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為什麼有才華的人卻不成功(1 / 3)

第一章 為什麼有才華的人卻不成功

1.學位不等於地位

“我是碩士學位,理應坐在那個位子上!”

“我重點大學本科生,憑什麼受他這樣一個連高中都沒畢業的人領導!”

……

在當今的職場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牢騷,有些學士、碩士,甚至博士、“海歸”,深為自己懷中揣的金光閃閃的學位證書惋惜,為自己不被任用到一個重要的位子上而鳴不平。在這些人看來,“學位”與“位子”是成比例的,高學位者理應一進組織就占據一個高位子,低學曆、無學曆者,永遠應該沉淪於“下位”。

按照這些人的這套理論,那麼,連初中都未讀完的李嘉誠就不應該成為“華人首富”,護士出身沒有進過正規大學的吳士宏就不應該成為“打工皇後”,大學都沒有畢業的比爾·蓋茨沒有資格做“微軟”總裁。甚至隻有中專學曆的毛澤東也無法登上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位子。

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李嘉誠、吳士宏靠自己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能力,靠自己在工作中傑出的業績,從最底層衝到了最高位。

應試教育遭到當今許多有識之士的口誅筆伐,應試教育的危害之一就是造就了一批高學曆低能力、“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這些人手中的學曆是一流的,對付考試很有一套,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很低下,當然在工作實踐中難有業績。

深圳市的某機關同時招了一位“海歸”和一位普通本科生,工作一段時間後領導讓他倆各寫一份總結報告。

那位學曆較低的本科生報告書寫得有條不紊,思路清晰,語言簡潔,還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領導看後大悅。

然而,讓領導大跌眼鏡的是那位“海歸”,不知是哪根神經出了問題,簡短的小結報告書竟然被他寫成了一篇論文。不說內容是否全麵,單那長長八頁紙就讓人嚇了一跳,驚得領導一愣!眾人也陷入了疑問:他是不是讀書讀傻了?

其實領導此舉的目的是為了考查他們的真正能力,以物色一位辦公室秘書。結果這一誘人的位子與那位學曆很高的“海歸”無緣,而學位較低的本科生成了合適的人選。

學曆隻是指你受教育的程度,但不代表你的能力,更不代表你未來的業績。決定一個人在組織中所處的地位的,不是學曆的高低,而是真槍實彈解決難題的能力,是你實實在在的業績,是你為本單位本部門所做出的貢獻,是你能為組織創造的效益。在當今這個學曆、文憑漫天飛的時代,這幾乎成為許多組織和機構的領導者提拔人才的共識。

天津市某四星級酒店2005年末同時招了兩個年輕人。這兩個年輕人年齡雖然相仿,但學位卻相去甚遠:一位是碩士,一位是高中畢業生。但到2007年初,高中畢業生被任命為前台經理,而那位“碩士”先生早在半年前就被“炒”掉了。

有人覺得很納悶,便向酒店的總裁請教個中奧秘。總裁說:“組織用人有兩點:第一,能迅速帶來效益;第二,能踏踏實實在崗位上做出成績。對一個飯店來說,就是看你有沒有招攬客源的能力……這要看你的社會交往能力、應變能力、辦事能力、統籌安排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和外語會話能力。而這些在檔案袋裏是看不出來的,在學位證書上也是看不出來的。”

英雄所見略同。美國時代華納公司的董事長和執行主管之一理查德·芝羅也說:“僅有聰明是不能把任何人帶到理想的職位的。”

當然,如果你有很高的學曆,是一件好事,和比你學曆低的人比較起來,你有一個高起點;如果再加上你的努力、你的業績,那麼很容易節節晉升。但是如果躺在學曆上睡大覺,認為學曆決定一切,不注重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不拚搏,無業績,就不會有任何地位。

學位不等於地位,才華來自實幹。

2.眼高手低把許多人阻擋在成功的大門外

“小事不願幹,大事幹不了”,是許多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不注意糾正,這很可能會使你成為誌大才疏的人。凡事要注意“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舉輕若重、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小事中見大精神,可為以後做“大事”積累資源。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業之王希爾頓是一個非常注重“小事”的人。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多大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正是這小小的永遠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遍布世界各地。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在小事上認真的人,做大事才會卓越。有位智者說:“不關注小事或者不做小事的人,很難相信他會做出什麼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積累起來的。”可惜的是,許多人在生活中往往忽視了它,與那些能夠改變其人生的小事情擦肩而過。

漢瑞從一家名牌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跨國公司。他外表氣宇軒昂,工作業務方麵的技能也很優秀,更可貴的是他工作起來特別努力,所以很受老板的器重,認為他是一個可塑的人才,決定把他送到美國培訓一年,回來後委以重任。

在出發的前一天,老板很偶然地發現漢瑞將掉在辦公室地上的廢紙踢向一邊,而不是撿起來扔進垃圾筒內。這可是舉手之勞啊!於是,老板便在這一天特別留意他的一舉一動,發現他用完餐後,不但不擦桌子,還把餐具隨便亂放,不擺放在指定地點,甚至還隨地吐痰……

老板對他感到十分失望,這樣一個連最基本的工作細節都不注重的員工,怎麼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呢?又怎麼能對企業高度負責呢?於是,老板臨時改派另一名員工去培訓,而他則留在了平凡的崗位上,後來,漢瑞被公司辭退了。

不要討厭做小事情,也不要小看小事情。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小,大事不一定真大,關鍵在做事者的認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連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難成功的。細微之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和美德。而我們常說的細節,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關注細節,就是留意身邊的小事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工作中越是細小的東西,越能體現你對工作認真、敬業程度,越能檢驗你對公司的忠誠和為人的品質。

美國一個偉大的黑人華盛頓卜克(Booker T·Washington)青年時期,曾到一所大學校去,請求入學。同他會見的是一位校中的女職員,因為看見他的衣服襤褸,不肯收他。他獨自坐在那裏幾個小時之久。那位女職員看見很感覺希奇,便告訴他說校中有一間屋子,需要人洗刷,問他能否作這件事。卜克喜歡極了。他殷勤洗濯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間屋子清理得沒有一點塵垢。過了一些時候,那位職員來到這間屋子裏,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沒有一點汙穢,便允許卜克入校讀書。卜克看這件事為他一生中的快事。那個職員就是要藉著這件微小的工作試驗一下華盛頓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謙卑,是否殷勤,是否忠心於小事。如果他想“能否被收留還沒有把握,誰甘心先作這種義務的苦工呢?”因此不肯打掃這間屋子,或是雖然打掃,卻是草草了事,並不打掃得幹幹淨淨,請想那個職員能否收留他呢?這個在小事上忠心的青年人後來果真成就了大事,興辦了黑人的教育事業,不隻得了千萬黑人的愛戴,而且受到千萬白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