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好走的路總會有地雷
(1)包抄
戰後初期,商業戰爭大都在歐美國家展開來,產品質量不高且尚無法進入歐美市場的日本產品就占領了歐美各大跨國公司還未顧及的其它區域。因而獲得了大量的競爭空間。
日本首先進攻了亞非拉各國市場,而選擇的進攻點,一般都有著少數競爭對手,或是競爭對手實力較差,處境不妙的地方。例如計算機業,日本人先攻克亞洲的鄰近國家,然後是澳大利亞,最後才是歐洲和美國。日本汽車公司和摩托車公司也是首先打入亞洲市場,然後再向外擴張。
(2)水銀瀉地———見空即鑽
日本人進行商業戰爭是全球性的,無所不在,哪裏有空子就鑽進去,哪裏有真空就填補,就連鮮為人知的太平洋群島也沒有放棄。帕勞共和國、北馬裏亞納聯邦等國,過去都曾經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的殖民地,近十幾年才獲得獨立。而老殖民者撤離後,日本人迅速填補了留下的空隙,在這些地區積極地展開了工作。現在太平洋島嶼的任何一方都有豐田汽車停在椰樹底下,即使是最小的漁船也用了雅馬哈的外裝馬達推動。島嶼村子的小雜貨鋪裏,銷售著日本麵條和啤酒,甚至鹽和白糖也是日本來的。
(3)攻其不備
萬物都有弱點,凡事如果找到其弱點必有機可趁。20世紀60年代後,歐美各大公司統治所有主要市場,但在細分市場上仍有被忽視或還滿足不了顧客需要之處,於是這時日本進入美國市場就有了空子可鑽。當時,歐美各大公司自恃自己的產品是名牌貨,覺得無須改進,也不怕無人購買。而他們產品的一個特點就是產品在設計方麵側重於華貴、大型,而且價格高。於是日本便針對他們的這些特點設計出與之相反的產品,以小而輕、質優而價廉的產品推進歐美市場,許多美國企業家對此做法卻不屑一顧。比如,他們把索尼的第一台小型電視機貶為“玩物”,把本田的摩托車視為玩具。但是一切是為消費者而服務的,隻要消費者認可的,就絕對是好的。結果通過一段時間的推出,這些產品得到了美國顧客的讚賞,這一戰術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在歐美市場,日本公司運用這個策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而在日本國內,同樣有公司成功運用了這一策略,這就是日本的新力公司(索尼公司的前身)。
日本的新力公司,在電器業的發展中,成功地運用了這一謀略。新力公司不斷地實驗開發新產品,卻都無法長期獨占市場,主要是因為當研究開發新產品後,一旦三菱、鬆下這些大廠商也加入生產行列,新力這個小企業的產品無論如何優良,都不能長期獨占市場,而會被大組織並吞。
處在大廠商的重重包圍與壓力下,新力公司不斷地謀求生存之道,最後終於形成一套“間隙理論”,該理論認為,在這些強大的廠商之中,必然存在一些空隙,亦即仍有一小部分的市場尚未被占領,隻要看準這些空隙,立即占領,必定能打破這些大廠商的壟斷,占有一部分市場。
新力公司運用這種“間隙理論”向國外發展,在世界各地成立注冊商標為“SONY”的銷售據點,組成一個銷售網。到了1961年,全球登記銷售“SONY”商品的國家高達一百多個。新力公司就用這方法避實擊虛,穩住了自己的市場,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器企業公司。
索尼公司的成功說明了一點:力量弱小時就要避開與他人硬碰硬的領域,轉而尋找市場的空當,方能出奇製勝。這一方法在任何時代都是通行無阻的。
信息就是財富。信息抓得越快越準,成功的機會就越多。在生活中誰能對得到的信息反應得最為敏捷,並迅速采取行動,誰就可能成為贏家。收集信息,有時依靠常規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這時,就要多動腦筋,采取些靈活、新穎的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攻菲律賓的戰役中,麥克阿瑟為了切斷日軍對馬尼拉的海上補給線和退路,決定以空降突擊奪取馬尼拉灣出海口的哥黎希律島。該島酷似蝌蚪,島上地形非常崎嘔,蝌蚪”頭部是海拔150米的方形高地,東麵山腰是無法通行的懸崖峭壁,再往東是一條狹長的沙灘,成為“蝌蚪”的尾巴。日軍主要的防禦設施都集中在方形高地上,島上守軍約6,000人,由板垣大佐指揮。日軍曾通報美軍有對該島進行空降突擊的企圖,但板垣認為島上地勢崎嘔,沒有可供空降的場地,所以主要進行抗擊海上登陸的準備,沒有采取必要的反空降準備。麥克阿瑟恰恰看中了這片對手認為不能空降的地域。美軍以第503傘兵團和第34步兵團3營組成攻擊哥黎希律島的部隊,代號“岩崖”部隊,由503團團長瓊斯上校指揮。其中第503團將在高地實施空降,以給敵人造成正麵強攻的假象,而34團則繞到敵人背後,從南部海灘登陸,協同傘兵作戰。預定空降場為島上的練兵場和高爾夫球場。空降兵計劃以營為單位分三批空降,空降前,傘兵團的團、營、連長都搭乘轟炸機從空中觀察了該島地形,參戰人員則利用沙盤熟悉了空降地區的情況。
從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美軍對該島進行了持續兩個月的轟炸,空降前的20天裏,累計投彈達3100噸。
2月16日淩晨,美軍以8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和70架飛機對該島進行了直接火力準備,將島上日軍所有高炮陣地全部摧毀,而且日軍所有通訊線路全部中斷。8時30分,美軍運送傘兵的運輸機到達該島上空,隨即開始跳傘,至9時30分,瓊斯上校親自率領34團第一梯隊3營和炮兵連、工兵連著陸,迅速奪取了空降場。板垣得到報告剛走出隱蔽部進行觀察,就被美軍投擲的手榴彈炸死,島上日軍失去了指揮,加上這時,正麵的美軍部隊也從天而降,日軍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頓時陷於混亂。10時許,美軍空降兵占領了高地,將日軍壓縮在從海灘到高地的狹小山穀裏。10時30分,步兵34團其餘的營從海灘登陸,在傘兵的火力支援下,很快推進到島的腰部。下午傘兵團第二梯隊著陸,控製了島上的公路。考慮到島上的地形和天氣情況,美軍改變了計劃,第三梯隊先空運到呂宋島,再乘船於17日晚從海路上島。
此次作戰,雖然是在地形極其不利的地點實施的,但是由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作戰一舉奏效。日軍陣亡4500人,被俘1500人,美軍陣亡197人,傷l022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跳傘時受傷的,占總傷亡人數的23%。
正麵強攻勢必造成大量的傷亡,既然正麵強攻不行,就繞到你的背後去,打擊你的軟肋。事實證明,美軍的這一戰略收到了奇效。
這個戰例同樣可以成為職場中的製勝奇術。這樣的例子在職場中也並不少見。
史密斯告訴自己的下屬羅伯特,要求他做出一份方案,以擊敗自己的競爭對手NG公司。經過了一周的努力,羅伯特終於搞出了一份完美的投標方案。在這個方案裏,即彰現了公司的優勢,又對NG公司業務方麵的漏洞給了重擊。可是,當羅伯特把方案交給老板史密斯時,他隻是把它放在文件堆裏,說了一句你幹得不錯。
這以後就是艱難而漫長的商務談判。盡管羅伯特努力說服電力公司的人,但是結果還是和預想的一致,NG公司勝出。得到投標失敗的那個下午實在是昏暗得不得了,羅伯特真想衝進史密斯的辦公室在他臉上給一拳。
完全是因為他的愚蠢,導致了他的失敗。
這時,史密斯悄悄走到羅伯特的身後,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小夥子,你幹得真的不錯!”說完,他對在場的所有人大聲宣布:我們贏得了一單大合同,州交通管理局網絡係統建設。”這個好消息讓同事們激動不已,他們站起來鼓掌。史密斯把羅伯特從座位上拉了起來:“他是我們最好的戰士,是他在電網改造的談判上拖住了NG公司,並且他所做出的關於我們的優勢分析和NG的劣勢分析,幫了我們的大忙!把所有掌聲都給他吧,我們幹的真不錯!”在這個例子裏,史密斯顯然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贏家。他知道如果明著和NG公司競爭州交通管理局網絡係統是爭不過的,於是,他就派出了一個人在關於電網改造的談判上拖住對手,然後自己迂回到NG公司的身後,趁NG公司應接不暇的時候,一舉拿下了這個大合同。
在強大的對手麵前,一味攻擊正麵,其結果可想而知;你完全可以繞到他的後麵去,尋找他的真正弱點所在,然後一擊製敵,這才是真正聰明人的做法。
諾曼底登陸戰中,盟軍的空降部隊擔負著攻擊敵人後方的重任,以掩護己方的正麵登陸作戰。然而由於天公不作美,許多空降部隊都沒有降落在預定地點,其中一支部隊——英軍空降第6師的傘兵,在大風的影響下有許多落到了空投區的東麵,降落以後,指揮官發現,他們降落的區域不適合作戰,地形極其惡劣,尤其是向海灘方向幾乎沒有路,如果在這裏等待就是在等死,於是馬上決定,向內陸撤退而不是向海灘方向前進,以牽製在法國內陸的德軍,以防其向海灘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