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初,香港舊郵政局地段招標競投的消息傳出後,各地產公司和財團竟相爭奪這塊估價為二億四千四百萬港元的地皮。當時被列為香港十大超級富豪之首的香港長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嘉誠也在權衡利弊,等待時機。
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鐵公司正式宣布:中環郵政總局舊址公開招標競投。在競投初期,所有投標者彼此不知虛實,均小心翼翼,采取不動聲色,外弛內張的戰略,非常謹慎地行事。大家心裏都很明白,如果所提條件過於優厚,中標後毫無利益可言,也就達不到投標的目的,但如果過於考慮自己利益,優柔寡斷,徘徊不前,也會喪失良機。當港英政府有關部門發出招標邀請之後,香港地鐵公司先後收到三十多個財團和地產公司的投標申請,可見競爭之激烈。
對於這塊素有“地王”之稱的地皮,李嘉誠自然不會輕易放棄。他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毅然投入了競爭,經過激烈的爭奪,一舉擊敗了一度中標呼聲最高的香港地產界巨子———英資企業怡和洋行所屬的香港置地有限公司。這一勝利被人們譽為“長江實業擴展中最重要的裏程碑”,是“華資地產的光輝,值得開香檳慶賀”。香港《文彙報》發表評論文章說:“李嘉誠已是香港財政經濟界一條猛龍,他在這次戰役中的勝利,使他的業務經營領域越過太平洋,向美國伸展。”
李嘉誠經營的成功經驗,就是能夠全麵把握與權衡市場變化情況,結合自身條件,當機立斷,大膽投資,直至取得最後勝利。後來他在收購九龍灣地皮、和記黃埔,乃至收購港燈股權上,都是以同樣的戰略取得勝利,這充分說明他具有商戰中“因機而立勝”的非凡能力。
今天,麵對互聯網經濟的大潮,李嘉誠集團又調整戰略,積極介入信息產業,從歐洲電信公司、盈科數碼公司一直到最近的“Tom.com”網站。李氏財團都站在時代的前麵,抓住時機大量投資,並取得了非凡的效益。
如此接二連三地以同樣手段獲勝,不正是說明了這種手段的高明嗎?
傳統的登陸作戰通常登陸兵在距岸10多公裏的海域換乘,乘登陸艇或兩棲登陸工具搶灘上陸。在1981年美軍對格林納達的登陸作戰中,剛開始也考慮采用這種平麵登陸的方式。但當“海豹”突擊隊員發現格島東部多山,且位於大西洋這邊的海岸斷崖絕壁連綿,沒有理想的登陸場,少數沙灘正麵窄不便於大規模登陸。因此梅特卡夫中將決定垂直登陸的方式,登陸兵乘坐直升機實施機降,空降部隊在150餘米的超低空實施空降直接奪取機場;然後以機場作為登陸基地,在島上連續實施機降作戰,迅速改變戰場態勢,打擊敵人要害,取得了較好的作戰效果。“能攻者淩於九天之上”。美軍在格林納達實施垂直登陸,兵不濕靴,靈敏快捷,昭示著登陸作戰樣式的新變化。指揮官梅特卡夫中將麵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當機立斷,采用另一種更為實用的登陸方式——用直升機實施垂直登陸,從此開創了登陸作戰的一個新紀元。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人埋怨機遇不等,命運不公,總覺得自己遇不到機會,每每看到別人成功,總是歸結為“僥幸”。實際上,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天上不會掉餡餅,機遇也不可能像界碑一樣,就在前麵等你到來。機遇具有隱蔽性,它是偽飾著的;機遇具有潛在性,它等待著開發;機遇具有選擇性,它隻垂青那些肯追求,有眼力,能抓住的人。這裏有一點十分關鍵。你是被動地、消極地等待機遇,還是主動地去追求?等待機遇不像是等班車,到點兒車就來,機遇要看你的等待狀況如何。
是不是碰上了機遇,能不能抓住機遇,會不會失落了機遇,是不是再也沒有機遇,這些都無法預測。而實質問題在於你是否在充分地準備著、在刻意地追求著。
有的人機遇就特別的多,從他們的經曆中我們不難總結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接近機遇、創造機會的方法,不妨我們也試它一試。
(1)有機遇時就當機立斷
有道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些人,由於平時沒有養成主動接受挑戰的習慣,當機會忽然來臨時,反而心生躊躇,不知該不該抓住。於是,在前思後想之際,機會擦肩而過,悔之晚矣。因此,在平時就應培養主動接受挑戰的精神。在原則麵前,一定要當仁不讓。
(2)隻有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別人才會幫你抓住機會
什麼是機會?有一種說法是,機會就是替自己的才華安裝聚光燈。這說明,要抓住機會,僅僅有才能還不夠,還需要把才華展示出來,讓身邊的人尤其是上司知道。這樣,機會光臨時,有時可能你自己沒逮住這個機會,可上司卻因為覺得你有才華,而幫你逮住了這個機會,讓你有意外之喜。
(3)敢於冒險
俗話說:不入虎,焉得虎子?”要抓住機會,還得有點冒險精神。因為機會與風險俱在。要想抓住機會而又不敢冒一點風險,就會喪失許多可能導致人生重大轉折的機會,平淡過一生。因此,在精力旺盛的年齡,最適合扮演一下牛仔角色,把人生活成一部傳奇。敢於冒風險的人不是個個成功,但成功者之中,很多是因為他們敢於冒風險。
(4)朋友多機會也多
善於掌握時機還要多為自己創造機會。那些走運的人不僅會抓住時機,同時還廣交善緣,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主動結交朋友,多和陌生人交談,參加各種集會,喜歡與人來往,把自己作為一個“信息交換中心”。這樣,你的社交圈子越大,你發現某種成功機會的可能性就會越多。
(5)急流勇退
人生總會有逆境。走運的人,他們的竅門就是機會變壞之前就放棄機會;而那些不走運的人則總是等到機會變壞或者更壞時才開始警覺。任何嚴重虧本的冒險總有一個敗退的先兆,這時候你放棄它就會使你減少損失或不受損失。但那個時期也許稍縱即逝。當關鍵的時期已經過去,機會已經溜走時,你已經陷入泥潭,再也難以後撤了。
做一個捕機者也許比做捕蛇者要難得多。因為機遇是無聲無形的東西,它惟一的表現形式也許就是帶來的喜悅和沉甸甸的收獲。
然而如何才能真正的捕捉機遇呢?答案是捕捉機遇要“穩、準、狠”,穩意思是說,麵對機遇,要看得穩,經過自己縝密的分析,判斷其可行性與可能性;準是指捕捉機遇要牢,落實要到位;狠是指機遇得來不易,有可能是幾年甚至一生才會有一次,所以你必須加倍珍惜,充分利用,要榨幹機遇上每一點剩餘價值,使其徹底為己所用。
這一切都是為了全力以赴,合理配置,借機遇之力創最大效益,謀求最大成功。
還是培根說得好:“最好把一切大事的起始交給百眼的阿加斯,而把終結交給百手的布瑞阿瑞歐斯。”讓百眼巨人阿加斯擔任注視機遇開始的職務,以便敏銳地識別機遇,積極地尋找機遇;讓百手巨人布瑞阿瑞歐斯用一百隻手去抓住機遇,以便能準確地捕捉機遇,迅速地得到機遇。
1942年10月11日上午11時,美軍偵察機在瓜達卡納爾島西北210海裏處發現了日軍艦隊,美軍少將斯考特接到報告後,決定立即北上,迎擊日軍。
當晚,兩軍在薩伏島以南、瓜達卡納爾島西北的埃斯帕恩斯島附近海域(即鐵底灣海域)相遇。由於海麵上霧氣很濃,能見度極差,日本艦隊小心翼翼地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突然,後藤的旗艦“青葉”號發現左舷15度有3個朦朧的艦影。日軍認為“夜晚是屬於日本人的”,美國軍艦不敢在夜間與日艦交戰,因此,認為這3個艦影肯定是日本自己的軍艦。
然而,來者恰恰是美國軍艦!
美艦使用了雷達設備,提前發現了日艦的蹤影。於是,擺開隊形,開始搶占有利陣位。
10月11日23時40分,當美艦與後藤編隊相距4550米時,美國“海倫娜”號首先向沒頭蒼蠅似的日艦編隊開火了。
閃光劃破夜空,排排重炮噴發出巨大的火炮,連同巨大的響聲一起把黑夜的寂靜撕得粉碎。後藤少將的旗艦“青葉”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照明彈照得
亮,緊接著便在美艦的集中轟炸下騰起一團火球。直到這時,後藤還以為是日艦的誤傷,於是下令各艦向後轉向,以脫離接觸。誰知命令剛一下達,一顆重磅炸彈便在“青葉”號的了望台附近猛烈爆炸,破片橫飛,後藤被破片擊中,身負重傷。他盛怒著破口大罵,隨即便倒地而亡。這位將軍臨死還以為自己是被日艦誤擊的。由於沒有準備,艦隊中其他的日艦也沉的沉,傷的傷,很快戰鬥便結束了。在此次戰鬥中,美軍其實隻有三艘驅逐艦,相對日軍處於劣勢。然而美軍在發現了機會以後(美軍的先進雷達先發現了日艦),立即進入戰鬥狀態,搶先對日軍開火,搶得了戰鬥的主動權。反觀日軍,雖然在艦艇數目上處於優勢,但卻不會利用這個機會,在美艦開火以後,也開始攻擊,反而是下令後撤,這個命令直接導致了戰鬥的失敗。這個例子可以說是對“有機會不能利用等於沒有機會”這句話的最準確詮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一個機會往往會有很多角逐者,如果在關鍵時刻不能先發製人、搶占先機,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好機會被別人搶走利用,而自己卻無可奈何。這樣,想改換一種生活環境做人做事的機會也將隨之丟失。佐佐木基田是日本神戶的一位大學畢業生,他畢業後在一個酒吧打短工時,遇到一位中東來的遊客,二人說話很投機,於是遊客慷慨地送給他一隻很有特色的奇妙打火機。這隻打火機妙就妙在:每當打火,機身便會發出亮光,並且隨之出現美麗的圖畫;火熄,畫麵也就消失。佐佐木反複擺弄、玩味,覺得十分美妙、新奇。於是他向遊客阿拉罕打聽這種打火機是哪裏生產的,阿拉罕說是在法國買的。佐佐木靈機一動,心想要是能代理銷售這種產品,一定會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歡迎,肯定能賺一大筆錢。他一麵想,一麵就行動起來。他想辦法找到法國打火機製造商地址,寫信給他,十分懇切地要求代理這種產品。最後他花了1萬美元獲得了這種打火機的代理權。當佐佐木“搞定”打火機代理權時,日本也有幾個商人想獲取法國打火機的代理權,結果讓名不見經傳的佐佐木捷足先登取得了。如果佐佐木沒有“搶占先機”,他很可能競爭不過其他有代理商品經驗的商人。在推銷打火機的過程中,佐佐木不停地想想這,想想那,受這種神奇打火機的啟迪,他的靈感再次被觸動,想到了成人玩具,於是下決心發展成人玩具事業。他從探究法國打火機的訣竅入手,先掌握其竅門,再進行改造,並由打火機推及到水杯等,設計製造了能夠顯示漂亮畫麵的水杯產品,大受日本人歡迎。他設計的這種水杯,盛滿一杯水時便出現一幅美麗逼真的畫麵,隨著水位的不同,畫麵也發生變化。人們用這種杯子品茶閑談,簡直是一種享受,於是都對這種杯子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