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藥】

“片坡都是錢,就看你舍不舍得花那工夫。”這是阿婆常向我們說起的一句話,而她本人對此的實踐也從未停止。

“我在屋裏待不住。”

“我一閑著就會冒出個病來,忙著我倒是覺得舒坦。”

“我就是個勞碌命。”

每次天下雨,阿婆總會在我身前身後說點類似上麵的那些話,而我在頭天晚上,總會這樣回答她:

“婆,明天有小雨!”

“怎麼又有雨?嘿!又想騙我。”

“我騙您幹什麼,您來看:明天小雨;後天中雨;外天陣雨!”

然後呢,她總會說:“等明天早上再看看吧。”

有時我倒真想天下雨,想讓她在家休息個個把天。

她進山找山藥,都是早早地出;晚晚地歸。我早上硬塞進她口袋裏的一瓶奶,多是被她帶回來;到吃晚飯時,她人還沒來得及坐下,手就從衣兜裏掏出那瓶奶,然後往飯桌上一放。

“您怎麼沒喝?”

“哪還顧得上哦。”

“你快把它喝了。”

……

阿婆的膽子並不大,然而她每次進山尋藥,卻非得走很遠很遠,入一個又一個的暗林子。她晚上回家就會對我講:某某林子黑得要命;腳邊突然溜走的蛇——青竹飆或是菜花蛇,也有可能是“野雞耗”。時而也有人來邀她進山尋草藥,但多半還是她獨往。

“近處都被人采光了。”

“早點回來。”我說。

【二、田邊的桐子樹】

過了東山埡,走大土路,被狗聲催著別了一幢小樓。阿婆背著我走著,兩邊相迎又向我們作別的,是深綠色的莊稼;莊稼順而依著片柏樹林子,林中有兩座墳,墳仰視著一彎清水堰塘,堰塘載著一串兒鴨聲;偶爾還冒出一群土匪狗子。

柏林前。

“婆,路上有好多小青蛙!”

“嗯!都是從下邊的小河裏跳出來的……”

“鬆兒,你在這等我一下。把東西看好!”

“婆婆,您走那條路幹嘛?”

“我去把那棵桐子樹上的果子摘了……”

“我也要去!”

“慢些,跟在我後麵。”

“嗯!”

那棵桐子樹長得並不好看:它不算大,但也不小;主杆一個歪脖兒斜著刺天,撐開的葉子也不算太密,但卻最為惹眼。或許,是因為營養不良吧——您看那上麵東一個西一個掛著的果兒——畢竟根兒咬在石縫裏。整個兒看著,似一陣風過,便會躺到下邊的地裏去了。

“我上樹摘了扔下來,你把它撿了放到布袋子裏。”

“嗯!”

……

“你跑下去幹嘛!”

“婆婆,您搖嗎,我在這裏撿。”

“你先站開點!我搖完了再撿。”

“嗯。”

……

或許是風的惡作劇吧——本以為搖幹淨的樹,卻又變出一顆果子瞄著我的頭頂砸來……

“哎呦!”

婆扔掉懷裏的桐子果,直接依著樹杆跳了下來。

“手拿開,我看看!”

“叫你站遠點!站遠點!”

“疼?”

“……”

其實那果子敲響了我的頭——當時我隻聽咚的一聲。好在我的頭早已經是公認的全家第一硬,也就冒了一個小包而矣。(後頭我才知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二、金銀花】

以前專門用來摘那不高又不遠的梨的釣搭子,現在偶爾也用它勾那實在不忍放過的金銀花。

入了三月天,阿婆便念叨起金銀花。今再想它,我腦中浮現的,也唯有那一團翠綠之上的一抹黃了。

金銀花初開時為白色,一兩日後便轉為黃色,這也是金銀之名的由來。我百度了下,其上有對其花態的描述:“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我還是初見這鴛鴦藤之名,不過,倒是取得妙極。

阿婆采回金銀花,夜裏還得在燈下摘除它的小葉。有時她一次背回好幾種山藥,接著或切或曬等等,總之都得忙到很晚了。如若第二天地裏沒有活,早上我稍是起晚點就見不到她的人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