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讓你的錢流動起來(3 / 3)

11.購房的財務安排

買房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消費,最重要的投資,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購買時必須按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以免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但也不是說等你有錢一次性付清房價時才買房置業,如果你收入穩定,付款隻占你收入60%-80%,應是你買得起的房價。

你可以在抵押年期上延遲到最長,這就可以使你早年的買房較輕鬆,延長還款期總比自己被迫一下子還清要好。

決定房價的因素,包括樓宇的年期、方向、層數、基本設施、交通、樓宇的以往曆史等等,擁有自己的房子,始終有一份自豪感和滿足感,是租用他人房屋時所沒有的感覺。

按揭購房如今已成為一種趨勢,被各類人群接受。按揭的產生和發展主要是因為存款難以一次性支付購房款,但是如果說隻有錢不夠才按揭,那就不對了。按揭購房實質是貸款買房,如今要獲得商業貸款不容易,貸款更多的是麵向有抵押的效益好的企業和有錢人。對那些經營資金不是很多,流動資金較緊張的人來說,即使他們的存款足夠買房,也不一定全部拿出來用於買房,他們往往要留下足夠的流動資金。比如手頭有20萬元現金,需要一套15萬元的房子,本可以一次性拿出15萬元將房子買下,再拿1萬元裝修,剩下3萬元備用。但實際上一般不用這樣做,而是拿出4萬元用於按揭購房,拿3萬元裝修,再拿4萬元用於按揭購車,存1萬元急需備用,剩下的8萬元用作經營的流動資金。隻要資金運作回報率高於銀行按揭利率,就有贏利。而且,大多數人的經營利潤都比銀行貸款利率高。這樣的按揭購房,不僅有房子住,還有車用,還款壓力也很小,可謂一舉三得。

對於分期付款,選擇不同方式、不同金額、不同時間,結果都會有明顯的不同,下麵我們就來分析以下各種不同的付款方式:

購買商品房,付款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和按揭貸款,這三種方式各有其利弊,購房者應對此心知肚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付款方式。

1.一次性付款

(1)一次性付款的好處

一次性付款一般都能從銷售商處得到房價款15%左右的優惠,如果是現房則能很快獲得房屋的產權,如果是期房則這種付款方式的價格最低。

(2)一次性付款的弊端

一次性付款需要籌集大筆資金,且損失此項資金的利息,對經濟能力有限的購房者壓力較大。如果是期房的一次性付款,開發商有可能不按期交房,造成利息甚至全部房款損失,購房風險較大。

2.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又分為免息分期付款和低息分期付款,是目前比較吸引人的付款方式。

(1)分期付款的好處

既可以緩解一次性付款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又可用房款督促開發商履行合同中的承諾。

(2)分期付款的弊端

分期付款方式隨著付款期限的延長,利率會越高,房款額比一次性付款的房款額高。

3.按揭貸款

按揭貸款即購房抵押貸款,是購房者以所購房屋之產權作抵押,由銀行先行支付房款給開發商,以後購房者按月向銀行分期支付利息的付款方式,因為它能使市場潛在需求迅速轉化為有效需求,所以成為促進房地產市場活躍的最有效手段。

(1)按揭貸款的好處

可以籌集到所需資金,實現購買欲望,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2)按揭貸款的弊端

目前手續繁瑣,限製較多。

另外,付款中參數項的選擇也非常重要。

1.還款期限的選擇

貸款期限是愈長愈好,還是短期的好,這主要取決於購房者的經濟能力及其投資偏好。一般來說,還款期限越長,則每月還款額越低,負擔相對輕一些;反之,還款期限越短,則每月還款額越高,負擔就相對重一些。可見,延長還款期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每月還款額,但是不一定期限越長就越好。合理的期限為5-8年。

2.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的選擇

如果選擇固定利率,在合同期每個月支付的利率均相同,浮動利率則不同,是借款單位根據市場利率的變動不斷調整的。固定利率比較簡單,一旦申請了貸款,就不會發生變動,如果在合同期內市場利率往上漲,還可享受到低利率的好處,不過如果在合同期內市場利率下降,原有的貸款利率不會相應下降,會遭到損失。浮動利率由銀行根據市場利率的變動來調整,市場利率上升時,浮動利率跟著上升;市場利率下降時,浮動利率跟著下降,但由於調整利率的權力掌握在銀行手中,購房者往往十分被動。特別是當遇到高通貨膨脹時,利率的上揚,可能導致你根本無力承擔利率的負擔。由於浮動利率的不確定性,保守的購房者最好選擇固定利率。

3.首期付款額的選擇

依據中央銀行的規定,購房貸款不超過房價的70%,就意味著你必須準備30%的首期付款。購房款是10萬元,就要自己掏腰包3萬元;購房款是20萬元,首期付款就達到6萬元。所以建議購房者最好能申請到70%的抵押貸款。貸款愈多愈好,自付愈少愈好,當然這一切都應控製在個人的負債能力之內。

因此,在買房時一定要多方麵考慮,作最巧妙的財務安排,將財務壓力降到最低,獲得最大收入。

12.買房要關注最新九大要素

1.套房趨向公寓化

小高層和多層住宅日益向公寓化發展,是指一個樓麵盡量少安排住戶。目前大都安置二戶,最多三戶,考究點的隻有一戶。此種布局往往用采用單元拚接設計,這樣既能滿足每戶家庭的私秘性,同時也能滿足房屋的充足采光和通風。

2.立麵講究三段式

樓房外立麵往往采用三段式設計,即底部、中部和上部。底部牆麵以深褐色的條形石式樣布置,而中上部牆麵則采用明快鮮豔的色彩。三段立麵大都有縱橫線條裝飾,講究玻璃、鑄鐵、瓷磚、不鏽鋼等建材以及空調板、凹凸窗配置,具有較強的現代質感和豐富層次感。

3.複式房呈微型化

複式房已流行多年,近年則有複式房小型化趨勢。過去複式房每套至少200平方米以上,如今對總麵積進行控製,出現150~180平方米的“微型複式房”。不少高層住宅的底層和頂層都設計複式結構,有的整幢都是複式。

4.陽台不僅是觀景台

北陽台的設置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最近越來越強調北陽台的操作功能,不但使之成為廚房間的輔助空間,同時開始考慮在北陽台放置洗衣機。有的還把北陽台設計成半封閉式,讓洗衣機有個“室內”空間。

5.儲藏室成為獨立空間

盡管儲藏室已經被普遍采用,但以往大都是簡易的半封閉格局。現在已把儲藏室做成一個全封閉獨立進出式的空間,如同一個正規小房間。有的甚至考慮儲藏室內部的設計,使之更美觀實用。

6.牆麵分隔有凹凸

室內牆從來都是平麵的,然而現在出現了凹凸分隔牆,購房者可以嵌入一些家具或書櫃,有的利用凹凸分隔巧妙地裝飾成具有層次豐富的天然擺設。

7.起居室變化多端

目前人們已把廳分成“客”和“餐”兩類功能,客廳和餐廳錯落分開,不在同一直線上,手槍柄的起居室設計已被廣泛使用。客廳朝南帶落地窗陽台、餐廳朝北帶工作陽台,有的把客廳抬高20~30厘米,造成“落差”,使廳的布局更豐富和活潑,同時也區分了廳的兩種功能。

8.袖珍小戶型

三房一廳房間近期需求仍很廣泛,但總麵積在趨小。不少住房已把三房一廳麵積控製在110平方米以內,人稱“袖珍三房”。一方麵避免房間麵積過大抬高總價,另一方麵已考慮孩子長大的分居趨勢。目前市場上一室一廳的房子需求也有增長趨勢,這是因為城市新生代一族特定的生活需求所致。

9.小區園藝化環境

小區環境綠化日益走向“園藝化”,不少開發商在綠化造景上刻意追求建築與觀景、自然地形與人工景點融為一體。同時盡量擴大綠化空間,並做到各建築之間的相互呼應以及可識別性。

13.買車的建議

有了房子最好也能有車子,這樣才叫富有。不錯,車子的確已經成為現代財富的象征,坐好車名車代表著人的身份地位。作為青年一代,購車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其中買車的動機各種各樣,或交通便利、或地位象征、或個人偏好、或攀比富貴,不一而足。這裏僅給大家一些建議,可供參考。

1.新車的價錢一般變化不大

多數汽車代理的傭金是固定的。顧客所能得到的折扣是由公司管理層按照預先調整過的價格定下的。你可以要求你的汽車代理向他的主管索取他可能給你的最高折扣;但如果你的要求過高,你的代理便得自掏腰包。

2.索取更多更好的額外零件

許多汽車代理商不願減價,但願意送給顧客額外的零件,如合金輪轂或更佳的音響係統等。如果你的汽車代理不能在價錢方麵給你優惠,不妨向他索取更多或更好的額外零件,如以十碟式自動轉換光碟機取代原本的六碟式轉換機。

3.不是所有的汽車代理都非得做你的生意不可

通常隻有銷售限期要到了而又未達到銷售額的代理員,才會願意削減自己的傭金,割價把汽車賣給你。當然,每個人的處事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4.現在的顧客通情達理

若代理說再打折會影響他的收入,現在的顧客通常會接受他的理由,減低或放棄他們之前所要的優惠。

5.要求代理解釋價格計算方式

這樣做你才會知道你把錢花在什麼地方了。

6.你可能比你的代理還要了解車的性能

資訊科技發達,現在的買車人中能比賣車的人知道的還要多。不過,你無需馬上展示出你的知識,不妨先看看他是否有意騙你。

7.代理員有時也會講瞎話

代理員說的話未必句句屬實。譬如說,他告訴你這輛車隻剩這個顏色,或他們目前隻能以這個價格把車賣出,你不要完全相信他。

8.折價貼換交易

選擇以折舊換新的方式買車的人大多數會吃虧;因為代理商通常會以低於市價一兩千元的價錢買你的舊車。當然,折價貼換是較方便的交易方式。

9.別急著買

如果你能等的話,六月是全年買車的最佳時候。車的價格通常會隨著佳節的來臨而上漲,佳節過後車價一般會下降。

10.帶妻子或女友去買車

女性對待汽車通常要比男性客觀。男士們一旦看上一種車型,通常便不肯再看另一種車型。汽車代理最喜歡這樣的顧客了。女性則不介意因價格而放棄一項交易,因為對她們來說,價格往往比車型來得重要。

14.準備子女教育資金

當家庭出現了新成員,增添了你們的小寶貝以後,新的理財計劃是否開始施行了呢?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種投資,有人說婚姻是一輩子最重要的投資,也有人說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是最重要的投資。但是對於作為父母的人而言,大概都會同意孩子可能才是未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項投資。盡管“養兒防老”的觀念或許已經落伍,但做父母的總期望子女具有獨立自主的人格與經濟,至少避免到老來還要為子女煩心。

1.為孩子準備教育資金是你聰明的投資

身為父母者,都期望在有生之年中盡量滿足子女們的需要,知識與教育往往是子女們開啟人生最重要的憑借。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社會結構中“新新人類”的觀念與做法不同以往,浮華奢侈、道德低落的情況處處可見,不禁使愈來愈多的人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好的教育在生活上的各個層麵都能充實你子女的人生,它可以為你的子女建立許多無形的資產——新的觀念、更廣泛的經驗、文化上的熏陶及建立自信,當然也提供了有形的資產——較強的謀生能力。事實上,在投資的領域中,我們很少能看到任何一種投資能得到在投資子女教育上有更佳的回報。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資料顯示,不論男女,完成四年大學教育者,他們一生中可以賺到的比那些沒有進入大學受教育的人多出上百萬元。這些都是投資在子女教育上可以預見的好消息,也證明了對於子女教育上的投資的確是一項相當聰明的投資。但是盡管是一項聰明的投資,卻無可避免地必須麵對子女教育這樣一個人生重大的投資,最直接的挑戰是來自於在財務上的花費,而且這個花費一直不斷地在增加。

今天為你的子女準備一生教育經費,所花費的金錢可能相當於買一棟房子,需要先作小心的規劃,就如同你存款有多少錢,決定你能負擔買什麼樣的房子,也同樣地決定了你孩子在接受教育機會上的未來。因此,趕緊正視你子女的教育經費問題,而且有效地儲備它,是你絕對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2.如何預估子女的教育經費

“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是需要做父母的投入相當大心力及物力,更需要投入不少的財力。想到教養一個孩子20多年才能長大成人,的確是相當不易而頭痛的事。

事實上,以美國為例,教育費用自1980年以來,增加的幅度遠遠超過整體一般平均生活費用增加的幅度。在過去的15年間,公私立學校的學費,已經較一般消費者物價水準上漲了2到3倍,這個上升的趨勢,在我們中國已經開始慢慢地到來了。

在建立一個完善的為子女儲備教育費用的理財計劃前,你必須先知道到底應該如何預估所需的費用,有幾個重要的問題是你必須事先考慮的:

⑴你子女目前的年齡,到就學時每階段要花多少錢?而當他進入大學後,資金的來源需要依靠你目前的收入嗎?

⑵其他有哪些資金來源可以使用?你是用你的存款來支付嗎?

⑶你應該現在儲蓄或投資多少錢,以應付所需?

⑷如果你已經準備了一些錢,但你真正需要支付教育費用時,他們那時是值多少錢?

⑸一旦你知道要投資或儲蓄的金額後,有哪些投資工具可以運用?

⑹你應該多久調整你的子女教育投資計劃?

3.省時省力的投資法

想到孩子未來的教育經費數字如此龐大,提早準備和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成了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盡管知道股票的投資可能是長期報酬最好的工具,也是最值得選擇的投資工具,但麵對詭譎多變的市場變化,即使是通過專家管理的共同基金來投資,但看到股票價格或基金淨值的短期波動,仍然十分容易亂了陣腳。如果沒有一套投資策略,追漲殺跌的情況常常屢見不鮮,而導致投資計劃的失敗。

事實上,投資是不需要提心吊膽的,有一種投資策略,不論你有沒有時間心力、投資分析能力、有多少資金,全部都可以通過這套策略來達成長期有效累積資本的目標,這種投資策略就是“平均成本法”。

所謂的“平均成本法”就是不論市場好壞,用一定的投資金額,定期地投資在同一種投資工具上。大家都知道,在投資上製勝的關鍵是“逢低多買,逢高少買”,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投資時都犯一個毛病,那就是股市下跌時不敢買,股市上漲時又盲目追高,通過“平均成本法”你在股市下跌時,不但會買,而且買的單位數更多,自然符合“逢低多買,逢高少買”的製勝原則。

“平均成本法”的功能之所以能夠發揮,主要是因為當股市下跌時,你亦被動地去投資,買較多的股數,隻要你相信股市長期表現應是多頭趨勢,你在股市低檔買進的低成本股票,未來便會為你帶來豐厚的獲利。

4.定期作適當調整

在利用定期定額、“平均成本法”來準備子女教育費用後,你必須對這個投資計劃的成果作定期地檢視,並依據孩子成長的狀況,需要用錢的時間作適度地調整,確保這個計劃能夠確實符合子女教育花費的需要。

到底應該多久改變一次你的投資策略呢?答案是不需要經常改變,一旦你考慮了所有建立這個投資計劃的基本因素,包括應該投資多少錢?投資在哪個市場?投資在哪個基金等問題後,那麼你就應該盡量利用“平均成本法”長期投資的效應來增加你的資本。

重要的是距離你孩子就讀大學愈近時,你愈應該注意調整你的投資計劃。當你的孩子還有5年左右時間需要進大學時,你應該考慮從長期投資中將第一年所需要的費用先作適當的轉換,例如,將比較高風險的積極成長型基金轉換成風險較小的債券型基金,如果隻剩2年就需要就讀用錢的話,你就應該把投資心態盡量調整到短期投資的心態,把錢放在變現性佳而較安全的投資工具上。

除了要依據子女就學的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外,每年也建議你注意教育費用的變動。

15.為頤養天年做準備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醫藥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命也在不斷地延長,當前,我國已逐漸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還在逐年升高。

老齡化社會麵臨的問題很多,養老問題更是首當其衝。一個人如果勞苦一生,晚景淒涼,是人生莫大悲劇。人生的最終階段,應該是“老有所養”。那麼一個人退休後,經濟上依靠什麼呢?有的靠退休金;有的靠個人儲蓄、投資或保險;也有的靠家庭、子女奉養;還有個別人隻能靠社會上的一點補助來維持最低生活。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逐漸出現了老年人得不到子女奉養的比率越來越多。我們的國家經濟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發展比較快,但是人口眾多,人均生活水平在全世界排名還是很靠後的,如果想靠社會福利養老,是不現實的。所以,經濟上自給自足應該是“銀發族”理財的首選目標。所以,任何人都有必要在年輕時就開始作準備。未雨綢繆,為退休養老作規劃,實在有必要。

在你進行規劃時,最好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準備幾年後退休?

2.每個月生活費有多少錢才能過得比較安穩舒適?

3.你退休時能拿到多少退休金?

4.如果你自己做生意,是否撥一些錢作為將來的養老金?有多少錢?

5.你會不會在退休後還要幹活掙錢?

6.你每日撥出多少錢用來投資?

7.你退休後打算怎麼住?是與子女同住?還是和老伴一起住或自己住?住房費用多少?

8.根據自己的健康情況和公費醫療能報銷的情況,你需要儲備多少醫療費用?

9.退休後是否有尚須償付的貸款?有沒有要撫養的親屬和子女?

10.你準備退休後做什麼?有沒有嗜好或生活目標?

根據這幾個問題,你可以計算出退休後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費用、醫療費用(須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現在有多少退休金,每年還要拿出多少錢為退休做準備。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你現在是40歲,打算60歲時退休,根據你的生活情況,你現在每月大約需要1000元的生活開銷。物價上漲以每年3%計算,20年後每月需要約1800元才能維持目前1000元的生活水準。

如果你通過一些穩健的投資,可以對抗通貨膨脹,那麼,你要準備多少錢呢?若按30年算,每月生活費也是1000元,每年用去退休金的8%,有7%的收益(利息等),你該準備1000元×12+8%=15萬元。除此之外,你還須知道,如何運用手邊的錢,可以讓這些錢用多久。例如你每年動用老本的8%,每年有7%的收益,那麼這筆錢可以用30年。

至於資產與負債,對“銀發族”而言,資產就是所謂的“老本”資產扣除負債後才是財務術語中所謂的“淨值”,也就是真正屬於你的錢,任何人都有必要知道自己的淨值可以花用多久,才不會最後幾年陷入絕境。

資產可以多種形式持有,像不動產、存款、投資、收藏或其他可以變現的財產。負債則分長期與短期,前者指房貸、車貸等一年以上的負債,後者指一年以內的負債。經過詳細列算後,才知道自己真正有多少錢可用來度過晚年。

最後,再提供一個建議,理財的最高境界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剛好用完每一分錢(除喪葬費外)。所以房子應視情況在生前就逐步把它“吃掉”。估算房屋價值和自己健康的狀況,適時出賣變現,用這些錢來過活。住的問題,可以找生活費用較低的地方租房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