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進軍海外:審時度勢逐鹿天下(1 / 3)

第十章 進軍海外:審時度勢逐鹿天下

做生意,要有洞察先機、先發製人的能力,因為這是真刀真槍的決鬥,隻許贏,不許輸。

——(日)鬆下幸之助

鬆下電器在二戰後的再次騰飛,一方麵是得益於國際局勢——朝鮮戰爭的爆發,這促成了日本經濟的繁榮;另一方麵是靠鬆下幸之助自己,他秉著重新開業的心情和再從頭做起的信念,及其特有的謙虛務實的經營態度和卓越的經營智慧,帶領處於低穀的鬆下集團再次崛起。

20世紀50年代初,為了了解海外市場、技術和經營的情況,鬆下幸之助連續兩次赴美歐考察。1951年1月,鬆下幸之助及其公司吹響了向海外進軍的號角,雄心勃勃的鬆下幸之助已經將目光鎖定在全球。1月18日,鬆下幸之助有生以來第一次坐飛機前往美國參觀、考察,邁出了鬆下電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鬆下幸之助此行的目的有二:一是考察日本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前景;二是考察美國各大公司的盈利情況。

鬆下幸之助在美國考察的短短3個月收獲頗多。關於美國公司的盈利,令鬆下幸之助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的高薪高責。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標準型收音機在商場裏的售價為24美元,製造收音機的工人每小時工資則是1.5美元。工人每天工作8個小時可以賺12美元,這樣一來,工人隻要工作兩天就可以買自己公司生產的收音機了。但在日本,鬆下電器生產的收音機售價約為9000日元,工人的平均工資為每月6000日元,也就是說,日本工人要工作1個半月才能買一台收音機,這簡直就是天壤之別。薪資的差距使身負重任的人更能認清並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責任,而新員工也能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高薪,從而對工作更加熱情和勤奮。

另外一個就是美國的裝配作業。鬆下幸之助很早就把福特汽車“裝配線作業法”應用於自己的工廠,但親自來到福特汽車城,給他的震撼不亞於二戰後淒苦帶來的震撼。美國的裝配線流水作業分工極為細致,細到每個人隻完成一兩個工序,如此反複、簡單的操作,勢必使工人的熟練程度提高,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減少能耗。細致專業的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美國的繁華也令鬆下幸之助驚歎不已。紐約的繁華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近乎奢侈。高樓林立,晝夜燈火輝煌,適時日本因為電力不足,東京每天晚上7點以後要停電一小時。僅僅是電力方麵就令親身體驗的鬆下幸之助震驚。鬆下幸之助以前一直留著板寸的發型,到美國後覺得自己的發型土氣就留了長發並梳了個整整齊齊的小分頭回了國。對於美國的繁榮,鬆下幸之助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像美國一樣繁榮!”他回國後就召集公司員工說:“讓我們在日本也創造出那樣的輝煌吧!”

另外,在考察中,鬆下幸之助發現美國市場上很多商品賣的不是品質而是設計。美國的電器產品的價格十分昂貴,如電熨鬥、電冰箱等,但購買後拆開一看內部機件沒有什麼特別,使用壽命也不比一般產品長,但是它的外形設計和顏色很漂亮,操作簡單、方便,因此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很多。鬆下幸之助將美國注重產品外形設計的思想帶回企業,立即應用,迅速成了設計部門,以改變“一流的質量,末流的設計”的落後現狀。鬆下幸之助認識到如果不改變產品設計,日本產品永遠隻能是低價賣出的普通貨,要占領世界市場,特別是出口到歐美國家是不可能的。

1951年10月,鬆下幸之助再度出國考察,此次考察由專務董事的高橋荒太郎和女婿鬆下正治陪同。3人除參觀美國外還準備參觀歐洲主要的工商企業,另外此行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求一個合適的技術合作夥伴,使鬆下公司的電子技術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器製造企業。

從北美到歐洲,鬆下幸之助一行參觀了不同國家的十幾個電器產業,並對不同國家的產品從造型設計、性能到原理逐一進行分析,最終鬆下幸之助選擇了荷蘭飛利浦公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