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 犯錯一定要懲罰嗎(1 / 3)

第九輯 犯錯一定要懲罰嗎

華盛頓和小桃樹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他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這把小斧頭嶄新漂亮,小巧鋒利。他跑到花園裏用它削小草,斬樹枝,玩得很開心。過了一會兒,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小桃樹,在微風的吹拂下一擺一擺地向他招手,小喬治興奮地跑過去,掄起小斧頭向小桃樹砍去,一下,兩下……小桃樹倒在了地上。

不久,他父親回來一看,心愛的小桃樹被砍倒了,花園被搞得亂七八糟,他問小喬治:“是你弄倒了我的小桃樹嗎?”

小喬治這時才明白自己闖禍了,心想:今天準要挨父親揍了。可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了小桃樹,我想試一試小斧頭能不能砍倒這棵樹。”

父親聽了小喬治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興奮地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棵小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不能用斧頭砍樹了!”

小喬治望著父親,懂事地點了點頭。

大道理: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是至關重要的。華盛頓日後取得的成就,與其父親正確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孩子損壞東西,要用恰當的方法引導、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長。

打碎的花瓶

列寧8歲時,隨母親去姑媽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隻花瓶,當時無人看見,查問時他因害怕也沒承認。細心的媽媽猜著準是淘氣的列寧幹的,不過媽媽一直保持沉默,等待著兒子心中萌發羞愧感。三個月後,媽媽親昵地撫摸著兒子的頭,欲有所言,不料列寧失聲大哭,講出了打破花瓶的事。媽媽安慰了兒子,並寬容了他。媽媽知道兒子在這場內心的道德鬥爭中,美的、誠實的品質取得了勝利。

大道理:孩子做了錯事之後,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舍”的追究,卻會使孩子內心受到深深地自責,並在懊悔、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失進行冷靜地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少年時吸煙的好孩子

印度聖雄甘地,少年時染上吸煙的壞習慣,進而發展到偷錢買煙的地步。他深感痛苦和悔恨,便把自己墮落的過程詳細寫在一個筆記本上,並鼓足勇氣把它交給了父親,渴望得到父親的教誨和懲罰。

甘地的父親沒有責備他,隻是久久地凝視著甘地,兩行熱淚滾滾落下。父親的寬容使甘地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從那以後,甘地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大道理:家長準備原諒孩子的過失時,應該從表情上、語氣上,使孩子感到家長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很痛心,並相信自己能夠悔改。家長不可取無所謂的態度,使孩子如釋重負,沒有壓力,缺乏改正的決心。寬容,決不等於放任,撒手不管。寬容是積極的教育,放任是家長失職的表現。

海灘上沒有發生的事

天熱了,學校離海不遠,老師把學生帶到海邊去玩。他們不太敢讓學生下水,怕出事,校長卻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處,規定學生以他為界,隻準在水淺處玩。

小孩都樂瘋了,連極膽小的也下了水,終於,大家都玩得盡興了,學生們紛紛上岸。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把校長嚇得目瞪口呆。

原來,那些一、二年級的小女孩上得岸來,覺得衣服濕了不舒服,便當眾把衣褲脫了,在那裏擰起水來,光天化日之下,她們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體營。

校長第一個衝動便是想衝上前去喝止——但,好在,憑著一個教育家的直覺,他等了幾秒。這一等太好了,於是,他發現四下其實並沒有任何人大驚小怪。高年級的同學也沒有投來異樣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們的女同學不夠淑女,海灘上一片天真歡樂。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騷擾任何人,她們很快擰幹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過水無痕,什麼麻煩都沒有留下。

不難想像,如果當天校長一聲吼罵,會給那個快樂的海灘之旅帶來多麼尷尬的陰影。那些小女孩會永遠記得自己當眾丟了醜,而大孩子便學會了鄙視別人的“無行”,並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大道理:許多事,如果沒有那些神經質的家夥大叫一聲:“不得了啊!問題可嚴重啦!”原來也可以不成為問題的。

抄寫

交警在十字路口攔住一輛闖紅燈的汽車。車裏的女士稱自己是小學教師,趕著去上課,馬上就要遲到了,“希望能得到您的諒解。”她說。

交警聽了,喜出望外:“太好了!幾年來我一直在等,想抓住一個小學教師。你給我過來!把‘我闖紅燈’四個字抄寫三百遍——這是我上小學時就立下的誌願。”

大道理:對普通讀者而言,這隻是個笑話,但對那些隨意懲罰學生、全無愛心的老師而言,這卻是個報應。所有的人都是學校教育的“產品”,不稱職的老師多了,那麼不合格的產品就會很多。

秘密

“對不起,您能聽一下這孩子的話嗎?”那是我在百貨店玩具櫃台工作時遇到的一件一生都難以忘記的事情。

我被一位30多歲的母親拉到身旁。那男孩兒像貝殼一樣閉著嘴,眼睛隻是向下看。

他母親以嚴厲的語氣說:“快點,這位阿姨很忙!”我感到空氣驟然緊張起來,到底是什麼事呢?我一邊猜想著,一邊仔細看著這母子倆。這時我發現那男孩兒手中握著什麼東西,他那雙小手還有點顫抖——那是件當時很受孩子們歡迎的玩具,這種玩具每次進貨都被搶購一空,而且被盜竊的數量不亞於銷售量。

“怎麼了,你說點什麼呀!”他母親很生氣,眼眶裏充滿了淚水,這時男孩兒已經上氣不接下氣地哭了。

我的心髒仿佛被猛戳了一下,我又一次麵向孩子,我想我必須要聽他說句話,我甚至感到這個瞬間可能會左右孩子今後的人生。

這時,他的手不自然地伸開,被揉搓得破爛的包裝中露出了玩具。

“我沒想拿……”他費了很大力氣才說出這句話。我現在還記得,孩子最後泣不成聲地說了一句:“對不起。”母親那時的表情難以形容,我感到她好像放心地深歎了一口氣。

然後,他母親幹脆地對我說:“請叫你們負責人來,我來跟他說。”這時,我第一次懂得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和教育子女的不易,我被他母親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

“不用了,我收下這玩具錢,這件事就作為我們三個人的秘密吧,孩子也明白了自己做錯了事,這就夠了。”

我覺得自己隻道出了心情的一半,我的眼淚已流到麵頰。那位母親幾次向我鞠躬表示歉意的身影,我現在也忘不掉,永遠也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