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貴波赴越後,受到了胡誌明主席的接見。他們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形勢,與越南領導人一起調查研究情況,認為通往中國的主要路線都在法國殖民軍的嚴密封鎖之下,援助物資無法運達,應首先解決交通運輸問題。接著又同隨後到達的顧問團及陳賡同誌一起,製定了具有扭轉戰局作用的邊界戰役計劃。在中越兩國軍民的共同努力下,邊界戰役首戰告捷,戰果輝煌。擊斃、俘虜敵軍近萬人,收複了5個市、13個縣鎮,使中越邊境的大片越北地區獲得解放,擴大和鞏固了根據地,打通了運輸線,中國援越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越南。胡誌明主席評價這次戰役時說:我們打了兩個大勝仗,第一是我們消滅了敵人,並解放了高平、東溪、七溪;第二是我們看清了自己的缺點和優點。
邊界戰役的巨大勝利,加深了毛澤東與胡誌明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革命情誼。1951年2月,胡誌明在越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政治報告時說:“由於地理、曆史、經濟、文化等方麵條件的關係,中國革命對越南革命有著巨大的影響。”“依靠中國革命的經驗,依靠毛澤東思想,……我們取得了許多勝利。”“這是我們越南革命者應該牢記和感謝的。”
親如手足的兄弟
1955年6月23日清晨,胡誌明主席身穿禮服,頭戴禮帽,氣宇軒昂地站在睦南關下。他摘下禮帽,抬頭望了望雄偉的關樓,用手輕輕地捋了一下腮下的銀須,在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姬鵬飛和越南駐華大使黃文歡的陪同下,步入了睦南關。胡主席此次來華,是應中國政府和毛澤東主席的邀請,首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訪問。65歲高齡的胡誌明,步履矯健,滿麵春風,舉止間充滿了興奮和喜悅。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裏,英雄的越南人民可謂雙喜臨門——奠邊府戰役告捷、日內瓦協定簽字。
曆時9年的抗法戰爭,以越南人民的勝利、法國殖民主義者的失敗圓滿地劃上了一個句號。
6月25日,胡誌明主席乘機飛抵北京,受到毛澤東主席等中國黨政領導人和上萬群眾隆重熱烈的歡迎。當胡誌明走下飛機時,毛澤東迎上前去,同他熱烈握手,相互擁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相繼同胡誌明主席熱烈握手,互致問候。胡主席在毛主席等的陪同下,繞場一周,同歡迎群眾見麵,頓時,機場上歡聲雷動,彩旗飛舞,來自雲南、廣西的僮①、瑤、苗、哈尼等少數民族的青年,身著各色民族盛裝,跳起歡快的民族舞,歡迎尊貴的友好鄰邦的使者。
當天中午,毛澤東便會見了胡誌明主席,熱情稱讚英勇的越南人民正在進行的反對外來侵略,建設獨立國家的鬥爭。胡誌明主席對毛澤東主席及中國人民給予的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兩位領導人親切交談,無拘無束,話題涉及兩黨、兩國關係,亞洲和世界局勢及共同關心的其他問題。
6月26日晚,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新樓大廳舉行盛大歡迎宴會,招待胡誌明主席和越南政府代表團全體人員。宴會從始至終,充滿了休戚相關、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胡誌明主席在宴會上致詞時還特別強調:中越兩國“不但是友好鄰邦,同時也是患難兄弟”。近年來,兩國關係愈趨密切,越南在抗戰時期和恢複國民經濟時期,都不斷得到中國人民的極大同情和支持。中越友誼和密切關係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是任何人也不能離間和阻撓的。
在京期間,胡誌明主席為首的越南政府代表團還同中國政府代表團舉行了會談,簽署了聯合公報。此外,胡主席在毛澤東主席的陪同下,參加了北京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34周年而舉辦的盛大遊園聯歡活動;觀看了文藝演出,所到之處,都洋溢著中越兩國人民的兄弟情誼。
7月8日,胡誌明主席離京赴蒙古、蘇聯訪問。21日,當胡誌明主席途經北京歸國時,毛澤東親自到機場送行,親切告別。
胡誌明此次訪華,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訪問。訪華期間,毛澤東和中國政府決定將8億元人民幣無償贈送給越南人民,用於協助越南修複和新建鐵路、碼頭、公路橋梁和紡織、製革、醫療器械、電器材料、農機具、造紙等方麵的建設。此外,中越在技術合作和文化聯係等方麵,也達成了合作的協議。通過這次訪問,使中越兩國關係更加密切,兩國合作更加廣泛,從而大大加深和發展了中越兩國人民親如手足的友好關係。
真誠團結的願望
1960年8月,胡誌明主席再次來到中國,在北戴河會見了毛澤東主席,並下榻在中共中央在這裏的別墅中。
當時,由於蘇聯單方麵撕毀了中蘇簽訂的有關合同,撤走在華工作的全部專家,帶走圖紙,使中國40多個部門的250多個建設項目被迫中斷,在經濟上給中國造成巨大損失。1960年6月,蘇共又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全麵攻擊中國共產黨,從而使中蘇分歧公開化並逐步擴大。對此,胡誌明非常焦慮,他希望中蘇兩黨兩國盡快對話,消除隔閡,恢複團結。他懷著這個目的來到中國。
8月10日,胡誌明起得很早。昨晚沒有睡好,總想著中蘇關係問題,很想和毛澤東談談。他見毛澤東的房間靜悄悄的,為了不影響毛澤東的休息,便獨自一人去海濱散步。
毛澤東也整整一夜沒有怎麼睡。早起後,想去看看胡誌明主席,同他聊聊,聽工作人員說胡誌明主席去海濱散步了,便也來到海邊。
當翻譯和其他工作人員趕到時,兩位老友已就中蘇兩國關係聊了起來。
毛澤東說:“蘇聯不喜歡中國在經濟建設中搞完整的全套。但什麼都靠別人,有時靠不住。外國援助,幫助是可以的,但不能幹涉內政。”“經濟建設上不能強迫人聽單方麵指揮,政治上更不能強加於人。”毛澤東顯得有點激動。接著他列舉了蘇聯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的做法,批評這種做法是父子關係。同時,也表示用“團結—批評—團結”的方式對待蘇聯。他說:“我們的道理是光明正大的,我們不怕,天是不會掉下來的。”
毛澤東對胡誌明主席為中蘇兩國勸和給予充分肯定,稱讚他是和平的使者。
胡誌明主席原則上同意毛澤東的意見,但認為“中國同誌有時采取的方法,似乎不太了解西方同誌個人的性格,所以效果不怎麼好。”
“說得好,我們也要注意批評方式。”毛澤東說。
胡誌明主席為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隨手拿起一盒煙,舉在眼前說:“以請人抽煙為例,把煙遞過來請人家抽,人家樂意接受;如果往桌子上一扔,說:‘抽煙吧!’有人就不樂意了。”邊說邊把煙丟在桌子上。
胡主席接著說:“其實還不是一樣,但各人的習慣不同。西方人對後一種方式總會不樂意。批評的原則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是,講話的方式使人不樂意,效果不好。”
毛主席點了點頭,讚同胡主席的說法。他說:“主要是原則,我們要用科學的語言,表達意見,發表評論,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那樣,這是主要的。不粗暴,批評要具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加上同誌性!”胡誌明補充說。
交談中,兩位領導人還就即將於11月召開的各國共產黨、工人黨會議;中蘇兩黨會談的時間、方法及蘇聯對“東風壓倒西風”的誤解等交換了意見。
這時,太陽已跳出地平線,把浩瀚的大海照得璀璨奪目,萬點金星。毛澤東、胡誌明脫去外衣,並肩走下海,揮臂劈水,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
毛主席、胡主席上岸後,與前來海濱看望的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楊尚昆等一同進餐,話題也輕鬆了許多。
胡主席熱情地邀請中國黨派代表團去越南參加越南國慶紀念活動和黨的代表大會。並風趣地對毛澤東說:“明年春天劉少奇同誌一定要去,他欠的債明年春天還。毛澤東同誌也一定去,這筆債也要還。時間你自己定。”
“你們那裏冬天怎麼樣,最低氣溫幾度?”毛澤東問。“12度。”阮春水在旁回答道。“不冷。可以偷偷地去,遊一下紅河。”毛澤東幽默地說。
“不公開,不秘密,用你曾說過的方式,非正式訪問。”胡主席笑著說,“至於紅河嘛,水可能太混濁,不好遊呀!這要到時再說。”
8月19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又一次會見了從蘇聯返京的胡誌明主席,聽取了胡主席同赫魯曉夫等蘇共領導人會談情況的介紹。胡主席情真意切地希望中蘇兩黨盡快舉行會談,以消除隔閡,加強團結,挽救麵臨危機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毛主席被胡誌明主席這種精神所感動,緊緊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說:“謝謝胡誌明同誌,為團結奔走萬裏。感謝你!”
然而,由於蘇聯堅持大國霸權主義態度,不可能解決中蘇兩黨兩國存在的種種問題。11月,在莫斯科召開的81個共產黨和工人黨參加的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為保持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團結,經過激烈的爭論和必要的妥協,通過了《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聲明》等文件。但蘇共仍以“老子黨”自居,特別是蘇共二十二大以後,連篇累牘地發表決議、聲明、文章,攻擊中國共產黨和其他一些黨,使爭論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規模空前的大論戰。
胡誌明主席的極力勸說,並未阻止住中蘇兩黨關係的破裂。
1969年9月2日,這位為共產主義事業奔走一生的老人,在他心髒停止跳動的最後一刻,仍念念不忘中蘇和解,他帶著這一善良願望,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反美鬥爭的後方
1954年7月法國與越南簽訂關於恢複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後,美國便取代了法國,繼續對越南南方進行殖民統治。胡誌明領導越南人民為把美國侵略者趕出越南,又開展了偉大的抗美鬥爭。
1964年8月3日,美國政府以所謂的“北部灣事件”為借口,下令美國艦隻在北部灣繼續“巡邏”,同時調集大批戰艦駛往越南海域,美國飛機襲擊了越南海防巡邏艦的供給設施。8月5日又派遣大批飛機對越南北方的義安、清化、鴻基等沿海港口進行轟炸,從而把侵略越南的戰火燒到了越南北方。8月10日,美國國會通過了所謂“北部灣”決議案,宣布授權約翰遜總統,“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擊退對美國部隊的任何武裝襲擊”。這實質上是美國公開侵略越南的宣戰書。翌年3月,美國第一批作戰部隊——3500名海軍陸戰隊到達南越峴港空軍基地,準備實施更大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