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相知無遠近,互信顯真情(1 / 3)

15.相知無遠近,互信顯真情

——毛澤東與班達拉奈克夫人

難以割舍的深厚情懷

1991年11月初,雖然已是深秋季節,但距湘潭縣90餘裏的韶山衝仍是韶蜂挺秀,韶河如帶,蒼嶺翠嶂,鬱鬱蔥蔥。毛澤東故居就坐落在韶山衝的青鬆翠竹之中,屋前一塘碧水,屋側菜園鋪綠,藍天白雲,茂林修竹,宛如一幅色澤清淡,筆觸柔和的山水畫,把湘中農村天然秀美景色顯露無遺。

毛澤東故居是一座土牆灰瓦,一橫兩進的普通農舍,1929年曾遭國民黨毀壞。全國解放後才重新修複,成為人們瞻仰的革命遺址。11月2日,這裏仍像往常一樣,前來故居瞻仰的人們連綿不斷。在眾多參觀的人群中,有一位身著異國服飾的外國老年婦女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前斯裏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此次她是以斯裏蘭卡自由黨主席的身份,應中國共產黨之邀前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會見了她,同她進行了親切有好的交談,稱讚她是中國人民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對她為中斯友誼所做的貢獻表示讚賞。此前,班達拉奈克夫人曾三次來華,同我國老一輩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多次接觸和會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特別是1963年、1972年兩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更令她印象深刻,終生難忘,使她對毛澤東主席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深厚情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人們很難有機會會見這樣的偉大領袖。我很珍視這樣的會見,認為這些會見是我一生中難忘的大事。”所以,班達拉奈克夫人借這次訪華之機,特地提出要到毛澤東出生的地方看看,以實現她多年的願望。在中方安排下,她如願以償地來到了韶山毛澤東故居。在參觀過程中,她仔細地參觀了從堂屋、廂房、臥室到廊簷和碓屋等每一個房間和每一件展品,認真地詢問毛澤東青年時代的生活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情況。她時而沉思,時而駐足,特別是在觀看毛澤東及其家人的照片時,更是眼含熱淚,依戀不舍。她深情地對陪同人員說:“毛主席出身貧寒,過著簡樸的生活,卻成就了偉大的事業,他不愧是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是斯裏蘭卡人民偉大的朋友。”表示要把兩國領導人開創的中斯友誼一代代傳下去。

班達拉奈克夫人1916年4月17日出生在錫蘭康提山區的一個封建貴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畢業於斯裏蘭卡著名的女子教會學校,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1940年與出生名門望族的所羅門·班達拉奈克結為伉儷。婚後,她相夫教子,積極協助丈夫工作,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好主婦。1959年9月,其夫班達拉奈克總理在家中被暗殺。這個突然的打擊,使她悲痛欲絕。為了完成丈夫的未竟事業,她流著眼淚,毅然邁上政治舞台,出任自由黨主席,參加競選。1960年7月,自由黨大選獲勝,她出麵組閣,擔任總理兼國防、外交、宣傳廣播部長,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理。1965年3月,自由黨在大選中失利,因而,她成為在野黨的反對黨領袖。1970年,班達拉奈克夫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鬥爭,重新贏得大選的勝利,第二次出任總理兼國防和外交部長及計劃經濟事務和計劃執行部長。1972年5月22日,錫蘭改名為斯裏蘭卡共和國後她就任總理。執政期間,她奉行獨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結盟運動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不結盟運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世人矚目。1977年,由於黨內派係矛盾和執政的聯合陣線的分裂,自由黨在大選中遭到慘敗而下野。1980年,她被控濫用職權而被剝奪了公民權。麵對國內黨派林立,種族衝突,政局混亂的局麵,她痛心疾首,無時無刻不在魂牽夢縈著如何重振山河。她臥薪嚐膽,忍辱負重,領導著自由黨在政治低穀中殫精竭慮地維係著黨的團結,積聚黨的力量。1986年,當她恢複公民權後,便不顧多病之身,又毅然決然地投身到爭取重返政壇,振興國家的鬥爭中去。

和平友好的使者

1962年除夕,正當首都人民興高采烈地迎接新年之際,錫蘭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即將來我國進行友好訪問,這更增添了節日的歡樂氣氛。首都主要大街早已裝飾一新,歡迎貴賓的巨幅標語和色彩豔麗的彩旗橫掛在街道上空,街道兩旁的電杆上,並排懸掛著中錫兩國國旗。12月31日上午,數十萬熱情的首都各界群眾,冒著凜冽的寒風,紛紛湧向首都機場,湧向貴賓們將要通過的街道,熱烈隆重地歡迎首次來我國訪問的錫蘭貴賓。

中午12時,載著錫蘭貴賓的專機在首都機場徐徐降落,頓時,機場上彩旗招展,鑼鼓喧天,口號聲此起彼伏。當錫蘭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和隨行的錫蘭貴賓在數千歡迎人群的熱烈掌聲中步出機艙時,早已在機場上等候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賀龍、陳毅、羅瑞卿,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彭真、陳叔通、程潛,全國政協副主席包爾漢,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傅作義、蔡廷鍇等國家領導人迎了上去,同貴賓們熱烈握手。機場上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隨後,班達拉奈克夫人由周恩來總理陪同,乘車進入市區。

這天是北京入冬以來少有的嚴寒天氣,室外氣溫下降到了零下10度左右。但是,數十萬歡迎的群眾卻熱情不減,他們在幾十裏的長街上,向來自南國的貴賓傾注了巨大的友情。當周恩來總理陪同班達拉奈克夫人乘坐的敞篷汽車穿過五彩繽紛的歡迎隊伍時,人們熱烈地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迎遠道而來的貴賓。當車隊到達天安門時,歡迎達到了高潮,數不清的彩色氣球騰空而起,上千人表演的中國民間舞蹈燦爛多姿,口號聲、鑼鼓聲、歡呼聲混為一體,響徹雲霄,廣場上呈現出一片動人的歡騰景象。一路上,班達拉奈克夫人在車上不斷地向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歡迎的隊伍一直延伸到西郊賓館。

班達拉奈克夫人這次是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來我國訪問,並就亞非6國會議為推動中印直接談判以導致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同我國領導人交換意見的。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這牽動了亞非友好國家的心。他們對事態的發展極其關注,希望中印兩國坐下來談判,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為此,錫蘭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於11月下旬,致電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阿聯和加納五國首腦,倡議在科倫坡舉行亞非6國首腦非正式會議,商討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上述5國很快做出反映,表示願意參加會議。會議於12月10日開始,曆時3天,就打算向中印兩國提出建議取得一致意見,並委托班達拉奈克夫人前往北京和新德裏進行訪問,以便轉達會議考慮的意見,從中進行斡旋。

1963年新春伊始,國家主席劉少奇就接見了班達拉奈克夫人一行,同他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周恩來總理同班達拉奈克夫人等錫蘭貴賓就兩國關係及和平解決中印邊界等問題,進行了一係列友好和有益的會談,坦率地交換了意見。

會談中,班達拉奈克夫人向周恩來總理通報了亞非6國會議的情況和解決中印邊界爭端的設想。她說:“在科倫坡舉行會議的6個國家,隻有一個目的,也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兩個一向是傳統的朋友而現在卻不幸彼此之間發生分歧的國家做點事。”她認為,“任何爭端,不管多麼嚴重,都決不會嚴重到可以把訴諸武力看作是正當的,”“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發生任何衝突,都隻會令人感到傷心和深深的關切,並且危害亞非團結。”因此,“我們作為雙方的朋友,願意進行斡旋,以求創造氣氛,使邊界爭端所引起的各種問題能夠得到友好的解決。我們是抱著十分的誠意和信心來進行斡旋的。我們希望,不久就會找到某種解決辦法,而局勢不致於進一步惡化,我們大家所主張的事業不至於受到危害。”她說,6國會議“衷心地相信,友好國家的協助能導致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恢複兩國人民間已有的傳統友誼。”

班達拉奈克夫人再次表示,“我讚賞中國政府單方麵宣布在全線停火的這個具體步驟,科傖坡6國會議和全世界大多數人民都讚賞這個步驟。我們認為,這表明了中國和平解決中印邊界爭端的誠意,是向問題的最終解決前進了一大步。”

周恩來總理盛讚班達拉奈克夫人是友好的使者,是世界和平的使者。對她倡議召開的亞非6國會議關於呼籲中印直接談判以謀求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良好願望以及為此所作的真誠努力,表示衷心的讚佩。

周恩來總理說:“這次總理閣下受科倫坡會議的委托,代表6個亞非友好國家,向我們轉達了穩定中印邊界停火,促進中印談判,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願望。我們很高興,在這方麵同我們有著共同的認識。這就是說,中印邊界爭端,應當通過談判解決,而不能用武力來解決,應當珍視亞非團結,而不能讓帝國主義插手幹涉。中國政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這種立場和主張。”接著,周恩來總理全麵闡述了中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他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致力於鞏固和發展友好鄰邦關係,主張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同一切鄰國的邊界問題。”周恩來總理說:中印邊界武裝衝突發生後,“中國政府在1962年10月24日聲明中提出的三項建議和11月21日聲明中宣布的三項措施,已經為實現停火、脫離接觸和重開談判,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周總理表示,“我們衷心地希望,在總理閣下和參加科倫坡會議的其他亞非國家領導人的影響下,印度能夠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談判。”“關於中國方麵,我可以向總理閣下保證,閣下為促進中印和解而進行的公正努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指望得到我們的支持和合作。”“班達拉奈克夫人受6國會議的委托,還要到印度去進行商談。我們衷心的希望,班達拉奈克夫人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繼續努力,並且取得符合中印兩國人民和亞非各國人民共同願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