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人間的提燈女神:南丁格爾(2 / 3)

但南丁格爾已經下定決心,堅持要學習護理。母親見她已經下了這麼大的決心,無奈之下,隻好送她遠赴德國新教徒慈善機構在凱瑟沃茲辦的一所醫院裏學習護理技術。

南丁格爾失去了來自家人的溫暖,失去了舒適的生活,失去了體麵的名聲,失去了在那個時代所有女人夢寐以求的全部!而這些原本都是屬於她而她自己親手放棄了的東西。

但每當她的雙眼從病人目光中的感激和尊敬中掃過,她才意識到:唯有這裏才是她人生的價值所在!病人漸漸痊愈的身體,感激的麵容,成為她汗水的最佳回報。她為自己能夠救死扶傷而感到無比驕傲!

1853年,她出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的監督,並且抓住這個機會使它成為當時的模範醫院。她增設了響鈴,這樣病人就可以隨時召喚護士;設置了食物升降架以便於食物更快的送到病房;還加入了水管裝置以便於熱水可以隨時供應。她還承擔起培訓護士的職責,以確保她們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習慣,從而吸引更多的品行端正的女性才從事這個行業。

從天而降的女神

1853年,英法等國與俄國爆發了克裏米亞戰爭。戰爭開始時,英軍的醫療救護條件非常低劣。南丁格爾應英政府的邀請,帶了38名合適的婦女,於1854年10月21日離開倫敦,啟程前往克裏米亞。

英軍的野戰醫院院址建築極其簡陋,設備更是奇缺。原預定要收容2500位傷員,因為超員,所有走廊都變成了病房。這些走廊長達4英裏,病床擁擠不堪,衛生設備極差,通風尤其不良,整個醫院空氣汙濁、臭氣熏天。一到雨天,滿地都是汙泥,晴天則沙土侵襲。到了夜晚,病房裏老鼠亂竄,臭蟲、虱子像噩夢一般在每個病人身邊圍繞。

醫院裏到處是傷病,有的斷了手、有的斷了腿,手術室的窗戶下堆著被截下的上、下肢,令人見了心寒。每個病人每天隻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應更不理想,做飯要在大樓一端支起大鍋來,做一頓平平常常的飯往往需要三個鍾頭,一般藥品極為缺乏。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大批傷員均感染了痢疾與霍亂。

這簡直就是個活地獄!目睹這恐怖慘烈的景象,南丁格爾更加堅定了要改變這種狀況的決心。

她一個月為兩千名傷病員每人洗六件襯衫。那些碰頭垢麵的英雄們適應不了南丁格爾的要求,打掃衛生總是馬馬虎虎,要洗被褥,就在冷水裏蘸一蘸了事。一個星期之後,南丁格爾小姐就建起了洗衣房。她自己花錢租了間房子,安裝了鍋爐,雇傭士兵的妻子做洗衣工。

不到十天,她就建起了三個做不同飯菜的廚房。對於那些傷病過重,難進普通飲食的士兵,就做柔軟精細的飯菜送去。她還建了一個儲藏室,醫生們可以直接從哪裏領取必需的東西。她設立了一個兌彙部,為所有願意往家彙款的人提供服務。據她說,在以後的六個月中,共從兵營的食品店裏搶救出三十五萬美元寄回了英國。她還開辦了英克曼咖啡館與食品店競爭,結果士兵中的酗酒現象自動減少。她創建的學校和閱覽室很受士兵歡迎。傷愈出院後回到英國的官兵,紛紛寄來了書籍、遊戲器具和音樂唱片。她培訓衛生員,給護士上課。此外,她還沒完沒了地寫信,主要寫給政府官員們。

一個如此繁忙的人,居然還有時間做了這麼多重要供組,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然而,奇跡中的最大奇跡,還是她完成了一生中最崇高的事業——護理。她常常一跪八個小時為傷員穿衣服,安慰他們。有時候,她一口氣站二十個小時,在手術室當助手。她根本不考慮會被傳染上疾病。有一篇報道這樣寫道:“越是遇到可怕的、特別的病症,她那瘦小的身影就與病人湊得越近。隻要病人還有一口氣,她就很少離開。”

由於各方麵的支援,醫院供應慢慢好轉;她的精心護理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傷員死亡率從42%迅速下降到2%。士兵為了表示對她的感謝,不再罵人,不再輕易顯露粗魯。在黑暗的深夜,南丁格爾手持油燈巡視病房,無微不至地關愛著每一個傷病,許多傷病竟感動得躺在床上親吻著落在牆壁上的她的身影,或者親吻她走過的路麵,以表達對她的崇高敬意,並一致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