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共飲一江水,胞波情誼深(1 / 3)

12.共飲一江水,胞波情誼深

——毛澤東與吳努

胞波情誼,源遠流長

1954年11月,北京已進入冬天。寒氣襲人,北風呼嘯。然而在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裏卻溫暖如春。在寬麵的大辦公桌上,堆放著一些夾著紙條的線裝書和一摞待批的文件和材料。毛主席坐在桌前的靠背椅上,一邊吸著煙,一邊聚精會神地閱讀即將來訪的緬甸總理吳努的有關材料。青煙嫋嫋,毛主席彈了彈手中的煙灰,抬起頭來,凝視著窗外,沉思遐想。現在,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舉,發展經濟,建設家園,改善人民生活是刻不容緩的曆史任務,這就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首先是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緬甸總理吳努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即將來我國訪問,商討雙邊的重大問題,如果這次同緬甸談得好,可以使四鄰相安,有利於爭取亞洲國家的和平共處,有利於新中國的和平建設。

毛主席對緬甸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尤其是對中緬兩國友好交往的曆史更為熟悉。中國和緬甸是山水相連,人民相親的友好鄰邦。流經緬甸全境的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在中國境內稱怒江)均發源於中國,穿越西藏、雲南的崇山峻嶺,浩浩蕩蕩,奔流不息,從北到南,縱貫緬甸,彙入印度洋。滔滔的江水,帶著中緬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相處的情誼,從遠古的洪荒時代,流淌到今天。“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在長達2100公裏的邊界上,繁衍生息的兩國人民,頭頂一塊藍天,共飲一江清水,朝夕相處,友情無限,其部落關係、家族關係、親戚關係,盤根錯節,交往頻繁。特別是近代,中緬兩國有著共同遭受帝國主義奴役的慘痛經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曾有過相互支援、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光輝曆史,當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大量國際援助的抗戰物資,就源源不斷地通過當時聞名中外的中緬公路,從緬甸運到中國雲南昆明,再轉運到抗日大後方四川,為了保護這條運輸線不被日軍切斷,中國曾派遠征軍入緬,配合盟軍對日作戰。大戰結束後,緬中兩國相繼於1948年和1949年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兩國又很快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緬甸人民把中緬兩國人民自古以來用血汗建立起來的這種親密關係,親昵地稱為“胞波”(意即同胞兄弟)之情。

緬甸政府非常重視同中國的友好關係,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在國際上,始終為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努力,並積極為中國出席亞非會議牽線搭橋。這些正義的立場和行動,深受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歡迎和讚賞。但是,由於曆史上遺留下來的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加上美國政府和在台灣的蔣介石集團的威脅拉攏,挑撥離間,因此,緬甸當局對中國存有疑慮和戒心。世界上的一些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也關切地注視著中緬關係的動向和發展。所以,毛主席在處理緬甸問題時特別慎重。當時,國民黨軍李彌部的大批殘匪,正越境流竄在緬甸邊境一帶,幹著破壞、襲擾、販毒、劫掠的勾當。為了尊重緬甸的領土主權完整,毛主席一再指示,無論如何不能過界搜剿,這一英明決定,贏得了緬甸政府的信任和好評。

為了加強同緬甸的友好關係,消除疑慮,增進友情,1954年6月,毛主席特派周恩來總理首次應邀訪問緬甸,同緬甸首任總理吳努進行了極為親切的友好會談,發表了聯合公報,倡導舉世聞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聲明強調,“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製度不同的國家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幹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侵略和幹涉的恐懼,將為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代替。”周恩來總理的這次訪問獲得巨大成功,產生了極好的影響。吳努總理曾向周恩來總理表示,“閣下這次來訪,起了很好的作用,消除了緬甸人民對中國抱有的恐懼的相當大部分。”

毛主席掐滅了手中的香煙,將煙蒂丟進煙缸,站了起來,在屋內來回踱步。冬天的陽光,透過玻璃窗射了進來,照得室裏暖和和的。毛主席思考著,吳努總理這次來華,會有不少問題,應該好好地同他談談,使他不虛度此行,有所收獲。毛主席停住腳步,又重新坐到靠背椅上,拿起了有關緬甸總理這次來訪的材料,仔細地研究起來……

真誠坦蕩,互敬互諒

1954年11月30日至12月16日,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緬甸總理吳努冒著嚴寒,首次訪問中國。中國政府和人民以隆重、熱烈和高規格的禮遇歡迎吳努總理一行。12月1日,吳努總理抵達北京的當晚和11日晚上,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和頤年堂先後兩次親切會見了吳努總理一行,進行了長達6個多小時的談話。朱德副主席、劉少奇委員長、周恩來總理、陳雲、陳毅副總理以及我國首任駐緬甸大使姚仲明參加了會見和談話。

毛主席深知吳努總理一直生活在炎熱的南國,害怕寒冷,所以一見麵就關切地說:“今天天氣有點冷。”

“很冷,我們是從一個氣候炎熱的國家來的。”吳努總理顯得有點拘謹,很有禮貌地向毛主席表示:“我有這個機會來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領袖致敬,非常高興。我們聽到毛主席的名字,已經很久了。主席的名字,對於為自由而鬥爭的緬甸青年來說,一直是一個鼓舞的泉源。”

“謝謝。我們也高興看到吳努總理、吳努夫人和其他幾位朋友。中國人民也很高興,因為我們兩國是密切的鄰邦,多年的友好國家。”毛主席謙虛地說,並針對當時一些周邊國家因受美國等的造謠挑撥,而對中國產生恐懼心理的情況,轉過話題,開門見山地問吳努總理:“在曆史上,中國同緬甸打過仗嗎?恐怕次數很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