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濃濃非洲情,迢迢友誼路
——毛澤東與尼雷爾
坦讚鐵路東起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新首都為多多馬),西至讚比亞的新卡比裏姆博希,全長1860公裏,從勘探到竣工整整花了10個年頭,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近10億元人民幣,先後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60多名中國援建人員獻出了生命。這條鐵路將中、坦、讚三國緊緊連在一起。在此之前,從沒有一條鐵路凝結著如此無私的援助,如此眾多的壯舉,如此動人的友誼佳話。
毛澤東一見尼雷爾,患難之中方顯真情
20世紀60年代前半期,坦桑尼亞、讚比亞先後取得獨立。
1961年坦桑尼亞獨立時,僅有一條從達累斯薩拉姆到坦噶尼喀湖畔基戈馬的鐵路,其南部雖蘊藏著大量的煤礦和鐵礦,但過去英國殖民主義者隻在坦桑尼亞發展單一經濟作物劍麻,礦藏得不到開發,交通也極為落後。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深知不發展民族經濟就不能鞏固民族獨立,也難以有效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因而急於修建一條開發西南部地區的鐵路。
讚比亞是一個有著豐富銅礦資源的內陸國家,其銅儲藏量占當時資本主義世界銅儲藏總量的四分之一。讚比亞原有三條鐵路,一條通過剛果(金)到安哥拉的洛比托港,一條通過津巴布韋到南非的開普敦和伊麗莎白港,還有一條通過津巴布韋到莫桑比克的貝拉和馬普托。讚比亞獨立後,積極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三個出海口都為殖民勢力所控製,經常受到它們的訛詐和威脅。隻剩下一條通往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的土路,雨季還不能通行。讚比亞總統卡翁達迫切希望修建一條經坦桑尼亞出海的鐵路。
坦桑尼亞、讚比亞為修建坦讚鐵路曾向西方大國、世界銀行及蘇聯提出過要求,但都沒有結果。在多方求助無效的情況下,尼雷爾總統想到向中國求助。
尼雷爾訪華前,坦桑尼亞商業合作部長巴布率經貿代表團先期到達北京為總統訪華做準備。巴布向我方人員介紹,去年,坦、讚兩國政府曾一起向世界銀行提出援建坦讚鐵路的要求,但被婉拒。副總統卡瓦瓦訪問蘇聯時,要求幫助修建這條鐵路,但蘇聯政府不加考慮就拒絕了。在遭到各方拒絕後,尼雷爾發誓道:“我就是犧牲自己也要修成這條鐵路!”巴布說,“在遭到世界銀行和蘇聯政府的拒絕後,我想尼雷爾總統絕不會再去品嚐當麵遭人拒絕的滋味,他提出援建的方式肯定是婉轉的……”巴布懇切地希望,“如果尼雷爾總統提出援建鐵路,希望中國領導人不要立即做出否定的答複,可一般性地表示有興趣,研究一下。總統的心再也經不起羞辱了!”
當有關情況彙報給周恩來總理後,周總理表示,坦讚兩國不顧帝國主義的威脅利誘,積極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這種精神極為可貴。尼雷爾總統親自來求援,應該滿足其要求。至於巨額援建資金,周總理認為,一下子拿出幾個億、十幾個億來搞援外,確實超出了我們的國力,可在修建中逐步撥出。他在外交部的請示報告上寫下批語:“呈主席、少奇同誌審閱。為援助非洲新獨立國家和支持非洲民族解放鬥爭,如果尼雷爾總統訪華時提出援建鐵路問題,我意應同意,當否,請指示。”
從1959年4月起,劉少奇接替毛澤東擔任了國家主席,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毛澤東雖說退居二線,外事活動少了,但他對非洲情有獨鍾,非洲兄弟訪華,他是執意要見的。周恩來批示的請示報告,毛澤東、劉少奇均圈閱表示同意。毛澤東還將周恩來請來商量。他滿懷深情地說:“恩來,援助是相互的,要教育我們的幹部不能以大國自居。當年在莫斯科與斯大林會晤時,你我的感受不會忘記吧?我們要為受援國設身處地想一想啊。”援助坦讚兩國修鐵路的決策就這樣決定了。
1965年2月,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偕夫人首次訪華。
2月17日,尼雷爾抵京,受到熱情和高規格的接待。在同劉少奇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會談時,他試探性地提出了修築鐵路的設想。他委婉地說:“如果你們可以考慮的話,我們將感到很高興;如果你們有困難的話,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劉少奇、周恩來當即表示同意修建坦讚鐵路。
19日下午,尼雷爾被告知,毛澤東要會見他。
50年代大多數時間,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外賓,1959年人民大會堂落成後,毛澤東逐漸將會見外賓的地點移到了人民大會堂。當尼雷爾一行走進人民大會堂接見廳時,毛澤東起身迎接尼雷爾,周恩來總理參加了會見。
毛澤東說:“中國人民歡迎你們。我們見到你們很高興,我們都是自己人。我們不想打你們的主意,你們也不想打我們的主意,我們不是誰要剝削誰,我們是互相幫助的。我們都不是帝國主義國家,帝國主義是不懷好心的,要提防。”
毛澤東明確地說:“你們有困難,我們也有困難,但是你們的困難和我們的不同,我們寧可自己不修鐵路,也要幫助你們修建這條鐵路。”
周恩來補充說,坦讚鐵路建成後,主權是屬於你們和讚比亞,我們還教給你們技術。尼雷爾聽後深為感動。
毛澤東問起上一年年初在坦桑尼亞發生的兵變。
尼雷爾還未回答,周恩來插了一句話:“在他們發生兵變時,我正在非洲訪問。”
毛澤東談話風趣幽默,接著周恩來的話頭,突然與尼雷爾開了個玩笑。毛澤東指著周總理對尼雷爾說:“那次兵變是不是他搞的?”
在座的中國人都笑了起來,尼雷爾聽完翻譯,一愣,也跟著笑了起來,馬上解釋道:“那次兵變是帝國主義故意搞的,它有兩個目的,一是想重新控製我們,二是使周恩來總理不能對我國進行訪問。周總理訪問非洲時發表聲明說,非洲的革命形勢大好,帝國主義恨得要命,怕得要死,所以策劃了那次兵變。它們知道,發生兵變後必須請它們來幫助平息,它們的軍隊就可以賴在我們那裏不走了。可是兵變平息後,我們馬上就把它們的軍隊送走了。”
他們就這樣閑聊了一個小時。
尼雷爾事後回憶,1965年是他對中國的第一次訪問,這次中國之行令他永生難忘,訪問奠定了兩國友好關係的堅實基礎。他說,與劉少奇主席會談時,考慮到中國當時也不富裕,隻提了一個要求,即希望中國幫助建造一家紡織廠,劉少奇一口答應下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劉少奇接著又問:除了紡織廠,就沒有別的啦?這時尼雷爾才提出修建坦讚鐵路的要求。劉少奇聽後說,如果需要,我們就幹!後來很快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批準。尼雷爾說,中國的這種無私援助,不僅使他驚訝,更使他終生感動。
當西方國家獲悉中國願意援建坦讚鐵路後,便猛烈地攻擊中國,說援建坦讚鐵路是為了“給中國滲入非洲的計劃增加吸引力”,坦桑尼亞“正在被中國共產黨用作顛覆基地”;聲稱“這將是西方國家在非洲遇到的最強烈的外交挑戰”。同時他們也做出要援建的姿態。
由於受到西方的攻擊和壓迫,尼雷爾對接受中國援建坦讚鐵路曾一度躊躇不決。
為此,在尼雷爾訪華4個月後,周總理總理回訪坦桑尼亞,進一步做尼雷爾的工作。
尼雷爾與周恩來會談時表示,他不相信西方國家真有誠意,但他深知中國並不富裕,還要援助許多國家,援建坦讚鐵路將會是中國的一個沉重負擔。因此,他擬同卡翁達總統一道,在即將召開的英聯邦會議上再做一番努力,迫使英聯邦成員國援建坦讚鐵路。
周恩來真誠地表示,西方國家如果真能修,中國樂觀其成;如果它們提出苛刻條件,尼雷爾總統可以用中國援建同它們進行鬥爭;如果它們隻喊不修,中國照修;如果它們中途停修,中國接著修。為配合尼雷爾總統的鬥爭,中國將盡快派出考察組赴坦桑尼亞考察。這一席肺腑之言,使尼雷爾更加欽佩中國對外援助的誠意和周總理處處為他人著想的磊落胸襟。
英聯邦會議於1965年6月下旬在倫敦舉行,英國在會上會下攻擊中國,攻擊尼雷爾,拉攏卡翁達。美國也派出特使協助英國,阻止中國援建坦讚鐵路。尼雷爾總統在會上慷慨陳辭,堅決反擊。英國首相和加拿大總理議定,由英、加兩國的三家公司出資,組成聯合考察組,對坦讚鐵路進行考察。
考察於1965年12月開始,1966年4月完成,當年8月提出了英加考察報告。考察報告認為,修建這條鐵路是可行的,經濟的,但卻無人承建。與此同時,美國提出幫助坦、讚兩國修建一條公路的建議,這條公路實際上是對原有的公路的翻修,線路與坦讚鐵路大體相同。意大利提出援建一條由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至讚比亞銅帶的輸油管。搞這兩個項目的目的,在於擠掉坦讚鐵路。尼雷爾和卡翁達同意接受美、意兩國的建議,但表示這兩個項目不能替代坦讚鐵路。
最終,英聯邦會議未能就坦讚鐵路的承建達成協議,這使尼雷爾又一次認清了西方的意圖。
當時,卡翁達對中國還缺乏了解,仍寄希望於非洲發展銀行和英、法、日私人公司承建,但最終也落空了。後經尼雷爾推動,卡翁達派副總統卡曼加於1966年10月訪華。周恩來豁達大度地向對方表示:中國對坦、讚兩國一視同仁,讚比亞境內鐵路如果西方能幫助修,希望處理好兩國鐵路銜接問題;如果他們不願幫助,中國將按坦桑尼亞境內路段的條件給予援助。
1967年6月下旬,卡翁達總統親自訪華,正式提出援建請求。中方明確表示,隻要坦、讚兩國總統下決心,中國願意投資修建,並強調這是對廣大非洲人民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鬥爭的支持,也是幫助非洲國家發展民族經濟、鞏固民族獨立。
毛澤東在會見卡翁達時一語驚人。他說,“你們修建這條鐵路,隻有1800多公裏,投資也隻有一億英鎊,沒有什麼了不起嘛。”卡翁達聽後十分吃驚,他激動地說:“我們隻有幫助非洲其他地區的自由戰士,使他們獲得獨立,才能報答你們的幫助。”毛澤東說,“這不是什麼報答。先獨立的國家有義務幫助後獨立的國家。我們獨立已有18年了,更應該幫助他們。”來中國之前,卡翁達對是否由中國援建坦讚鐵路還有疑慮,同中國領導人交談後,使他最後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