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經營寶典:點石成金商界傳奇(2 / 3)

不僅年年月月如此,鬆下幸之助還做過“五年計劃”,像政府製定規劃那樣指明遠期目標。1933年,鬆下幸之助組織全體員工集會,宣布鬆下電器的使命,並做出250年的遠景規劃目標。當時,員工聽了鬆下幸之助的講演,紛紛上台發言,群情振奮,士氣高昂。可見,這種公開目標是可以喚起員工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的。

“經營實況公開”,也是“玻璃式”經營法的重要內容。有些經營者,總是把經營實況有意無意地掩蓋起來,不論好壞,都是如此。在他們看來,員工知道這些有什麼用?其結果必然是老板一個人衝鋒在前,員工作壁上觀,而鬆下幸之助則不是這樣。好的時候,他把喜訊帶給員工,請大家分享成功的歡樂;壞的時候,他也如實地把所有的一切都講出來,依靠大家的力量共渡難關。可以說,鬆下幸之助之所以能一次次渡過這樣那樣的難關,能夠在其他公司員工罷工的時候而獲得員工的請願支持,其個中緣由是和他向員工公開經營實況分不開的。

“財務公開”,是現代股份公司不言而喻的事情。鬆下幸之助在經營小型私人公司的時候,就全麵公開財務,告訴員工公司或部門的收支情況,資金使用情況。諸如多少留作福利基金,多少留作企業發展基金,多少用於員工薪金……如此做法,一是可以培養員工主人翁精神;二是可以在公司遇到困難而不得不壓縮某些非生產性開支時,得到員工的理解和支持。鬆下電器成為股份公司以後,更是每年公開結算,不僅對內,而且對社會大眾也如此。

鬆下“玻璃式”經營法的目的何在?他說:“為了使員工能保持開朗的心情和喜悅的工作態度,我認為采取開放式的經營確實比較理想。開放的內容不隻是財務,甚至技術、管理、經營方針和經營實況,都盡量讓公司內的員工了解。開放式經營法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喚起和加強員工的責任感,消除他們的依賴心理。”

這種“玻璃狀態”能夠持續發展,並形成一種經營思想,與鬆下幸之助自身的經營體驗密不可分。最初是天天算賬,當經營略有擴大、開始規範化時,鬆下幸之助把它變成每個月都結算盈虧,向所有員工公布。在鬆下公司,這是習慣和常態,而與當時的其他企業相比,則是一種特立獨行。鬆下幸之助很快發現,這種做法具有明顯的經營優勢。因為其他企業都不這樣做,有的老板本人也稀裏糊塗,一旦家大業大就不清楚整體的經營狀況,不具備公開透明的基礎。鬆下幸之助不一樣,他對經營狀況滾瓜爛熟,公開盈虧,同時總結各人的貢獻情況輕而易舉。這一舉措,正麵效應十分明顯。相對於其他企業的員工,鬆下公司的員工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同時也能感受到老板的誠懇和信任,由此而催生出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員工的士氣。

“玻璃式”經營法的實質是雇主與員工坦誠相待,互相信任。難能可貴的是,鬆下公司在快速增長後,這種做法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小型作坊采用玻璃式經營比較簡單,而中型企業就已經有了難度,大型公司則更是難上加難。鬆下幸之助能夠一直堅持玻璃式經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鬆下公司的發展是一種自然的增長,是順應市場需要的增長,沒有揠苗助長人為擴大規模。有點像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數公司的做法,增長的欲望和勁頭,不是來自於上層的壓力,而是來自於下層的自覺。鬆下幸之助也在實踐中感受到,這種做法能夠有效激勵士氣,能夠保證上下一心,能夠深切檢討經營得失並化解衝突,還能夠培養出高度自主的中層管理者和工作骨幹。即使不采用其他措施,也能很好地防範阿吉裏斯指出的那種“習慣性防衛”。

隨著企業的擴展,鬆下幸之助把玻璃式經營規範化。如定期對員工公開企業的財務狀況,定期向員工說明企業的規劃目標,經營當局和工會組織保持有效地溝通和協商等。對此,鬆下幸之助把它上升到經營理念。他說:“企業的經營者應該采取民主作風,不可以讓部下存在依賴上司的心理而盲目服從。個人都應以自主的精神,在負責的前提下獨立地工作。所以,企業家更有義務讓公司職員了解經營上的所有實況。總之,我相信一個現代的經營者必須做到寧可讓每個人都知道,不可讓任何人心存依賴的認識,才能在同事之間激起一股蓬勃的朝氣,推動整個業務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人們修築水壩是為了蓄水,便於洪水來臨時蓄洪,減少災害;幹旱了又可以開閘泄洪,平日則用於灌溉和發電,這一收一放,是水壩的最大特點。鬆下幸之助認為,企業也需要這種調節和啟動的機製,水壩是用來抗禦自然災害的,而將其原理用於企業,則可應付突發變故和經濟蕭條。

“堤壩式經營”是“自來水哲學”在企業運作上的邏輯展開。1965年2月,鬆下幸之助在關西商界討論會上提出了這一概念,做了題為“堤壩經營和適正經營”的演講。他說:“關於行之有效的經營方法,我想在這裏提倡‘堤壩經營’的方法。為什麼要修堤壩呢?是為了不讓河水不創造任何價值地白白流走。如果河流的水量劇增就會變成洪水,帶來巨大災害;而如果遇到幹旱天氣就會造成水量減少。因此,要在河流的適當位置修建堤壩,一來調整水流,二來利用水力發電。修建堤壩的目的就是珍惜老天賜予的每一滴水,並加以有效利用。這樣既能夠保證安全,又能夠創造價值。經營公司的道理不是一樣的嗎?經營也需要堤壩。

“我說的堤壩經營,從一開始就應該具有後備設備,有多少是多少。這樣的話,即使經濟發生一些變化或者需求有變化,還能保證商品供應,不會導致漲價,因為這時隻要運轉後備設備即可。相反,如果商品過多,就可以讓設備暫停運轉。這個道理就和根據需要來調整堤壩裏的蓄水量一樣。資金、庫存和人才也同樣需要‘堤壩’。

“正確認識堤壩經營的意義,就能使經營變得更加穩健,獲得高額利潤。堤壩經營能夠為社會帶來真正的安定和繁榮。”

堤壩式經營的實質,是避免經營過程中的周期性震蕩,減少不確定性對企業的衝擊。企業家在經營中所建造的堤壩不止一種,市場如同河流,經營如同堤壩。堤壩的功能多種多樣,蓄水、防洪、供水、發電等都少不了堤壩。對於企業來說,需要建立的堤壩主要有:

(1)“資金水壩”。經營10億資金的項目,需要11億或12億資金的準備。如果不留餘地,一旦有意外情況發生,再追加資金的可能性甚微,如此就會造成計劃中的項目半途而廢。

(2)“設備水壩”。就是設備的使用不需要達到100%,那種“滿負荷”的設想,有可能會使企業運行的弓弦繃得太緊,環境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拉斷弓弦。一般來說,使設備隻運用到80%或90%,應該就能正常獲利。如果設備到了100%的營運才能贏利,那是相當危險的。一是疲勞,容易發生故障而不能運行;二是一旦市場需求增加,也無能為力。如果保有10%或20%的設備能力,一旦產品市場反應良好,即可提高產量,滿足市場。

(3)“庫存水壩”。即要有適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及產品庫存,以適應因原材料減少、能源供應緊缺等原因造成的減產,及對市場需求激增作出及時的反應。產品庫存要適量,這些庫存有兩個作用方向:對內作為生產線出問題時的緩衝,對外作為市場波動時的緩衝。就好像中國古代建立的“常平倉”,豐收則糴,歉收則糶,維持市場供應的大致平衡,使物價保持穩定。

(4)“新產品水壩”。在新產品投入市場的同時,其換代產品已經研製定型並等待投產,另有更新的第三代產品已經投入開發。

但是,有一點還必須注意,“設備水壩”或“庫存水壩”並不是設備閑置或庫存過剩。如果一個企業預估它的銷售量,並根據這一預測來購置設備和進行生產,卻因為沒有賣出去而有庫存,設備也沒有完全利用。這和“堤壩式經營”沒有關係,隻不過是估計錯誤所造成的,而這種剩餘是不應該發生的。鬆下幸之助特別強調“堤壩式經營”是基於正確的估計,事先保有10%或20%的準備。

同時,鬆下幸之助認為除了有形的水壩,還有更加重要的無形水壩——“心理堤壩”。經濟有漲有落,任何一個企業,經營過程絕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從董事長、總經理到基層員工,都要對環境變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在心理上以不變應萬變,在行動上以變製變,實現經營的自主性。

在企業中,不論設備、資金、人員、庫存、技術、企劃等各方麵都必須有水壩,並發揮其功能。換句話說,在經營各方麵都要保留寬裕的運用彈性。

“堤壩式經營”的道理很簡單,無非就是把經營中的剛性變為彈性,預留出適應環境變化的餘地。但是,現實中的經營者卻往往做不好這一點。按照鬆下幸之助的說法,日本的企業一直靠貸款運行,沒有走上堤壩式經營的道路。要建立各種堤壩,首先需要不再靠貸款經營。這一點,鬆下幸之助已經做到了。但是,建壩不易,護理堤壩更難。鬆下幸之助認為,護理堤壩實際上仍然是一個觀念問題。首先要考慮如何運用堤壩,如果不能隨機應變,即便建立了堤壩,也不會根據水量的變化進行適時調節。其次要明確堤壩的用途,堤壩是為消費者服務的,不是為企業自身服務的。偏離了顧客導向,堤壩的作用就會適得其反。另外還要密切關注各種信息,如果水源枯竭卻毫不知情,或者溢水管湧卻視而不見,堤壩就失去了意義。

總而言之,鬆下幸之助要求公司各部門不論幹什麼都要寬打窄用,留有餘地,不能吃光用盡,要有儲備。除了這些有形的“水壩”外,鬆下幸之助尤其倡導建立無形的“水壩”。他要求各部門領導者要有超前的意識,未雨綢繆。商場如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隻有經常處於有準備的狀態下,方能遇事不驚,遊刃有餘。

這就是鬆下幸之助的“堤壩式經營”法。隻要遵循這種經營方法,隨時做好準備,寬裕地運用各項資源,企業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長期穩定地發展。

在我國,有許多中小型企業取得一時性的成功後,往往沒有多長時間就會走向衰亡,使得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3年左右,形成了“各領風騷三五載,你方唱罷我登台”的局麵。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克服過度擴張的風險,而鬆下幸之助的“堤壩式經營”法能很好地克服這種風險。這種“經營要留有餘地”的思想,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永續經營提供了重要的保證,是值得我國企業經營者借鑒和學習的。

與“堤壩式經營”法並列,鬆下幸之助還提出了適應性法。鬆下幸之助認為,經營的規模大小、門類多少,一定要和公司的綜合實力相稱,一定要與經營者的才能、精力相稱。如果貪大求多,其效果反而不如專而精。

企業擴張前,應先確切了解公司在技術、資金、銷售等各方麵具有多少實力而在能力的範圍內經營;要一步一步在自己能力之內前進,不要勉強。

這就好比相撲比賽,最好是與自己級別相同的對手比賽;如果與高出自己級別許多的那一級比賽,無論怎樣拚命,也隻能以失敗告終。

因此,任何一個公司,最好能認清自己的綜合實力,做與此相符的工作。

鬆下幸之助認為:公司不分大小,規模大小無關緊要,隻要讓它的長處發揮出來,再加上“堤壩式經營法”,這才是安定經營的大道。

鬆下幸之助集70餘年經營經驗,總結出30條經營秘訣,並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這些秘訣實在是經營者的福音和信條,經營企業的朋友們不妨一試。

(1)生意是為社會大眾貢獻的服務,因此,利潤是它應得的合理報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