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白手起家而事業有成的人,在當小學徒或小職員的時代,就能以高度的熱忱和耐心去對待工作中每一件小事。因此他們在教育子女時總是會不厭其煩的說:一個人要建功立業,需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那種視善小而不為,認為做好小事屬‘小兒科’的眼高手低的人,那種長明燈前懶伸手、老弱病殘不願幫的‘不拘小節’的人,很難有所成就。
福特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曆高,當前麵幾個人麵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彎腰撿了起來,發現是一張漬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裏。然後才直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麼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麵三位的確學曆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隻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看到大事,一個隻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你。”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個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就揚名天下,福特把這個公司改為“福特公司”,也相應改變了整個美國國民經濟狀況,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居鼇頭,這就是今天“美國福特公司”的創造人福特。
看見小事的人能看見大事,但隻能“看見”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見小事,這是很重要的教訓。一個有誌有為的年青人,必須自覺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因為在小事上認真的人,做大事才會卓越。
3.空談太多,行動太少
你的才華要發揮,最終都要落實到行動上。沒有行動,說的再多也沒用;沒有行動,一切的才華都隻能是空談;沒有行動,再好的設想也隻能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
在《聖經》中,耶穌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個有兩個兒子的父親對大兒子說:“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
“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說。
老大拒絕聽父親的話,就走開了。過了一會兒,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為。他想:“我錯了,我不該違背父親。我雖然說不去,可是我還是應該到葡萄園工作的。”
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園去,使勁地工作,藉以彌補他的過失。
這時,父親又去找小兒子,對他說同樣的話:“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
小兒子一口答應:“我去,父親。我這就去。”
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兒子想:“我是說過我去,可是我並不想去!你以為我會在父親的葡萄園工作嗎?才不呢。”
過了幾個鍾頭,父親到葡萄園去看看。不料,竟發現老大在園裏拚命地工作,卻不見小兒子的蹤影。結果小兒子不守信用,違背了諾言。
講完了這個故事,耶穌轉身問周圍的人:“這兩個兒子,哪一個照父親的意思做了呢?”周圍的人馬上回答說:“當然是到葡萄園工作的那個老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行勝於言,隻要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實現人生的目標。《聖經》上還有這樣一段話:
“凡聽了我這些話而實行的,就好像一個聰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並不坍塌,因為基礎是建在磐石上;凡聽了我這些話而不實行的,就好像一個愚昧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襲擊那座房屋,它就坍塌了,且坍塌得很慘。”
有信心卻不行動,是不能成就什麼的。正如《聖經》上所說:“隻有信心而不付諸行動,無異於無信心。”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所以,如果你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為自己想要做的人,那麼就付諸行動吧。
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個農村遭受了幹旱的侵襲,那地方已經好幾個月沒下過一滴雨,土地幹裂,地麵上的土都被風吹走了,農作物枯萎,牲畜也都奄奄一息。於是,這個地區一間小教堂的牧師,有個禮拜天就對村民說:“讓我們這星期都來禱告,祈求上天降雨。憑著你對上帝的信心,讓我們在下個禮拜天創造一個奇跡——一場傾盆大雨。”然而接下來的一整個星期,幹旱依然籠罩著這個村莊。
到了下一個禮拜天,這名牧師就問來做禮拜的人:“你們有沒有祈雨呢?”
所有的人都高聲回答:“祈了。”
“你們有沒有信心,老天爺一定會下雨呢?”
大家都說:“噢,有,當然有啊。”
這名牧師就笑了,他說:“我不相信,如果你們有信心的話,你們就應該帶著你們的雨傘來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是帶傘的。這故事說的就是空有信心,卻沒有行動。
說到雨,沒有任何人在采取行動上比諾亞和他的家人來得更徹底了。值得注意的是,就像有人曾經說過的,當諾亞開始建造方舟時,天空根本還沒開始下雨呢。
4.自以為是比無知更危險
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做什麼事情都不虛心,不謙虛。這也是許多人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人不能過於驕傲自滿,虛驕自大,過於驕傲自滿的人不易取得成功。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人們都不應該過於驕傲。要學會謙虛,要學會低調。這樣不但能夠保全自己,而且能夠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