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賽因

傳奇人物

約旦國王:侯賽因

自1952年登上哈希姆王朝約旦國國王王位,一直到1999年去世,侯賽因?伊本?塔拉勒掌管約旦政治、經濟、軍事大權40餘年,雖遇刺30餘回卻大難不死,在位期間國泰民安,並使得約旦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國家和推進中東和平的重要力量。他精力充沛、思想開明,不願受王室禮儀的束縛,便按照自己的選擇行使王權。他自己駕駛汽車、開飛機,與人民建立起了廣泛的接觸。他還經常深入部隊,與士兵關係密切。他也生性倔強,從不屈服於超級大國,致使他在國際上一度處於孤立的境地,但是在他的人民心中,他卻是一個英雄——他成功使約旦成為了“中東經濟奇跡”。他是“一位世界性的領袖人物,而不僅僅是一個小國的、地方性的君主”。

人物簡曆

1935年11月14日,出生於外約旦(今約旦)安曼。

1953年5月2日,剛年滿18歲便登上了約旦國國王的位置。

1956年3月1日,宣布解除了掌管約旦軍事大權多年的阿拉伯軍團總司令、英國人格拉布的職務,即傳說中的“格拉布事件”。

1957年1月19日,與埃及、敘利亞和沙特阿拉伯簽訂了阿拉伯團結協議;同年3月13日,宣布英約條約失效,英國軍隊軍隊於6個月內全部撤出。

1958年2月,與伊拉克建立聯幫;同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革命,哈希姆王朝在伊拉克的分支被摧毀,約旦陷入孤立境地。

1959年春,一批軍官發動革命的企圖被發現,侯賽因據此牢固地確立起了對軍隊的控製。

196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表示讚成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的顛覆活動,9月和侯賽因徹底決裂。

1967年6月5日,約旦投入了以色列對埃及發動的進攻戰爭,損失慘重。

1970年,多次遭到遊擊隊的突襲,其中包括著名的利拉劫持客機事件。

1994年,在美國的調停下,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在華盛頓舉行會談,並與7月25日簽署《華盛頓宣言》,宣告兩國長達46年的交戰狀態終結;同年9月17日,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

1999年2月7日,在約旦安曼與世長辭。

傳奇語錄

“我的職務是國王。”

“對於以色列而言,和平與土地不可得兼。”

“我的職務是國王”

侯賽因?伊本?塔拉勒的出世使得外約旦的統治者埃米爾?阿卜杜拉欣喜若狂,當時他便斷言“這個孩子將是我真正的繼承人,是約旦的王”,因為這個新生嬰兒的出生,給這個瑰麗多彩的沙漠王國帶來了希望——侯賽因?伊本?塔拉勒的父親埃米爾?塔拉勒患有精神疾病,無法擔當治理國家的重任。也正式因為如此,從小開始,侯賽因所接受都是未來國王的教育。1953年,阿卜杜拉的預言應驗了,剛剛年滿18周歲的侯賽因加冕成為了約旦國王。所以說,“我的職務是國王”這個說法對於侯賽因來說是不為過的。執政期間,侯賽因曾多次遇險,遇險次數之多,恐怕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不過,性格堅強的他仍然帶領著全國人民,采取靈活多變的方針使約旦這個與以色列有著600多公裏邊界線的小國,在風雲變幻、錯綜複雜的阿拉伯世界一直保持著獨立自主、安定的局麵;還在約旦這個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國土麵積的五分之四都是沙漠的地方,建立起了初步繁榮的民族經濟;更加令人矚目的是,在中東地區一係列重大問題上,侯賽因的活動使得約旦在阿拉伯世界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哈希姆家族:從小開始接受未來國王教育

1935年11月14日,侯賽因?伊本?塔拉勒以哈希姆家族第三代繼承人的身份降生在約旦安曼緊靠拉傑哈丹宮他父親的房子裏。哈希姆家族是伊斯蘭教祖穆罕默德的嫡係後裔。他們來自伊斯蘭教祖的宗族庫雷希和他的部族哈希姆,是從伊斯蘭教祖的女兒法蒂瑪和她的丈夫阿裏那裏沿襲下來的,這支血脈延續了近14個世紀,屬於哈希姆部族的達維奧恩部落,麥加王子和聖地保護人正是從達維奧恩和達維紮因部落挑選出來的。侯賽因的父親、外約旦統治者埃米爾?阿卜杜拉?塔拉勒國王的長子埃米爾?塔拉勒性格文雅耿直,一步入成年就患上了精神疾病,所以侯賽因的出生使得阿卜杜拉國王欣喜若狂。待到侯賽因稍微長大一些,阿卜杜拉便將他帶到了自己的身邊,對他實行未來國王的教育:除了學校各種應有的教育,阿卜杜拉還在家裏給他單獨開課,並經常親自授課;經常帶他一起會見各方要人;幫助他了解人民思想和阿拉伯世界,熟悉國王的義務;教他如何戰勝敵人。不過,雖身為一國國王,阿卜杜拉的生活卻異常簡樸——他的宮殿隻是一座黑色的帳篷,過的是貝都因人似的沙漠遊牧生活;他甚至同所有的來訪者一起在同一個大盤子裏吃飯。阿卜杜拉近乎苦行僧的生活,使得年幼的侯賽因看到了祖父深得臣民衷心愛戴的原因,這對他以後所堅持的平民作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51年7月22日,侯賽因的祖父阿卜杜拉國王遇刺,父親繼承了王位,侯賽因隨即被立為了王儲。成了下一代的王位繼承人,侯賽因的生活完全發生了改變,為了躲避暗殺,16歲的侯賽因被父母送進了英國哈羅公學,在那裏,他接受了英國中上層階級的保守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