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很少知道自己多麼需要鼓勵和讚美。其實,每個女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讚許,以建立自信。
一位年輕的女性常常對人抱怨說:“無論我做什麼,家裏人都認為是我的分內事。也許等我活到100歲,才會習慣他們的這種態度。如果我的丈夫能偶爾誇獎我幾句,我會快樂很多。”讚美有助於消除日常人際關係接觸中引起的不快,夫妻之間尤其如此,可是一般人似乎比外人更少讚美家人。如果人人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讚美一下丈夫或者妻子,那麼就掌握了使家庭和諧美滿的要訣。
成長中的孩子特別需要讚美和鼓勵,所以,年輕的媽媽一定不要忘記讚美孩子。
一位母親曾向別人講過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我的孩子十分頑皮,為此,我時常責罵他。可是有一天他非常聽話,讓我感到很意外。那天晚上,我替他蓋好被子轉身離開時,聽到他哭了。他把頭埋在枕頭裏,一邊哭一邊問我:‘媽媽,難道我今天不是個好孩子嗎?’這一問,一下子刺痛了我的心。孩子每次做錯了事,我就急不可待地指責他。而他聽話的時候,我卻沒有注意到。我就這樣送他上床睡覺,沒有誇獎一句,想來真是缺乏人情味!”
希望受到別人的歡迎,得到別人的讚賞,這是人類的天性。讚美別人能夠產生奇跡,你使他增加了自尊,他就會喜歡你,願意與你在各個方麵誠懇地合作。當然,在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後,一定要真誠地施以讚美,哪怕隻是一句簡單的“謝謝”,也會讓聽者心中溫情蕩漾。然而,生活中也不乏吝嗇讚美的人。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埃爾金淑女”號蒸汽渡輪滿載著393名乘客行使在密歇根湖上。不幸的是,蒸汽渡輪撞上了滿載木材的貨輪沉沒了,船上的乘客頃刻間全部掉進了冰冷的湖水中。這時,年輕的大學生史賓塞勇敢地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對溺水者實施救援。當史賓塞救出第17個人的時候,他自己也因為虛脫得無法站立而被人救起。這次救援行動,史賓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那就是他的餘生要在輪椅上度過。
多年後,一家新聞單位就當年的沉船事件對他進行了采訪。當被問及他在那個晚上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時,史賓塞的回答讓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到十分吃驚,他說:“這麼多年來,被我救起的17個人當中,後來沒有一個人回來對我說聲謝謝。”這位把自己的餘生放在輪椅上的青年,需要的僅僅是一聲簡單的“謝謝”,然而那些被救上來的人卻讓他失望至極,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仁者情懷的女人。
其實我們也相信,被救起的那17人對史賓塞一定心存感激,隻不過他們始終把它深藏在心中,沒有去公開讚美!
生活離不開讚美,讚美會使人陶醉!隻要我們認真地去回憶,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讚美。公開的讚美是一種鼓勵,能讓人在夜晚帶著甜蜜的微笑入睡。
女人,請不要吝惜你的讚美,你的讚美會讓他人得到安慰。大膽而又公開地對你身邊人進行讚美,會讓你的生活充滿樂趣。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我們會照顧兒女、朋友,甚至雇員的身體,但是我們可曾照顧過他們的自尊?我們給他們牛肉、馬鈴薯,以使之補充體力,但是,卻忽略了感謝他們的言語。這樣的言語勝似美妙的音樂,永遠在他人的記憶深處唱歌。”我們要真誠、慷慨地讚美他人,不要老是想著自己的成績、需要,要盡量多地去發現別人的優點,然後發自內心地、真誠地、慷慨地去讚美他們。
有時候,無意中一句稱讚的話,往往會被永久地鐫刻在被稱讚者的心靈深處,激勵著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並最終改變他的一生。這樣的例子很多,蘇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誌。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目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
屠格涅夫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是一位由姑母一手撫養長大的孩子。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向她表示自己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裏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的《獵人筆記》的作者屠格涅夫逢人便稱讚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欣喜若狂,他原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的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他心中的火焰,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寫了下去。最終被屠格涅夫言中,他成了一位具有世界聲譽的思想家和作家。這位作者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美國心理學家之父、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望,是得到別人的讚賞。”孩子如此,成人也同樣。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被人欣賞的渴望,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
讚美別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於發揚被讚美者的美德,推動彼此的友誼健康地發展,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齟齬和怨恨。讚美是一件好事,但絕非易事。讚美別人時如不審時度勢,不掌握一定的讚美技巧,往往會事與願違。所以,開口前我們一定要掌握以下技巧:
首先,讚美他人時,要懂得因人而異。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突出個性,有特點的讚美比程式化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總希望別人記住他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同其交談時,可多稱讚他引以為豪的過去;對年輕人,不妨語氣稍為誇張地讚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舉實例證明他的確前程似錦;對於經商的人,可稱讚他頭腦靈活,生財有道;對於有地位的幹部,可稱讚他為國為民,廉潔清正;對於知識分子,可稱讚他知識淵博、寧靜淡泊……當然這一切要依據事實,切勿虛誇。
其次,讚美時一定要真誠。盡管人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但並非任何讚美都能使對方高興。能引起對方好感的隻能是那些基於事實、發自內心的讚美。如果你毫無依據、虛情假意地讚美別人,他不僅會感到莫名其妙,更會覺得你油腔滑調、詭詐虛偽。
真誠的讚美,不但會使被讚美者產生心理上的愉悅,還可以鍛煉你發現別人優點的能力,從而使自己對人生持有樂觀、欣賞的態度。
再次,讚美要做到詳實具體。日常生活中,人們有非常顯著成績的時候並不多。因此,交往中應從具體的事件入手,善於發現別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長處,並不失時機地予以讚美。讚美用語愈詳實具體,說明你對對方愈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愈看重。讓對方感到你的真摯、親切和可信,你們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如果你隻是含糊其辭地讚美對方,說一些大而空的套話,不僅可能引起對方的猜度,甚至會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信任危機。
另外,讚美要做到合乎時宜。讚美的效果在於相機行事、適可而止。當別人計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時,開頭的讚揚能激勵他下定決心做出成績,中間的讚揚有益於對方再接再厲,結尾的讚揚則可以肯定成績,指出進一步的努力方向,從而達到“讚揚一個,激勵一批”的效果。
最後,讚美也講究雪中送炭。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最需要讚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沒而產生自卑感或身處逆境的人。他們平時很難聽一聲讚美的話語,一旦被人當眾真誠地讚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圖。因此,最有實效的讚美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當然,讚美並不僅僅局限於言語的表達,有時,投以讚許的目光、做一個誇獎的手勢、送一個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可見,讚美對一個人的生活意義重大。因此,做女人,就要懂得讚美的力量。女人適時地給予別人真誠的讚美,不僅會使家庭內部和諧美滿,而且會使工作和生活如意順遂。學會讚美,是女人贏得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一環,也是她心態走向成熟的標誌。
5.笑對逆境和苦難
女人如果懷有好心態,那麼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敗得失皆是人生。隻有舍得傷心,才會贏得開心,做人最要緊的是敗中求勝。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能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盡管人人都祈禱平安健康,事事如意,然而現實並非天遂人願,而且往往事與願違。每個女人的一生畢竟有坎坷與磨難,而且總會交織著奮鬥的淚腺和犧牲的血雨。苦難來臨的時候,女人隻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迎接挑戰,才可能抵達人生勝利的彼岸。
小翠是一個重度殘疾的女人,她卻有一顆堅強而快樂的心。四歲的時候,她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脖子陷進胸腔裏。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就耽誤了治療,從此,她的下頜被推出三十度角,隻能抬頭生活。她為此嚎啕大哭,但這隻是第一次,以後還有數不盡的辛酸讓她痛哭很多次。這淚水裏,不僅有身體上的疼痛,更有內心深處無法排解的痛苦。
到了讀書的年紀,小翠父母都比較支持她,尤其是母親,總是覺得自己對不起小翠,欠了她的。所以,母親竭盡所能地滿足她求學讀書的願望。可是,家裏還有個思想保守的爺爺。他固執地認為男尊女卑,女孩子讀了書也沒有用,最後還是得嫁作他人婦,那是為別人養的女兒,是賠錢貨,更何況她還是這樣一個身有殘疾的孩子。為此,她哭過很多次。
後來,小翠終於上學了,但是她必須忍受同學們的譏笑。有人說她像一隻高傲的鵝,甚至還有調皮的孩子模仿她抬著頭走路的樣子。為此,她也流過很多傷心的淚。
再後來,小翠終於讀到高中畢業可以參加高考了,可是她想進的學校卻拒絕招收她。吃了幾次閉門羹後,她隻好放棄。社會不是公平的嗎,機會麵前不是人人平等嗎?沒有人向她解釋為什麼。問蒼天,無語。那時,她幾乎放棄了對這個世界最後的一點美好幻想。因為象牙塔之夢的破碎,她灑過無言的淚。
無學可上的小翠回到農村的家裏,不能白吃飯,她要下地幹農活。插秧的時候,為了把一棵秧苗插進田裏,她必須把膝蓋彎了又彎,臉幾乎都快扣到膝蓋了,才能讓眼睛找對那個角度。為此,她也哭過。
就連哭,小翠也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需要低下頭來,用毛巾擦眼淚。而她擦眼淚的樣子卻很滑稽,她把頭昂著,手高高地舉著毛巾。手在臉上擦過去的時候,不像在拭去讓人同情的憂傷,倒像輕輕挽起照在臉上的陽光。
後來,她學會了用電腦,學會了寫作。她的作品裏到處都是天空與飛鳥的痕跡。也許那是不能飛翔的夢的影子,她要給自己的夢續上翅膀。
在別人的嘲笑聲中,在經常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環境和條件下,她依然熱愛生命。她不再怨天尤人,隻是一點一點地聚積心裏的光。隨著歲月的流逝,生命中有限的時間少了,但她心中的光卻多了;她不畏懼厄運,隻是用稚嫩的文字給自己弱小的靈魂取暖;她不悲觀失望,隻是積攢著自己的淚水和精神的火,用這些微弱的火烘烤自己所處的每一處陰暗的角落。
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有這樣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人即使處在寒冷的冬天,隻要心中有光,就能聞見春天的氣息;即使被逆境所困,隻要心中有光,頭頂的烏雲總會被它穿透;即使被挫折和失敗一次次打翻,隻要心中有光,同樣可以第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把苦澀的微笑留給昨日,用不屈的毅力和信念贏得未來。
女人隻要心中有陽光,那麼任何不利的因素都撲不滅你對人生的追求和對未來的向往。很多時候擊敗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熄滅了心中那片猶如火山般沉寂的光。心中充滿陽光,那是信念的基點、力量的源泉,那是開啟人生之路的探照燈,那是打開成果之門的金鑰匙。
後來,小翠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份工作是為許多詩人、作家策劃出版圖書。再後來,她成了出版社一位非常受歡迎的編輯。她的人生經曆一度被人們當做傳奇四處傳頌,因為,她心中有陽光。
現在的小翠,生活得非常充實,每天都被忙碌而充實的幸福包圍著。每當和朋友談及自己的苦難曆程,她總是抬著頭,麵帶微笑地說:“其實,我非常感謝命運給我的這顆永遠不會低下的頭。”
這就是小翠,一個麵對苦難悲傷過、流淚過,但始終高昂著頭,麵帶微笑的女人。俄國文學大師高爾基曾經說過:“苦難是人間最好的大學。”小翠的人生,正好印證了這句偉大的格言。苦難和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死。女人隻要心態平和,內心始終充滿自信的陽光,那麼總會迎來日出雲開的一天。
張璨出身於軍人家庭,她不是軍人但卻有鋼鐵一般的意誌。過往的一切稚嫩、挫折、困境以及無奈,在張璨身上似乎已成了拂袖煙雲,洗禮之後留下的烙印是一個理性的企業家,一個擁有精彩生命的女子。
作為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女富豪之一,張璨的成功自有她的特別之處。一個外形柔美的女性,帶領著一個在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和房地產三大領域進行投資與經營的大型民營高科技企業。張璨始終認為自己隻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如果說自己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的話,那就是她更努力、更執著、更積極。她始終以積極的心態麵對每一個挑戰。
很多見過張璨的人都非常驚訝:這位年輕、時尚,臉上帶著一股學生氣的女士,竟會擁有如此令人羨慕的財富:自己的大廈、多家分公司,以及上億美元的淨資產……
然而,張璨輝煌事業背後的挫折之路卻充滿了艱辛與苦澀。
1982年,張璨如願以償地考進了北京大學,就讀於國際政治係。象牙塔裏,張璨是個活躍分子。兩年後,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一屆大學生演講比賽中,張璨以《我與中華同崛起》為題,榮獲第一名。張璨20歲時當上了北大學生會文化部副部長。那時,她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但是,在大三的時候,張璨卻被告知,她的學籍被注銷了。原因是四年前張璨曾考上了某大學,但她沒有去報到,第二年又考上了北大。按照當時的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這件事對張璨打擊很大,同學們都對她說:“你散散心吧。”他們怕她一時想不通做傻事。
後來,張璨回憶說:“這件事至少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遇到什麼事都不能哭,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想盡辦法去解決。”
張璨暗暗對自己說:“一定要堅強、堅定,一定要比別的同學讀更多的書。”
1986年夏天,同學們畢業了,很多人被分到國家機關當幹部,這讓張璨很是羨慕。她自己也完成了學業,卻因沒有文憑,隻得到一紙說明,大意是說她被注銷了學籍,但堅持上課,成績合格,學校不管她的分配。在張璨的畢業紀念冊上,同學們給她留下這樣一句贈語:“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與眾不同的道路。”
既然學校不包分配,她必須依靠自己。一離開校門,張璨就開始在中關村到處找工作。她鼓勵自己說:沒有工作也許會更有前途,因為自己麵對的機會和選擇更多。
除了創業的艱辛,張璨同樣有著不為常人所知、甚至讓人難以置信的挫折。1992年,張璨的公司剛剛起步,而她家四位老人紛紛患癌症住院,母親和婆婆去世的時間間隔隻有9天。“麵對這些,我隻能逼著自己熬過去。其實我是個普普通通、會退縮會懦弱的人,可是當這些事擺在麵前的時候,怕也沒用,隻有堅持……”失敗在張璨眼裏隻是個人生必經的坎兒,抱著這樣的信念,她成功了。
許多人在挫折麵前,總是悲觀失望,萎靡不振,對自己的前程心灰意冷,失去了向上的信心。其實,挫折對於人生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堅定的信念能支持你,在邁向成功的旅程中,你要忍受一切艱難險阻。當你確知自己在做什麼,有個明確的目標和實施計劃時,那麼,你或許難免與周遭的狂風搏鬥,卻不至於有被吹垮的顧慮。
一位哲人說:並非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逆境有時候通常是一種幸運。挫折是人生的煉金石。麵對挫折,跌倒了站起來便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地上賴著,自怨自憐悲歎不已的人,注定隻能繼續哭泣。
對女人而言,所有的逆境、苦難都是啟發我們找到人生意義的藥引。比起一帆風順,人生的逆境反而是更大的禮物。女人如果懷有好心態,那麼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敗得失皆是人生;舍得傷心才會贏得開心,做人最要緊的是敗中求勝。
苦難和逆境就像人生的包袱,給女人漫長的人生旅途增加了不少壓力和負擔。然而,它也是一種力量,一種催人奮進、絲毫不敢懈怠的力量。正是因為有了苦難的經曆,我們才明白了如果不努力,就將被苦難吞噬。於是,智者便會用苦難鞭策自己,懷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與堅定的盼望,不斷地超越自己。女人請擦幹汗水和眼淚,向著成功的目標一步步邁進,你終將擁有屬於自己充滿獨特而富有魅力的迷人風景。
6.許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女人如果不把灰暗的過往交給死神去埋葬,美好的未來就無法屬於自己。錯過了朝霞的綺麗,難道我們還要錯過月光的清輝?所以,從現在開始,許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不管雨橫風狂,還是風和日麗,女人都要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心中時刻充滿向上的激情,對未來充滿希望。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是的,無論處身的環境有多惡劣,隻要我們有勇氣麵對明天照常升起的太陽,那麼,希望總還是有的。女人,不管遇到任何的困難和挫折,隻要不輕言放棄,那麼就等於為自己許下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女人的命運靠自己把握,未來的道路平坦抑或是坎坷,都依賴於自己的選擇。這就要求女人要有長遠的眼光,身處順境中時,做到不驕不躁未雨綢繆,保持奮鬥的激情,為隨時可能遇到的挫折做好心理準備;同樣,麵對逆境時,女人更要高瞻遠矚積極樂觀,不畏眼前的艱難險阻,看到長遠的發展前景。如此,以一顆平常心來安身處世的女人,必將迎來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未來就是餘生。女人選擇愛情,本質上無非是選擇和誰過一輩子。遺憾的是,很多女人並不懂得選擇,而且,絕大多數中國女人習慣於讓男人許自己一個未來,一生一世。
其實,選擇一個男人,意味著要拿出吃苦的勇氣,意味著自己要承諾,意味著自己要付出,意味著自己要有責任感,意味著要嗬護婚姻,意味著要明白愛情是生活中的夢想部分,而日子是生活中的現實部分。
當然,除了愛情婚姻之外,女人的一生中所要麵臨的選擇有很多,關鍵時刻的選擇往往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女人從幼年起,就開始了對未來的選擇,比如對自己興趣愛好的發掘和培養,有人喜歡畫畫,有人喜歡唱歌……幼年開始,女孩就要樹立一個人生的目標和理想,那就是長大之後要做什麼,靠什麼技能來安身立命。逐漸成長的過程,女人要不斷地調整人生的航向。其中,中學階段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女生要確立大學奮鬥目標。在中國社會環境中,不能不說高考對一個女人的重要性,它是決定一個女人未來方向的關鍵一戰。一旦跨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在結合個人興趣的基礎上,對大學專業的確立又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此時,每個女人一定要在自己愛好特長的基礎上,找尋未來發展的基石。這基本上決定了女人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領域和方向。
在學業、職業、愛情和婚姻等方麵有主見,並能做出相對明智選擇的女人,基本上就確定了未來人生的三維藍圖。在隨後的歲月裏,隻需保持一顆冷靜而睿智的頭腦,不斷地為自己的藍圖增磚添瓦,建設屬於自己的人生大廈。
人生很長,總有看不到的地方。懂得選擇的女人,也許會很辛苦,會經曆坎坷風雨,不過她終會有未來,即使沒人許她未來時,她會給自己甚至給別人許一個美好未來。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女人不能不斷地淘汰過去的自己,那麼別人就會來淘汰今天的你。女人有實力才會幸福,要堅信自己是值得別人愛和珍惜的女人。理性在先,智慧在中,感性在後,給自己一個未來吧。
在職場上,隻有懦弱的女人才總是生活在追悔之中,她們常常滿懷懊悔地說:“如果當初……就好了。”卻沒有想過要從過去的懶惰中吸取教訓,鼓起勇氣從頭開始,給自己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她們把光陰消耗在無止境的悔恨中,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昨天的你,或許在工作、事業上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或者因為長期積累的懶惰和懈怠,隻收獲到了一個暗淡無光的職業生涯,這些都沒關係。女人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和將來。過去的就讓它隨風去吧,許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讓自己從今天開始蛻變,你的明天依舊可以燦爛輝煌。
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可以懷揣夢想,隻要你有勇氣去想。有些人從幼年時起就抱定一種夢想始終不渝,也有些人則是隨著鬥轉星移而不斷修改、調整自己的夢想。
大學畢業後,師範院校出來的曉慧做了一名教師,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盡管她不討厭這個職業,但是她心中始終懷著一個更大的理想,那就是做一名服裝設計師。由於她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在她年近40歲的時候,夢想的陽光終於照進了現實。
麵對朋友們質疑的眼神,曉慧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在別人看來,我過去的生活已是相當美滿,老公事業有成又很顧家,兒子聰明伶俐、帥氣可愛,我的工作體麵而穩定……說起來還真是樣樣順心。然而就在兩年前,我卻開始經常感到若有所失。苦惱的我意誌消沉地去谘詢心理專家。這時,我才明白,原來自己當初選擇教師這個職業隻是因為父母都是幹這行的,他們希望我能‘女承父業’。可實際上,我從小就有一個理想,那就是做一名服裝設計師。於是我在人到中年時又開始‘重操舊業’了。剛開始還隻是給親朋好友設計、製作服裝,沒想到居然大受歡迎!”
去年春天,曉慧辭去了教師的工作,開了一家自己經營的服裝店。幹著自己朝思暮想的事業,現在的曉慧每天都生活得特別舒心快樂。
或許你也和曉慧一樣,時常感到現在的工作並不能讓你施展自己的特長,常覺得自己正在和夢想擦肩而過、失之交臂。既然如此,何不在自己年華老去、終生後悔之前拚搏一番呢?
海倫·凱勒,是19世紀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疾有障礙的教育家。1880年6月,她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她在一歲半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是在這個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自強不息的海倫,在她的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一個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和政府的嘉獎。
海倫·凱勒一生共創作了14部作品。《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完整係統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麵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女人如果不把灰暗的過往交給死神去埋葬,美好的未來就無法屬於自己。錯過了朝霞的綺麗,難道我們還要錯過月光的清輝?所以,從現在開始,許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7.為心靈開一扇天窗
當困難挫折來臨的時候,女人隻有把自己的心窗打開,並常常拂拭上麵的塵埃,才能在鬧市中求得內心的平靜,才能在陰霾中領略到遠處旖旎絢爛的風光。
每個女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扇窗戶,它為主人捕捉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當然也不會錯過任何旖旎的風景。開啟這扇天窗,女人就可以領略世間的雨露陽光,否則,就會讓自己的內心封閉在自鑄的牢籠裏,找不到出口,迷失了方向。
兩個素不相識的女人,因為同時得了重病而萍水相逢,住在同一家醫院的同一間病房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