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郭嘉傳
【提要】
郭嘉(170—207年)是曹操統一北方時期重要的謀士,他善於分析敵我,運籌帷幄。
東漢末期各個政治軍事集團的組成,除領袖人物外,包括謀士和武將。謀士大多具有政治和戰略目光,出謀劃策,輔助領袖人物。他們既是軍事上的參謀,又是政治上的輔弼。一旦這個政治軍事集團建立了政權,他們便成為該政權的政府主要官員。東漢末年社會政治的大動蕩,使當時很多士人通過各種機會,憑借各種關係,參加了各個政治軍事集團。士人們根據自己的立場和觀察,選擇“主公”;領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對方的才能,選擇謀士。曹操由於自身的抱負和才能,再加上“用人惟才”的人才觀,迅速地在自己周圍團結了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謀士。荀彧、郭嘉是曹操謀士中的代表人物。荀彧的貢獻在於支持曹操奉迎獻帝,確立了曹操在政治上的優勢,並且向曹操推薦了不少人才。
郭嘉是由於荀彧的推薦才得到曹操賞識的。他擅長於分析時局形勢和各個政治軍事集團的內在矛盾,有利於曹操在政治軍事上的決策。本文所述擒呂布、戰官渡、平冀州和襲烏丸時郭嘉的獻策,都是他戰略才能的反映,為曹操統一北方的事業作出了貢獻。
【原文】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先是時,潁川戲誌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誌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或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祭酒。
【譯文】
郭嘉字奉孝,潁川郡陽翟縣人。早年,郭嘉曾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士辛評、郭圖說:“聰明的人能審慎周到地選擇君主,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隻想學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懂得用人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不能決斷,要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立稱霸稱王的大業,很難很難!”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在這之前,潁川郡人戲誌才,是個善於籌劃的人士,太祖很器重他。戲誌才死得早。太祖給荀彧寫信說:“自從誌才去世後,我就沒有可以與之商量軍國大事的人了。汝川、潁川本來多有奇特人士,有誰可以繼承戲誌才呢?”荀彧推薦了郭嘉。太祖召見郭嘉,議論天下大事。太祖說:“能使我成就大事業的,必定是這個人。”郭嘉出來後,也十分高興地說:“這才真正是我要投奔的主人啊。”太祖上表任命郭嘉為司空軍祭酒。
【原文】
征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定。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語在《荀攸傳》。
【譯文】
太祖征討呂布,三戰三勝。呂布後退堅守。這時因士兵疲倦,太祖想要率領軍隊撤回,郭嘉勸說太祖迅速出兵攻擊,終於將呂布捉住。這件事記載在本書《荀攸傳》中。
【原文】
孫策轉鬥千裏,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譯文】
孫策轉戰千裏,占據了全部江東地區,聽說太祖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於是打算渡過長江向北襲擊許昌。眾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恐懼。郭嘉估計說:“孫策剛剛吞並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能得人死力相助的英雄豪傑,但是孫策為人輕率而不善於設置戒備,雖然擁有百萬大軍,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在一個普通人手中。”孫策臨江準備渡過,果然被許貢派出的刺客殺死。
【原文】
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逋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日:“善。”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於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陽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