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痛不發愁——從背部防治常見病(1 / 3)

第五章病痛不發愁——從背部防治常見病

忙碌的現代人總是會被常見的病痛得暈頭轉向,吃藥、打針、輸液總是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和不便。其實,大家可以通過對背部和與背部經絡相關的一些穴位做按摩、刮痧、拔罐等傳統中醫手法來進行預防和治療,不僅安全又省去了髒腑的負擔,還能標本兼治,何樂而不為呢?

頭痛

【症狀】

頭痛是一種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症狀,通常表現為整個頭部的疼痛或局部頭部疼痛等症狀。具體表現包括:

1.眼前閃光、暗點、發黑或偏盲,精神不振、貪睡、失語、肢體麻木或偏癱,持續時間在數分鍾到半個小時不等。

2.頭痛可為單側或雙側搏動性跳痛,疼痛部位在雙側顳部及眶周,並伴有惡心、多尿、嘔吐、食欲不振等到症狀。

3.在頭痛消退後,還有可能伴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如偏側感覺缺失、視覺障礙、偏癱或失語症等。

【產生原因】

頭痛產生的原因是在顱內以及顱外分布著動脈、肌肉、末梢神經、腦內膜、血管、神經等組織,這些組織通常焦為敏感,一旦頭顱發生“風吹草動”,就會就會出現各種形式不同及不同部位的疼痛感。

中醫則認為,頭痛與稟賦、飲食、勞倦、情誌、攝生有關,不良的起居習慣會造成瘀血阻滯、痰濁上蒙、肝陽上亢,導致氣血不能上榮,進而誘發頭痛的症狀。

【治療方法】

1.按摩

(1)按揉風池:按摩時用雙手拇指同時按住風池穴,將剩餘四指附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緩緩按揉,每次揉20~30次。此法可收疏風散寒,開竅鎮痛之效。

(2)拿捏頸肌:手指用力對合,將頸肌上提起後再放鬆,重複這一動作沿風池向下拿捏至大椎穴,每次捏20~30次。此法可收解痙止痛,調和氣血。

(3)按壓肩井:拇指按壓肩井穴,由輕到重按壓10~20次。此法可收通經活絡,散寒定痛之效。

(4)按摩大椎:三指並攏放於大椎穴上反複按摩,每次20~30次,以局部發熱為最佳效果,兩側交替進行。此法可收疏風散寒,活血通絡之效。

2.刮痧

被施術者采用坐姿,施術者在其需要刮拭的部位均勻地塗抹刮痧介質,對風池、風門三穴進行平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現痧痕為止。

3.拔罐

采用刺絡拔罐法和真空抽氣罐法,取穴自風池穴,背部足太陽經大杼穴至白環俞穴。先以梅花針叩刺頸部和背部,頸部部用抽氣罐,背部用走罐法,留罐10~30分鍾,每日1次,每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時間為3~5天。

臀部軟組織疼痛

【症狀】

臀部有固定的疼痛點,出現酸痛、隱痛,有的還會同時感到腰部發沉。

【產生原因】

外傷、長期勞累等都容易引起腰臀部勞損。

【治療方法】

1.按摩

(1按雙手手掌上下撫摸2~3遍,目的是了解腰臀部肌肉痙攣的程度和痛點位置。撫摸的重點在腰骶部、臀部。

(2)手掌撫摸結束後,用四指撫摸法著重了解痛點部位的大小,病期長的人會被摸到肌膚下有硬節點、小塊狀物。

(3)接著,用單掌掌根從頸部推至腰骶部,重點在疼痛點。

(4)用拇指點按腰眼穴、腎俞穴各36次。

(5)按壓結束後,用手掌根部自頸背開始向腰骶部輕輕地和緩揉動。在腰骶部加重力量,掌根可換成單掌,如此上下揉動2~3遍。

(6)從腰椎開始向臀部實施雙拳按壓,並對痛點實施雙拇指加壓按壓法。

(7)再用手指或手掌輕揉左右側腰椎,使腰部肌肉得到放鬆,緩解痙攣。

(8)用拇指或雙拇指按住肌肉或肌腱一側加壓,順著肌腱走向的垂直方向用力彈撥肌肉或肌腱。左右腰椎交替進行。

(9)一手置於被按摩者髂前部(身體胯部),另一手置於被按摩者的肩,一手向前推胯部,一手向後拉肩,做抻的動作、如果到聽到來自其腰部咯噔的聲音。

2.刮痧

(1)被施術者采取坐姿,施術者站在其身體一側。

(2)先向需要刮拭的部位均勻地塗抹刮痧介質,然後從上到下的順序對誌室穴、腎俞穴、大腸俞穴、腰陽關穴進行平刮法的刮拭,直至局部出現出血點為止。

3.拔罐

(1)采用火罐法,取腎俞穴、腰陽關穴、次髎穴,拔罐後留罐5~15分鍾,或以閃罐反複吸拔上述諸穴位,直到皮膚出現潮紅時為止。每日1次。

(2)臀部軟組織有明顯冷痛感者,采用火罐法,取腎俞穴、腰陽關穴、阿是穴,以閃火法吸拔10~15分鍾。

(3)臀部軟組織有明顯脹痛、刺痛者,采用火罐法,取一側的膈俞穴,吸拔10分鍾後用相同手法吸拔另一側。兩側交替進行,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坐骨神經痛

【症狀】

坐骨神經痛表現為沿著腰、臀、大腿的後麵、小腿的後外部、足部外側產生的一側腰腿部的陣發性或者持續性疼痛的症狀。在咳嗽、噴嚏時腰骶部有很明顯的壓痛感,下肢有放射性的痛感,這種疼痛感表現為燒灼式、針紮式的痛感,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被刀剜割的感覺,稍作活動時痛感加劇。

【產生原因】

坐骨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是由於體內炎症對神經造成感染引起的,繼發性則是由於臨近結構的疾病引起的。不過,無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中醫都認為是屬於“痹症”範圍內的,該病症的原因是風寒侵襲、濕邪進入足少陽經脈中,導致經脈氣血淤滯所致。

【治療方法】

步驟一:按摩者先在腰、臂部做推、揉、滾等動作,反複多遍。

步驟二:用肘尖用力點按臀部環跳穴約30秒鍾。

步驟三:擦摩、揉捏患側大腿、小腿後群肌,用掌根揉小腿外側部,反複幾遍。

溫馨提示: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頗多,如腰部軟組織損傷時,在痛點用拇指作按揉,若有硬強或索條狀物,要施拔筋法(用指、掌、肘等深壓於治療部位上,作直線往返的拔動。須注意拔動方向與肌纖維、韌帶、神經走行方向相垂直),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

2.刮痧

被施術者采取坐姿,施術者站在其身旁。先向需要刮拭的部位均勻地塗抹刮痧介質。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對腎俞穴、大腸俞穴進行角刮法的刮拭,直至所刮拭的部位出現出血點為止。

3.拔罐

寒濕留滯型采用火罐法,取命門穴、腰陽關穴、腎俞穴、關元俞穴,以閃火法吸拔穴位,留罐5~10分鍾。每日1次,15日為1個療程。

淤血阻滯型采用火罐法,取腎俞穴、膈俞穴、關元俞穴,以閃火法吸拔穴位,拔罐時間為10~15分鍾。每日治療1次。

食欲不振

【症狀】

沒有饑餓感,或能夠感到饑餓卻完全不想吃飯,即使吃了,胃脘部也會感到不舒服。嚴重者會完全喪失食欲,轉變為厭食症。

【產生原因】

1.疲勞或緊張。這種情況常見於上班族等長期處於疲勞、精神緊張狀態的人群,症狀一般比較輕微。

2.過食、過飲、運動量不足、慢性便秘等。

3.精神因素。一些愛美之人為了維持身材而拒絕進食,時間久了進食欲望就會降低。

4.避孕藥物的影響或懷孕。女性由於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可能導致食欲不振或嘔吐。懷孕初期(一般在懷孕6周後開始)女性會有嘔吐的生理反應,嚴重時也會導致食欲不振。

5.疾病因素。多種疾病,如腸胃疾病、腎髒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一些流行性疾病都會導致食欲不振。

【治療方法】

(1)按脾俞穴,然後再用手掌以揉法按摩脾俞穴周圍組織。此法對食欲不振且感背部酸疼者,有極佳的治療效果。

(2)按膈俞穴,然後再用手掌根部以推法按摩膈俞穴周圍部位。此法對治療因胃部不適引起的食欲不振有良好治療效果。

(3)用與(2)相同手法按摩肝俞穴。

2.刮痧

(1)施術者先向需要刮拭的部位均勻地塗抹刮痧介質,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對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進行單角刮法的刮拭,直至所刮拭的部位出現出血點為止。

3.拔罐

采用真空抽氣罐法或火罐法,取脾俞穴、肝俞穴、胃俞穴進行吸拔,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感冒

【症狀】

1.風寒

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體酸楚,流清涕,痰色白而稀薄,吸熱飲或不喜飲,舌苔白薄。

2.風熱

發熱重,微惡風,寒流不暢,頭脹痛,咳嗽,痰黏而黃,咽燥而腫痛,流黃涕,口渴,舌尖紅,苔薄白而微黃。

3.暑濕

發熱,微惡風,汗少,肢體酸重活疼痛,頭昏重脹痛,咳嗽,痰黏,流涕,口渴不欲飲,胸悶心煩,小便短赤,舌苔薄黃發膩。

【產生原因】

現代醫學認為,感冒是人體感染感冒病毒所致。

中醫則認為感冒是因人體虛弱,身體防禦力量減弱,在氣候發生劇變時,人體無法適應,導致邪氣從體表各處侵入人體,從而引發了一係列肺衛症狀。根據病因不同,中醫將普通感冒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

【治療方法】

1.按摩

(1)按摩者采用坐姿,按摩者用一隻手扶住被按摩者額頭,另一隻手拇指和中指肚相對,拿揉其頸部兩側風池穴36次,然後用拇指肚按揉風門穴36次。

(2)按摩者可坐可臥,按摩者用掌根重按輕揉被按摩者大椎穴36次。

(3)按摩者用拇指肚按揉肺俞穴各36次,接著再按揉上背部1~2分鍾。

(40按摩者俯臥,按摩者用拇指和四指相對,拿捏肩井穴36次,並沿督脈和膀胱經從上背部向腰部拍打9遍。

2.刮痧

(1)風寒感冒以平刮法,用瀉法刮拭風池穴、大椎穴、風門穴。風熱感冒以麵刮法,用補法刮拭風池穴、大椎穴、曲池穴、尺〔澤穴、外關穴,角刮或點按合穀穴。

失眠

【症狀】

失眠症狀輕的患者是入睡時間長,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如果從睡夢中醒來便無法再入睡;醒後神誌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明顯下降、易生病、頭痛症等症狀。而症狀較為嚴重的失眠患者,則有可能整夜無法入睡。

【產生原因】

身體疾病、生理因素、心理精神等多方麵的原因都會導致失眠。

中醫則認為導致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內在因素。如體弱、憂慮、抑鬱等等,和飲食也有一定關係。失眠涉及多個髒腑,如心、肝、脾、腎等,其主要病變在心,與心神的安定與否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心藏神,心神安定,則能正常睡眠,如心神不安,則不能入睡。不論是心經自病,或者脾病、腎病、肝病及胃病影響於心,均可導致失眠。

【治療方法】

(1)失眠者自己用雙手拇指端分別抵於兩側太陽穴,順同一方向按揉36次。

(2)用四指肚推擦腦後部風池穴至頸部兩側,重複36次。

(3)再以拇指點按百會穴18次。

(4)按摩者用右手五指分別置於被按摩者頭部督脈、膀胱經及膽經上,自前發際推向後發際9次。

(5)沿頸部兩側胸鎖乳突肌拿捏至肩井穴處,重複9次。

(6)被按摩者俯臥,按摩者在其背部用滾法,操作3~5分鍾。心脾虧損者,可多按揉心俞穴、脾俞穴;腎虛者,可多按揉腎俞穴。

(7)按摩者雙手握拳,用指關節沿被按摩者脊柱旁兩橫指處,自下而上慢慢推按,至頸部風池穴處,用兩手拇指端揉按風池穴72次。

(8)被按摩者采用坐姿,按摩者用拇指肚和食指指肚相對,揉捏被按摩者頸後左右側風池穴36次。

2.刮痧

(1)被施術者俯臥,施術者向需要刮拭的部位均勻地塗抹刮痧介質。

(2)從上到下對心俞穴、脾俞穴、腎俞穴以平刮法進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現痧痕為止。

(3)以麵刮法刮拭肩井穴,直至局部出現痧痕為止。

3.拔罐

采用火罐法或真空抽氣罐法,取大杼穴,吸拔後留罐15分鍾。肝鬱氣滯型加拔肝俞穴、膽俞穴,營血不足型、腎陰虧虛型加拔大椎穴、心俞穴、脾俞穴。每日1次。

嗜睡

【症狀】

嗜睡屬於睡眠紊亂症,主要症狀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無法控製的進入睡眠狀態。嗜睡患者通常在白天就開始發作,盡管在有睡眠前兆的時候努力克製自己,讓自己保持清醒,但是在1~2分鍾之內,還是會很快的進入睡眠狀態。這種嗜睡症狀能夠發生在走路、開會、開車、騎車、進餐、跳舞、唱歌等任何場合,並且極易導致睡眠癱瘓和發作性猝倒等情況。

【產生原因】

嗜睡症的病因至今沒有查明,但是中醫認為,該病症屬於“多寐”範疇,是由於體內陰盛陽衰所致。

【治療方法】

1.按摩

按摩者用手魚際或手掌根推揉其背部的脾俞穴36次,掌力要柔和有力,使其背部有溫熱感為宜。

2.刮痧

(1)被術者坐姿施術者先向需要刮拭的部位均勻地塗抹刮痧介質。

(2)自上而下的對心俞穴、肝俞穴以麵刮法進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現痧痕為止。

(3)自上而下的采用角刮法對命門穴和腰陽關穴進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現痧痕為止。

3.拔罐

(1)取穴

風池穴

(2)拔罐方法

采用刺絡拔罐法,取風池穴,用三棱針直刺穴位血絡出血,用真空小號罐吸拔於穴,留罐10~15分鍾。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腹瀉

【症狀】

大便次數增多,且間隔時間短,便質稀薄,甚至呈現水狀。

【產生原因】

腹瀉也叫做泄瀉,中醫認為,急性症多是因為進食了生冷不潔之物、兼受寒熱暑濕之邪、邪毒滯於腸胃、氣機不和、腸胃運化失衡、傳導功能失常、清濁不分所致。慢性病症則是由於久瀉不愈、脾胃虛弱、氣血虧虛、中焦健運衰退、食物未消、腎陽不振、命門火不旺所致。

【治療方法】

1.按摩

(1)按摩者用拇指點按脾俞穴108次。

(2)按摩者用拇指點按腎俞穴各108次。

(3)按摩者用拇指揉按長強穴108次。

2.刮痧

(1)取穴

(1)被施術者坐姿,施術者向需要刮拭的部位均勻地塗抹刮痧介質。

(2)以平刮法刮拭大椎穴,直至局部出現出血點為止。

(3)以角刮法刮拭膏盲穴和神堂穴,直至局部出現出血點為止。

3.拔罐

(1)采取火罐法,取膈俞穴至骶尾的兩側膀胱經內側循行線及沿線上的壓痛點,先在兩側膀胱施走罐法,至局部皮膚出現潮紅。接著,在疼痛反應點上以閃火法拔罐5~6次。隔1~2日1次。

(1)寒濕型采用針罐法,取大腸俞,針刺後以閃火法吸拔脾俞穴、胃俞穴、腎俞穴、肝俞穴,留罐15分鍾。

(3)濕熱型采用火罐法,取大腸俞穴,先以閃火法吸拔同一側穴位20~25分鍾,再吸拔另一側穴位,兩側交替進行。

(4)傷食型采用刺絡拔罐法,取脾俞穴、胃俞穴,第一天先以針點刺穴,後以閃火法吸拔同側的穴位15~20分鍾,第二天用相同方法吸拔另一側穴位。兩側交替進行。

(5)脾虛型采用火罐法,取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以閃火法吸拔諸穴位,留罐5~10分鍾。

(6)腎虛型采用火罐法,取腎俞穴、大腸俞穴,以閃火法吸拔5~10分鍾。

(7)肝氣乘脾型采用刺絡拔罐法,第一天先取肝俞穴點刺,再以閃火法吸拔同一側穴位10~15分鍾,第二天用相同方法吸拔另一側穴位。

上述拔罐每日1次。

功能性便秘

【症狀】

排便次數過少、糞質幹燥堅硬以至無法排出、腹部不適等。中醫根據形成便秘的具體條件不同,中醫還將便秘分為冷熱氣虛,其中熱秘、冷秘、氣秘屬於實證,虛秘屬於虛證,又包括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其主要症狀如下:

1.熱秘:麵紅身熱,口幹口臭,舌紅苔黃,大便幹結,腹脹腹痛,小便短赤。

2.氣秘:呃逆頻作,舌苔白,大便不暢,小腹脹。

3.冷秘:四肢冰冷,麵色青淡,舌淡苔白,大便艱澀,腹中冷痛,小便清長。

4.氣虛如廁時無法用力或用力汗出氣短,血虛大便幹結,陰虛大便幹結且形如圓豆,陽虛大便幹結或溏薄、腹中冷痛、得熱則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