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戰爭結束了,南丁格爾作為最後的撤離人員,返回英國。南丁格爾避開政府隆重的迎接儀式,化名為“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英國的家裏。她說:“我不要奉承,隻要人民理解我所從事的職業。”
創辦世界第一所護士學校
回到英國後,國家為了表彰這位士兵的守護神,決定給予她傷殘退伍軍人的待遇,包下她後半生的全部生活費用。後來了解到她希望辦一所護士學校,就又為了她撥出一筆基金。一年之內,撥款金額已達到二十多萬美元。1859年,南丁格爾在聖?托馬斯醫院創建了第一所護士學校。學校開學時隻有15名女子,年齡在25至35歲之間,訓練時間為一年。學生的食宿、製服、學費全部免費,每年給10英鎊助學金。
南丁格爾對學校管理、精選學員、安排課程、實習和評審成績都有明確規定並正式建立起護理教育製度,開創了現代護理專業這一偉大事業。南丁格爾進行護理改革前,護理工作被認為是下賤的職業,不受人尊敬,工資很低,每日三餐自己在病房中做。當時,英國護士的形象是粗陋老態的女人,愚昧、肮髒、酗酒且十分粗野,在醫院裏臭名昭著,不聽使喚,更不能執行任何醫療任務。
針對這種現象,南丁格爾製定了學校的計劃及基本原則:“護士必須在專門組織的醫院中,接受技術訓練,護士必須住在適應提高道德和遵守紀律的學校宿舍中。”她擬定了“學生操行和學業成績日報表”。她主張學校應成為護士之家,是一個道德、宗教與實務的訓練場所。學生一律住校,由修女任舍監,鼓勵它們讀書,參加聖經班聆聽音樂以發展她們的興趣,她希望她的學生們絕對忠誠並熱心於專業護理工作、勤勉而符合道德規範。
到1890年,經過30餘年的護理教育,已培養學員1005名,大多優秀者被英、美、亞洲各國醫院聘請去開辦護士學校。
南丁格爾的學生們遍布英國各大醫院並且遠及英國本土以外。與此同時,歐美各國南丁格爾式的護士學校相繼成立。“南丁格爾護士訓練學校”的課程和組織管理成為歐亞大陸上許多護士學校的模式。隨著受過訓練的護士大量增加,護理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國際上稱之為南丁格爾時代。
永遠的南丁格爾
1912年,國際護士理事會將南丁格爾的誕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旨在激勵廣大護士繼承和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做好護理工作。最初稱“醫院日”,也稱“南丁格爾日”,在中國稱為“國際護士節”。在這天,大力宣傳護理工作,鼓勵護士們學習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護理界的一件盛事。
今天,接受護理教育和護士行為規範訓練的護士們都要舉行授帽儀式,她們在南丁格爾像前宣誓。南丁格爾誓言這樣說道:餘謹以至誠,於上帝及會眾麵前宣,終身純潔,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慎守病人及家務之秘密,竭誠協助醫師之診治,勿謀病者之福利。
南丁格爾的成就,不但蜚聲於英國,歐美大陸也都公認她是醫療與護理方麵的專家,美國、意大利、葡萄牙、荷蘭等凡有關各國重大醫療問題與計劃,以及國際紅十字的建立,也都得力於南丁格爾的協助與支持。
為了護理事業,南丁格爾終生未嫁,她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了護理事業上。1901年,南丁格爾因過度操勞,雙目失明。1907年12月英王愛德華七世授予她豐功勳章。這是首次將此類勳章頒授女性。南丁格爾80歲時,仍然為護理事業的發展努力著,她不停地讀書、寫報告,對醫院建設提建議,接見那些想與她討論工作的人,並會見護士們,詢問她們的工作。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爾在睡眠中溘然長逝,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