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也能成為達·芬奇(2 / 3)

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在美國底特律一個春天的傍晚,有一個年青人進入底特律與克利夫蘭輪船公司的行李房裏,向一個行李經理自告奮勇地提供幫忙,以致弄得那位經理莫明其妙。

那個經理說道:“你說你要幫助我,但是不要錢?”

那位青年一邊脫下衣服扔到旁邊的箱子上,一邊笑著答說:“我是新來的導遊,我是想來看看這條航線的行李是怎樣處理的。”

“但是,夥計!”那個經理更覺得驚訝地說,“現在已經過了七點,你休息的時候應是五點三十分,而公司方麵在上班以外的時間是不會給你錢的,無論你現在工作怎麼努力。”

“噢,那不打緊。”那個年輕人說,“現在的事是我自己想要做的。我現在想除了和乘客接洽之外,還想再學一點別的東西,而我想首先從您這兒開始。”

“那麼,如果你一定要來幫我,你就來幫吧!”那位經理最後說,“不過我覺得你恐怕是太寂寞了。像這樣好的春天的晚上,大多數年輕人是想出去玩玩的。”

但是他並不寂寞。他懂得如何做事,在工作中付出更大的熱情,他最後升為底特律與克利夫蘭輪船公司的總經理,他就是湘茲。

當然,做這樣的額外工作,你必須是出於追求上進的目的而去做的,必須帶著一種熱忱而有趣的精神去做,這樣才會有成效。相反,如果你以埋怨的態度去做,或是專門想引起同事或上司的注意,搏取他們的同情或稱讚,那麼工作本身就不會有什麼成效。成功的人並不是希望獲得稱讚,而是因為他們的自身有不斷追求的強烈願望,這樣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達·芬奇”。

具有專注精神的“達·芬奇”

雖然達·芬奇是一個有著廣泛愛好的人,但是在具體的一項工作中,或者是說當確定要做一件藝術品之後,他的眼裏就隻有這件藝術品了,他無疑是一個工作極為專注的藝術家。

專注是一種精神。一個專注的人能夠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並且能夠把最多的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約翰·拉姆就是這樣一位具有專注精神的人。

約翰·拉姆是貝爾實驗室的一名研究人員,從大學畢業後他就進了這個全球聞名的實驗室,不到五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名普通的研究助理人員升為大型項目的負責人,而他之所以受到實驗室主任的青睞,就在於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執著專注的精神,這種氣質,不僅使他個人的工作很出色,而且還帶動了整個研究團隊。

去年約翰·拉姆的研究團隊著手攻克一個網絡傳輸的技術難題,可是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搞了三個月,還是沒有較大的進展。在這個時候,團隊的一些人開始動搖了,好些人覺得花這樣大的精力去研究這個沒多少把握的事情似乎不太值得。這個時候,很多人的思想開始開小差了,但是約翰·拉姆卻沒有,他推掉了所有的應酬和手頭的其他工作,在實驗室裏一呆就是半個月,即使周末也不休息。功夫不負有心人,約翰·拉姆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最終提出了解決方案。專注,使他獲得了成功!

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一天,刺蝟和鹿遇到了一起。鹿瞧不起刺蝟,對它說:“可憐的小家夥,你的生活一定過得相當地艱難吧?哦,真是叫人難以想象,你是怎麼度過這些艱難的歲月的。你就不怕會有敵人來吃掉你麼?”鹿繼續說:“你看我,有修長的雙腿,可以讓我看得更遠,時刻觀察到周圍的情況,一有危險就馬上能夠及時的發現;有健壯的四肢,能夠讓我跑得很快,不被天敵逮到;我還有角,在我萬一躲不過的時候,我的角就可以是我抵抗敵人的武器。你看你呢,又沒有修長的腿,又沒有健壯的四肢,也沒有角,就隻有依靠那麼幾根可憐的刺。怎麼能夠有效的保護你啊?”鹿的話說完沒有多久,就來了一隻豹子。刺蝟連忙縮成一團,豹子看見刺蝟四周都是刺,沒有辦法下口,就隻好放過了刺蝟。鹿撒腿就跑,可還是被豹子給抓住了。鹿想用它的角抵抗,卻被豹子一口咬死。鹿在臨死之前,聽見刺蝟對它說:“我雖然隻有一身的刺,卻能讓豹子下不了口。盡管你的腿很長,卻還是識破不了豹子的偽裝;你的四肢很健壯,可還是跑不過豹子;你還有堅硬的角,卻抵擋不過豹子的大口。所以,你什麼都行,可什麼都不能抗衡人家。還不如我隻有一技之長,卻能讓我保命。”

正如刺蝟有著自己的看家本領一樣,專注的人會集中發展自己所長,執著於自己追求的事業,能夠集中自身所有的精力做事情,直到最後的成功。一個人能否成功最關鍵的因素不在於智力而在於你能否專注於你所追求的事業!

生活中到處都是達·芬奇,在這裏真的是沒有辦法一一列舉了。

你也能成為達·芬奇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一位‘達·芬奇’,一個能夠感受到工作快樂並且為工作創造價值的‘達·芬奇’。”隻要你有這種想法,就已經很好了,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達·芬奇。

你也能做一個達·芬奇!如果你希望自己成為達·芬奇,就不妨從今天開始,從改變你自己開始,去把平庸變成神奇,走向卓越之路。

重視並熱愛你的工作

不要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有高低貴賤之分,在曼哈頓的金融世界裏操作的人和在大街上的清潔工都是同樣的工作性質,都是在實現自己的價值。馬丁·路德·金說:“如果一個人是清潔工,那麼他就應該像米開朗基羅繪畫、像貝多芬譜曲、像莎士比亞寫詩那樣,以同樣的心情來清掃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於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會對他注目讚美:‘瞧,這兒有一位偉大的清潔工,他的活兒幹得真是無與倫比!’”大家都讀過柯林·鮑威爾的故事吧,自從2000年被喬治·布什任命為國務卿後,鮑威爾就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可是誰能想到,在上世紀50年代,柯林還是位靠零工來掙錢的普通工人呢。每天很早,他就來到卡車司機聯合會大樓,找零工來做。他給那些運送蘇打汽水的卡車師傅當過幫手,他也為百事可樂工廠做過清洗汽水瓶上黏稠的糖漿的工作可是無論是什麼工作,他都幹得很投入和出色。他曾經在他回憶錄中寫道“一切工作都是光榮的,永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吧,因為,有眼睛在注視著你。”所以,工作的平凡或偉大,決不取決於工作本身,而取決於工作的人,真正熱愛並重視自己的工作,就能在不經意間創造奇跡。

讓積極主動成為你的標誌

很多人之所以工作成就不大,主要是他們工作的習慣不好。曾經有一個調查公司對員工的工作狀態做了詳細的調查,得到了如下數據:

15%的看不出是在工作;

25%的人正在心不在焉地工作;

5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率的標準或者方法工作;

10%的人正在為創造業績、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高效率地工作;

前麵的三類員工可以說工作習慣或者態度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其工作的效率可想而知,隻有10%的人在積極主動、高效率地工作,對於他們來說,工作應該是一種樂趣,他們對在工作中能夠體現自己的追求、能力和價值而自豪,理所當然,他們的效率肯定是最高的,同時我們也敢肯定,年終拿獎金的人或者獲得升遷的員工肯定出自於後麵的10%,美國文學家及哲學家梭羅也說:“采取主動並不表示要強求、惹人厭或具侵略性,隻是不逃避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要想成為一個卓越的達·芬奇,必須得把那些消極的、不合時宜的工作習慣去掉,養成一種高效能的工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