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Sensazione:提高你的悟性
“天使”讓達·芬奇名聲大振
達·芬奇被父親送到畫師維羅奇奧的畫室學畫後,很快就被畫師注意上了,因為和一般的學生不同,達·芬奇不僅喜歡塗塗畫畫,而且還會經常盯著畫室裏的某件作品看上半天,當然,這一點也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的地方,因為一般癡迷於畫畫的人對於別人的作品,不都有這樣一種本能的敏感嗎?達·芬奇的超人之處,就在於他能從一些普通的作品中悟出不尋常的東西。
一次,達·芬奇又在一幅作品前細細琢磨,甚至看起來有點發呆的樣子。畫師注意到了,走過來問:“你在幹什麼啊,我的孩子?”
“我在思考怎麼把畫家和雕塑家的藝術和科學結合起來呢。老師你看這幅作品,好像在透視、明暗色彩的分配上都有不少的問題啊,要是作者懂得數學就會好一點了。還有,要是有一些解剖學方麵的知識,這幅作品身體的比例也許會處理得更好些藝術需要科學,隻有把科學和藝術結合起來了,作品才既有肉體,又有靈魂啊,不過,弄懂這些科學,可得需要專門、長時間和聚精會神的實驗吧。”達·芬奇說話的時候是那麼的沉靜,好像是在自言自語,但又仿佛是深思熟慮過的。
畫師幾乎震撼了,他已經預感到達·芬奇將成為世界上一流的藝術家,是的,達·芬奇的悟性的確與眾不同,就憑他的這種悟性,就足以做出傑出的作品了。
不久,畫師開始創作《基督的洗禮》,在這幅畫中,他要畫耶穌和約翰,還要畫兩個虔誠的天使在目睹這一聖事,在完成耶穌、約翰和一個天使的創作後,畫師把創作另一個天使的任務交給了他很欣賞的弟子達·芬奇。
這可是達·芬奇第一次幫藝術家完成作品,他既激動又有些緊張,他幾乎夜不能寐,他注意到畫師畫的那個天使,鼻子比較肥大,眼睛圓溜溜的,有點無精打采的。“我畫的這個天使既要表現出觀看基督洗禮這個不平凡場麵的狂喜,又要顯得天真無邪,還不能和前一個天使相同”
在畫像前思索了整整一天後,達·芬奇開始動筆了,他開始勾畫天使的輪廓,不一會兒,在畫的空白處,出現了一個新的天使:他跪在地上,滿頭卷發,虔誠地看著耶穌和約翰,目光嚴肅,而看起來又富於幻想,天使被一個薄薄的、晶瑩的、像輕紗一樣的光輪圍繞著,看起來美妙和自然。
“啊,太妙了。”在一旁觀看的同學大叫起來,疲憊的畫師被學生的叫聲吸引過來了,當他看到達·芬奇畫的天使後,兩眼放光,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全身幾乎開始顫抖:“我的孩子,我已經不配再做畫家了,我隻該去拿雕刻刀了!”
從此,達·芬奇名聲大振。畫師也真的不再畫畫了,因為他知道,雖然在繪畫的基本功上,達·芬奇可能還沒有達到他的程度,但就在構思方麵,達·芬奇已經遠遠超過了他,而這種構思上的悟性,才是傑出的畫家最需要的東西。
何謂悟性?
達·芬奇人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悟性,那麼何為悟性呢?
我們知道,人的思維方式可以分為三種:理性、感性和悟性。理性主要表現為抽象或邏輯的思維,包括歸納和演繹的思維。它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統計,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揭示事物的普遍規律,抽象出事物的一般原理。感性的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具象思維或形象思維,通過具體的形象,運用語言的描述,進行思維。如形容、比喻、對比、誇張,用於表達人的情感。悟性則集中於內心世界,強調心靈的感悟,自我的完善;強調心靈的探索和聯想,其思維方式是悟。心靈的感悟,悟之以道,撫之以心。 從人類的發展史來看,悟性早已有之,起源最早,比如中國的《易經》,更多的就是強調悟性的思維。然而,就當前來看,人們對理性和感性比較熟知,對悟性倒是覺得有點不可捉摸,有點玄乎了。
其實,悟性並非不可捉摸:瓦特看到開水壺蓋被衝起,馬上意識到這裏麵大有可用,從而發明蒸汽機,這是悟性(隻是說看到這個現象那一瞬間的想法,後麵一次次的科學試驗不屬於悟性的範圍);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從而提出萬有引力,這是悟性;達·芬奇在思索時忽然從腦海裏冒出來一個天使形象,這也是悟性悟性,可以是一種超常的直覺。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隻可意會,無法言傳,書不能盡言,言不能盡義,它是與規律的一種自然妙合,發問題之宗旨,感現象之根源。科學家發明創造,文學家吟詩作賦,藝術家獨具匠心,都是在開悟之後,即有所得;悟性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聰明人一撥三轉,糊塗人捧打不回,這就是有無悟性的區別。智慧有大小,悟性同樣也有大小之分,悟性高,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悟性還是一種境界的體驗。有悟性的人,其層次不斷攀升,每有所悟,便有喜愉。悟有頓悟和漸悟之別。頓悟,當下了然,直指人心。漸悟,是要經過許多過程,才見真如的。
悟者,認識自我。性者,心之所生。悟性,最關鍵的是必須用心去認識。
“悟性”不是從天堂上掉下來的
不可否認,達·芬奇有很強的悟性,這可能跟他的天賦有關係,但是並不是說他所有的悟性,都來源於他的天賦,也不是說天賦不高的人永遠就不會有悟性。悟性的修煉和提高更多的是來自於後天的實踐與學習。在後天的實踐與學習方麵,達·芬奇是一個很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