起眼的杯盞之間。

所謂小飲怡情,大飲傷神,爛醉之後的痛苦相信每個喝酒之人都有共鳴,而男人之在酒局,如同人在江湖,實在不是貪杯,而是有著太多的身不由己。許多時候不是說一句“我不會喝酒”就可以全身而退的。甚至許多公司招聘,硬性條件之一不是有沒有碩士學位,也不是有無三年的工作經驗,而是能不能喝酒。足見酒局之重,已深入人心。古人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今人或許該說“滴酒不沾何以展雄心”!

需要特意提醒的一點是,除非你是傳說中的“千杯不醉”,否則千萬不可狂喝猛喝,酒後失態最易導致適得其反,聰明的人要事先摸清自己的酒量,有所克製——喝酒是末,應酬為本,否則隻會丟了買賣又丟了臉麵。

趕不完的應酬,喝不完的酒。男人想成事,必須先過酒這關。本書彙集了飯桌之上務必謹記的規矩禁忌,剖析解構酒局之中不得不防的暗戰玄機,並附上古今中外酒令大全,相信定能助您在觥籌交錯中如魚得水,於推杯換盞間馬到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