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領袖相會勤政殿,攜手共建友誼橋(1 / 3)

16.領袖相會勤政殿,攜手共建友誼橋

——毛澤東與蘇加諾

毛澤東在鮮花簇擁下迎接蘇加諾

1956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周年的前一天,四架飛機從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機場騰空而起,朝著北京的方向飛去。在一架雙引擎飛機上,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身穿三軍最高統帥禮服,頭戴黑色民族禮帽,笑容滿麵地端坐在靠窗的機座上。應毛澤東主席邀請,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他此次六國之行的最後一站。就要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即將同毛澤東主席見麵,他心中充滿了喜悅和遐想。

對中國,蘇加諾並不陌生,兩國在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有著極其相似的遭遇和經曆,兩國人民具有長期交往的曆史。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初,印度尼西亞政府就力排眾議,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蘇加諾十分珍視兩國的友誼,關心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他曾先後派出多批代表團來華參觀訪問,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並在印尼的土地上熱情地接待了毛澤東派去的周恩來總理、宋慶齡副委員長、陳毅副總理等中國客人,隻是一直沒有與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相見。蘇加諾認為,毛澤東是一位偉人,他的思想,他的理論使六萬萬中國人民獲得了新生,指導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在他的心目中,中國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各國人民的真誠朋友,是亞洲與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此時的北京,秋高氣爽,金菊飄香,到處是一派節日的氣氛。北京的主要街道上正高高飄揚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和印度尼西亞獨立的紅白旗。街道兩旁的高大建築物上懸掛著用中文和印尼文書寫的歡迎標語,就連電影院裏也在上映彩色紀錄片《印度尼西亞》,介紹這個橫臥在赤道上的千島之國的旖旎風光。北京西苑機場已聚集了萬餘名歡迎群眾。毛澤東主席、朱德副主席、劉少奇委員長、周恩來總理、宋慶齡副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已在機場等候,期待著印度尼西亞貴賓的到來。

下午2時,蘇加諾總統的座機在一片歡呼聲中徐徐降落。蘇加諾邁出艙門,隻見機場上鮮花如海,人潮湧動,歡呼聲、鑼鼓聲響徹雲霄,蘇加諾把手高高舉過頭頂,向人群頻頻揮動致意。然後神采奕奕地走下舷梯,向迎麵而來的毛澤東走去。毛澤東和蘇加諾熱烈握手,互致問候。

毛澤東把隨同前來迎接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向蘇加諾總統一一介紹。其中周恩來同蘇加諾曾在萬隆會議上親密合作,並在正式訪問印尼期間,同蘇加諾總統友好會談,受到蘇加諾總統的盛情款待,宋慶齡、陳毅也曾經訪問過千島之國。舊友重逢,再敘別情,新知相見,互致問候。一切都那麼自然,那麼融洽,如同一個和睦家庭的兄弟姐妹久別後的團聚。

機場上奏起兩國國歌,毛澤東陪同蘇加諾檢閱三軍儀仗隊。身著鮮豔服裝的女青年不時把一束束飽含兩國友好情意的鮮花送到蘇加諾總統麵前。蘇加諾走上講台激動地說:“我非常感謝各位的歡迎,不僅以我個人的名義,而且以八千二百萬印度尼西亞人民的名義。”

“大家對我的尊敬,實際上也就是對印度尼西亞人民的尊敬。沒有人民,我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我不是印度尼西亞獨立的賜予者,獨立是人民鬥爭得來的。我不是印度尼西亞人民的父親,我是印度尼西亞人民的兒子。各位對我的尊重,我將全部轉達給印尼人民。”

歡迎群眾對蘇加諾的講話抱以熱烈的長時間的掌聲。毛澤東也走上前去,同蘇加諾一起並肩走向歡迎群眾。頓時彩旗招展,歡聲雷動:

中國印度尼西亞友好萬歲!

和平萬歲!

默地卡(獨立)!朋加諾(加諾兄弟)!

一束束鮮花飛向蘇加諾,一把把花瓣撒向毛澤東,兩位領導人被包圍在花的海洋之中。

毛澤東、蘇加諾在工作人員的疏導下走出人群,登上敞篷汽車緩緩駛出機場,百餘輛汽車緊隨其後,浩浩蕩蕩,猶如一條長龍,行進在萬花叢中。從西苑機場到新華門,20公裏的道路兩旁,數十萬人夾道歡迎。毛澤東、蘇加諾乘坐的汽車駛到哪裏,鮮花就撒向哪裏,歡迎聲就響到哪裏。汽車在鮮花的簇擁下駛向中南海的勤政殿。

真誠友好的會談

初秋的中南海微波蕩漾,曲徑通幽的靜穀,假山疊翠。金碧輝煌的勤政殿掩映在紅牆綠樹之中。中南海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勤政殿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召開會議會見外賓的重要場所。毛澤東對勤政殿有獨到的見解。一次,毛澤東會見外賓後,走出勤政殿,麵對門後道光一年清朝皇帝禦筆題寫的“清、慎、勤”匾額時,向身邊的工作人員解釋說:清,就是不貪汙;慎,就是為老百姓辦事要慎重;勤,就是不貪懶。可是這三個字,他們一條也沒有做到。要做到了,也就不會被推翻了。毛澤東對“清、慎、勤”的解釋,充分反映了他的為政之道和他對人民群眾的態度。這與蘇加諾總統強調一切來源於人民,屬於人民,把自己溶於人民之中的精神又是那樣的吻合。由此可見,蘇加諾下榻勤政殿不僅是一種極高的外交禮遇,也是毛澤東獨具匠心的有意安排。9月30日下午6時,稍事休息的蘇加諾及其一行,就在這裏第一次會見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