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劉青對劉大爺和她師傅他們的脈都把得很準,得知書院裏頭的夫子們都回家過年了,江先生一家還在江州待著,劉大爺便確定孫女說的沒錯,江先生他們看樣子是在江州過年了。
借著劉延林過些時日就成親,劉大爺親自進城來送喜帖,又熱情的邀請江先生一家去家裏過年。
劉家殷勤期盼,自家的孩子心裏也是願意的,江遠辰客氣一番便應下了,劉大爺又回去叮囑了劉青兄妹,叫他們過兩日收拾了東西回家時,一定要把江先生一家也帶回去,正好還能吃上家裏的喜酒。
然後劉青頭一次回家沒坐牛車,直接蹭著她師傅家的馬車,舒舒服服的回了家。
江遠辰這次並沒有帶很多人,除了他自己和女兒侄子,就隻叫林媽跟著,江曼楨的貼身丫鬟都沒讓帶,然後還有兩個趕車的家丁便是了。
曹聲揚沒有跟著過來,他家與江家的境況不同,平日跟著江家叔侄在江州,他娘還道他是上進念書,她自個兒舍不得管,也不管不了的小兒子,有人幫忙看著也好。
但是曹聲揚過年要是不回家,玉陽郡主隻怕第一次坐不住,得上江寧侯府要人了。
曹聲揚早在書院放假之前便回京了,他來年也要下場考科舉,除非一舉考上了秀才,否則隻怕兩三年內都不會再來江州了。
劉青和劉延寧心裏都有數,曹聲揚走了也沒有拉著江景行他們問個不休。
劉家的新房,屬於大房的院子又收拾了一遍,知道江姑娘要和劉青住一間屋子,蔣氏又帶著幾個兒媳婦張羅著換新棉被,被套被褥枕頭枕巾全都換了新的。
這還是劉青穿越過來幾年,第一次換新被子,她現在的床都是劉大爺新做的,日頭曬得足的棉被上還帶著陽光的味道,劉青高興的想在床上打滾。
劉家發家晚,現在真正來講,還隻是脫貧致富的初級階段,家裏人多開銷大,手裏握著錢也經不住花,更關鍵的是,劉家人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有錢要花在刀刃上,其他不該花的,一分錢也不能花,都攢著給大孫子進京趕考,給其他孫子張羅娶媳婦。劉青能換新被褥,還真是托了江曼楨的福。
跟劉青一樣待遇的還有劉延寧和劉延林,江景行不跟劉延寧住,他和江先生的屋子都準備好了,但是劉家自來是委屈誰也不能委屈劉延寧的,蔣氏張羅這些屋子的時候,當然頭一個給大孫子先換新的。
至於劉延林,則是等新娘子進門帶喜被了。
娶媳婦和嫁女兒自有些不同,主場在男方這邊,布置新房,安排迎親隊伍,請主婚人證婚人喜娘等等,雖是些瑣碎小事,卻是一件都不能出錯,劉青這才第一次遇到真正辦喜酒的事,江曼楨和她也差不多,兩個人都很有些興致勃勃,跟著蔣氏她們剪窗花貼喜字,一轉眼就到了迎親這一日。
劉延林運氣好,趕上江遠辰他們在家裏過年,借了江家的馬車當花轎抬,迎親的這日他還騎上了駿馬——他自己當然不會騎馬的,短短幾日也不可能學會,還怕他萬一出了意外耽擱婚禮。因此劉延林迎親的時候,他隻坐在馬上,江家的家丁在下麵給他牽馬的。
便是這樣,劉延林也狠狠的風光了一回,這附近十裏八鄉的,除了富紳地主,哪個人家像他這樣,還能跨著馬抬著花轎去接親的?
劉延林抬頭挺胸的坐在馬上,剛剛過了申時,就把新娘迎回來了。
主要是新娘家住得近,就是鎮上的姑娘,也是殷實的人家了,又和鎮上的林夫子沾親帶故。
林夫子是劉延寧第一個恩師,雖然劉延寧沒有正式拜過師傅,卻是跟著林夫子開的蒙,後來劉延寧能去縣裏書院入學,也是林夫子走訪好友,托關係幫他打通了路子,不然憑劉家這樣的情況,連陳山長的麵都見不著,更別提進去念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