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以色列40年來第一次與巴勒斯坦在西班牙馬德裏舉行和平會議,在長達8個月的接觸中,巴以雙方舉行了14次秘密會談。1993年9月,拉賓和阿拉法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阿拉法特與拉賓簽署了一項土地換和平的協議——奧斯陸協議,以色列同意分階段從巴勒斯坦土地上撤軍。1994年7月1日,阿拉法特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的身份,回到闊別27年之久的巴勒斯坦國土建立第一個巴勒斯坦政府。進入加沙時,阿拉法特雙膝跪地,親吻著巴勒斯坦大地,群眾夾道歡迎。這一年,阿拉法特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博瓦尼和平獎”。同年,阿拉法特還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和以色列外長佩雷斯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1月,巴勒斯坦自治區舉行的首次總統民選中,阿拉法特以88%的選票當選為巴勒斯坦總統,成為巴勒斯坦人無可爭議的領袖。
破碎的建國夢
“奧斯陸協議”簽訂後,以色列撤出了一個又一個巴勒斯坦城市,阿拉法特的“和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1995年夏秋之際,以色列每撤出一個巴勒斯坦城市,總會發生一起公共汽車人體炸彈爆炸的事件,而在11月4日當天,以色列總理拉賓在出席一個在特拉維夫舉行的和平集會中,遭到一名年輕以色列人的槍擊,拉賓遇刺身亡,這讓巴以問題又一次變得錯綜複雜。拉賓死後,阿拉法特於1998年又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簽署了一份臨時和平協議——懷伊協議,2000年3月21日,以色列正式向巴勒斯坦轉交了約旦河西岸6.1%的領土,巴勒斯坦人終於尋回了自己40%的領土。然而由於雙反分歧太大,最終未能取得實質進展,“奧斯陸協議”就這樣別葬送了。2000年9月,以色列強硬派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伊斯蘭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這一事件引發了巴以流血衝突。
在不斷加緊對巴勒斯坦自治區進行大規模打擊的同時,以色列還把攻擊的矛頭指向阿拉法特。沙龍借“9?11”之後美國的反恐快車,把“恐怖之王”、“巴勒斯坦的本?拉登”的帽子扣在阿拉法特頭上。2001年12月3日,以軍入侵拉姆安拉,將阿拉法特“圍困”於官邸之中,自此之後,以方多次圍困阿拉法特官邸,向阿拉法特施壓。以色列的行為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並引發了巴勒斯坦人的大規模抗議。2004年9月22日,沙龍甚至表示要在適當的時候對付阿拉法特。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小布什也將阿拉法特視為恐怖分子和巴以和平進程的障礙,呼籲巴勒斯坦人民摒棄阿拉法特的領導。
從2001年底開始,阿拉法特就一直被以色列軟禁在拉姆安拉官邸中。以方除了對官邸斷水斷電外,甚至還進行炮擊和轟炸。曾經那個為實現建國夢長期四處奔波,而別人戲稱為“空中總統”的阿拉法特,如今完全失去了自由,他最多隻能坐在廢墟中曬曬太陽。2004年在阿拉法特75歲生日時,隻有一些巴勒斯坦官員送來鮮花,被遺忘的阿拉法特正在慢慢脫離巴勒斯坦權力中心。
抱恨而終
素有“不死鳥”之稱的阿拉法特,在他傳奇的一生中,曾先後遭遇過50多次的意外和暗殺。1969年,在約旦“法塔赫”遊擊隊營地裏,阿拉法特讓衛兵把一個可疑的郵包拿到辦公室外,剛拿出去,郵包就炸得粉碎;1971年,阿拉法特的專車在敘以邊境遭到伏擊,司機中彈身亡,阿拉法特安然無恙;1982年,麵對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沙龍的兩個半月的狂轟濫炸,阿拉法特毫發無損;1992年,阿拉法特乘坐的阿爾及利亞民航科技在飛行途中遭遇一場特大沙暴,阿拉法特在機身斷成三截的情況下死裏逃生……他的一生經曆過無數次的危機,卻都化險為夷,安然度過。
2004年10月27日晚,仍在“軟禁”中的阿拉法特在官邸用餐時突然嘔吐,立即被送往診所。10月29日晨,阿拉法特離開他位於約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官邸,到巴黎貝爾西軍醫院接受治療。此時的阿拉法特不會想到,他的生命這一刻竟牽動著無數的人,從拉姆安拉官邸前到巴黎貝爾西軍醫院前,人們聚集著為他祈禱,祈禱他的平安歸來。11月11日,阿拉法特最終還是走了,帶著莫大的遺憾,他離開了這個世界。阿拉法特的支持者們聚集在一起,他們無法接受這位偉大戰士已經永遠離去的現實。2004年11月12日,阿拉法特的遺體被安葬在了其身前官邸的墓地裏,數萬名民眾一直聚集在街道上,高喊著口號,久久不願離去。
阿拉法特的一生,都在為著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業。他的一生,最大的夢想,莫過於建立一個主權完整、國界分明、人民安居、與鄰和睦的民族國家。在他閉上眼睛的時候,他的獨立自由的巴勒斯坦國的夢想始終也未能實現,他終究也未能徹底化解巴以之間的政治衝突。隨著他的離去,這個命題依然困擾著巴勒斯坦人,巴以和平依然沒有答案。然而,人們堅信,巴勒斯坦人民將會循著阿拉法特的足跡,繼續他們的未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