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羨卻不願意放手,她抓著燈,很有道理地道:“即便那裏有同樣的一隻小老虎燈,然我最先看到的是這隻,喜歡的也是這隻,娘親,其他的,都不是我想要的小老虎燈了。”說了這麼多,其實趙羨隻是想立刻得到這盞燈而已。

趙羨今年才四歲,口齒卻已很是清晰了,衛初宴想起十歲時候的趙寂,想到她那時的沉默驕矜,不由無語。

天家的孩子……

也不知道趙寂平日裏在宮中怎麼教女兒的,將這麼小的孩子教的這般老成。

她這倒是冤枉了趙寂了,帝王家還能如何教女兒?況且這孩子又是定下的儲君,趙寂自是自小便給羨兒灌輸儲君之道了,而且,別看趙羨這樣小,她已是有太傅的人了,如今雖然還沒接觸什麼艱澀的知識,但是見識、談吐俱都比同齡的小孩要強上許多。

趙寂前世,能在那麼小的年紀中自己穿過荊州走回長安,除了她本身是個絕品坤陰君、又很是聰慧堅毅外,也與她自小所受的教導有關。

換做其他的那般大的小孩,遇上那麼多事情,恐怕早已被逼瘋了。可是趙寂不,須知,她兩世與貴妃在榆林鬧矛盾的原因都是貴妃那時要她殺人。

十歲便要親手殺人了,可見帝王家教育的殘酷。

“然而娘親的銀子他找不開呀。娘親也不能將這麼一大錠銀子給他,這一錠銀子,足夠買下他的攤子了呢。”

衛初宴溫聲細語地和羨兒解釋。她不知道,她這樣青蓮一般地立在那裏,身姿那般的窈窕優美,不免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她又正低頭同女兒說話,純金的海棠花耳墜微微垂落,一側是潔白修長的脖頸,她那麼耐心地同羨兒,解釋著,神色那般的溫柔,相貌又是那般的美麗,以至於她雖然站在這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旁人卻都不敢靠近她,生怕驚擾了這位仙子一般的人物。

那麼多人看著她,癡癡地看著她。她的眼中此刻卻隻有她的小女兒。

某一刻,終於有人打破了這份小心,那人掏出兩個銅板,抑製住心中的激動,甕聲甕氣道:“這位姑——這位夫人的帳,我替她付了!”

這人的舉動刺激了其他那些人,他們紛紛掏出銀錢,搶著給衛初宴付賬,場麵一時混亂起來,衛初宴抱著女兒往一側躲了躲,趙羨在她懷裏,被這變化嚇了一跳,過了一會兒,忽而彎起眼眸笑起來,笑聲銀鈴兒似的,煞是可愛。

她主動地放開了那隻小老虎花燈:“孤——我不要啦,娘親,不能隨意受人恩惠是不是?”

衛初宴一笑:“羨兒真乖。”她將花燈放回去,同那些人道:“我不要了,多謝各位好意。”然後便“輕飄飄”地撥開人群,施施然走掉了。

她身後,隨著她的離開,眾人也停止了爭搶,有些人不甘地想跟上去,有些人單純想再看一看她,可是對他們來說,好像隻是一晃眼,那女子便抱著孩子穿過重重的人群中不見了。

隻留下一點淡淡的梅香。

“我莫不是……真見到了仙子?”

許多人心中忽而湧上來這樣一個念頭。正是從這一年起,民間開始有了關於“上元節娘娘”的傳說。

傳說啊,上元節娘娘身有梅香,喜著青裙,恰似青蓮花燈,她懷中總抱著個粉雕玉琢的小仙童,那是送福童子,見到娘娘和小童的人,便會得到一整年的福氣呢……有時候小童懷中還抱著花燈,那花燈最後會混入許許多多的凡間花燈中,若是誰無意間拿到了,也是會有福氣的……

“娘親,他們的舉動,是不是就是喜歡你的意思?”

趙羨總有一籮筐的問題,在宮中,她若是問了,她的太傅和侍從都會回答她,但是趙寂不耐煩回答她,兩個娘裏,隻有娘親會那麼耐心,母皇則總是一副凶凶的樣子。

但是趙羨還是最喜歡母皇了,嗯……就和喜歡娘親那樣喜歡母皇。

母皇多麼厲害呀。她是這大齊的帝王,是受天下人供養崇敬的那個,是天下人的天。那麼多人在趙羨耳邊說,趙羨知道這些,雖然她還不能好好地理解,但是這不妨礙她崇拜母皇呀。

母皇教她功課的時候,什麼都會,而且她還見過母皇訓斥大臣,那才是真的凶,相比之下,母皇每次凶她,好像都是裝出來的呢。

衛初宴又想笑了:“她們不是喜歡我,隻是喜歡我的皮囊。就好比,你方才見到那隻小老虎燈,覺得它可愛一樣。他們對我的喜歡,也是建立在這樣的表象之上的。”

趙羨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她還不能思考這麼複雜的東西,反倒是衛初宴剛才提到的小老虎燈,又讓她想起來了,她於是睜著一雙隨了趙寂的漂亮眼睛看著衛初宴,可憐巴巴道:“娘親,我的小老虎燈……”

衛初宴抱著她走快了些走:“好,這就去給你買。”

這樣的上元節,這樣熱鬧而絢爛的夜晚,紅的黃的燈,彎的直的路,白的青的牆,穿過人群高興耍鬧的的孩子,吹糖人、編草狗、爆大米花的小販……

衛初宴抱著羨兒走在這樣的人間裏,看著這孩子在她懷裏不住地東張西望,稚嫩的小臉上,滿是開心和新奇。她心中也高興,但是卻又不由自主微微歎了口氣。

若是趙寂在就好了。

這樣才能算得上是圓滿呢。

走進了一家賣花燈的店鋪,裏邊花樣更多,材質也比小攤販的要好,可是趙羨就隻是一心一意地找她的小老虎燈,這個執拗又專一的樣子,也像極了小時候的趙寂。

衛初宴雖然早已瞟到了趙羨想要的燈,卻也不幫她,她心中清楚,這樣會降低孩子所得到的樂趣的。而等到趙羨自己找到了,露出極高興的神色時,衛初宴才拿過旁邊的一隻同樣的小老虎燈,一對兒一起結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