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你和敵人都在對方射程內(3 / 3)

佐佐木積累資金後開辦了一個成人玩具廠,專製打火機、火柴、水杯、圓珠筆、鑰匙扣、皮帶扣等帶有奇妙特色的產品。這些產品市麵上不是沒有,但佐佐木總是先人一步,在某項功能或某種款式上下工夫,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總之,要弄得優先於他人。他憑著才氣和靈活的頭腦,赤手空拳闖天下,終於由一個窮侍者變成了腰纏百萬的富翁。

奇妙的打火機引導著佐佐木走上了神奇的發家之路。

搶占先機就是“快打慢”。但怎樣打法就得看看要打的是什麼人,環境怎樣了。由於時機不會等人,別人不會對你謙讓,所以你必須主動出擊。無論做人做事,隻有搶先一步,才會在新的環境空間裏海闊天空地大顯身手,使自己的人生從此與眾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軍對日軍的作戰中,塔拉瓦島登陸作戰是一個以慘烈著稱的登陸作戰。在美軍登陸過程中,搶灘部隊繼續遭到日軍阻擊,傷亡重大,有些營的傷亡甚至超過了登陸的第一天。這時,各部隊也源源不斷地登上了灘頭。陸戰隊火炮部隊登岸後,迅即完成了射擊準備。7門75毫米山炮,在極近距離上,用直接瞄準法接連摧毀著日軍的地堡和工事。推土機也大顯身手,把日軍設置很低的槍眼整個用沙土埋上。利用日軍的射擊間隙,受命搶占其中一個灘頭——代號“紅三”灘頭的大約200名美軍,不顧一切地往前衝鋒,一直跑過了亮得刺眼的主跑道,又向前推進了30米。在一些殘破的工事裏,美軍未及站穩,日軍的火力就掃過來,把他們封鎖在跑道南端。前線指揮官肖普看到此情形,立即放棄了其他攻擊方向,集中了一批坦克前來支援。經過殘酷的戰鬥,美軍終於奪取了這個機場,並派兵守衛。此後,美軍的運輸機源源不斷的把後續部隊運送到海灘上,同時,由於這個機場的牽製,從海裏上岸的坦克也越來越多。它們蹣跚地越過彈坑、樹樁和戰場,逐一攻破日軍的據點。下午4時,肖普上校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向師長朱利安·史密斯報捷:我們正在取得勝利。在爭奪機場的關鍵之戰中,由於美軍士兵奮不顧身,在日軍的嚴密炮火封鎖下,以速度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從而為盟軍的後續部隊的持續登陸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奪得了這個機場,才贏得了這場戰鬥。

如果說在戰爭中搶得時間就是搶得了生命的話,那麼在生活中,麵對突如其來的機遇,你能把握住嗎?比如一名年輕的醫生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複雜的手術。主治大夫不在,時間又非常緊迫,病人處在生死關頭。他能否經得起考驗,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他的工作?機遇和他麵對麵。他是否能夠否定自己的無能和怯懦,走上幸運和榮譽的道路?這就要他自己做出回答。

在現實生活裏,許多人常常有一種心態——等待機遇做個成功人物。

在等待的時候,看見別人取得成功,自己卻仍未起步,有人會有以下反應:

(1)論條件,他不比我好,這有什麼了不起,他隻是得到一個機遇罷了。

如果我也有一個機遇……

(2)博學多才有什麼用?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平平庸庸的反而取得成功。

(3)他沒有什麼了不起,隻因為有個富有的父親!

(4)他哪裏有真才實學?靠阿諛奉承罷了!

第一種反應是對別人的成功滿不在乎,以為機遇一到,人人都可以成功。

第二種反應帶著懷才不遇的意味,以為自己有才華,卻得不到別人賞識,一直沒有機遇,不免自怨自艾。

第三種反應把別人的成功歸因於他的運氣,例如生長在富豪之家,這是把運氣和機遇混淆了。

第四種反應把別人爭取機遇的努力,隨便貶低為“阿諛奉承”,忽視別人處世待人的才能以及其他令人賞識的優點。

上述四種反應,顯示這個人不明白成功需要什麼條件,尤其不明白機遇的真正意義,也不明白要令機遇起作用需要什麼條件。“如果我也有一個機遇……”

這些人天天在等待—個機遇,而日子就在等待中悄悄消逝。

弱者等候機遇,而強者創造機遇。懦弱動搖者常常用沒有機遇來原諒自己。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機遇!學校的每一門課程、報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客人、每一次演說、每一項貿易,全都是機遇。這些機遇帶來教養,帶來勇敢,培養品德,製造朋友。對你的能力和榮譽的每一次考驗都是寶貴的機遇。沒有誰,在他的一生中,運氣一次也不降臨。但是,當運氣來臨他並不準備接待它的時候,它就會從門口進從窗口出了。“從這條路走過去可能嗎?”拿破侖問那些被派去探測位於伯納被人們稱之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術人員。“也許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邊緣上。”“那麼,前進!”小個子不理會工程人員講的困難,下了決心。出發前,所有的士兵和裝備都經過嚴格細心的檢查。破的鞋、有洞的衣服、壞了的武器,都馬上修補或更換。一切就緒,然後部隊才前進。統帥的精神鼓舞著戰士們。戰士皮帶銅扣的閃光,出現在阿爾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現在高山的雲霧中。每當軍隊遇到特殊困難的時候,雄壯的衝鋒號就會響徹群山之巔。盡管在這危險的攀登中到處充滿了障礙,致使隊伍延長到30公裏,但是他們一點不亂,也沒有一個人掉隊!四天之後,這支部隊就突然出現在意大利平原上了。毫無防備的敵人一擊即潰,四散逃跑。

當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後,其他人才看到,這件事其實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許多統帥都具有必要的設備、工具和強壯的士兵,但是他們缺少毅力和決心,而拿破侖不怕困難,在前進中精明地抓住了自己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