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1 / 3)

天才3秒記住本站網址【筆迷閣.】

劉延寧被他娘催著給張家寫了信,也沒忘記叫人給家裏送個信。

劉大爺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也著急上火,可以有機會同知府大老爺家結親啊,以前他做夢都不敢想這種好事,在等待劉延寧回信的日子裏,劉大爺日夜難安,既怕孫子打聽出來,這知府家的少爺不是個可以托付的人,又怕知府老爺突然反悔,瞧不上他們家。

明明隻過去了三五日,劉大爺卻是度日如年,終於收到了劉延寧的回信,他這才一掃先前的忐忑,整個人都意氣風發了。

劉大爺按捺不住,向家裏宣布了這一好消息,他想著延寧在信裏頭說江先生也看好這門親事,江公子還替他去洪州府走了一趟,親眼見過了孫少爺,是一位好青年。

既然如此,這親事便錯不了,劉大爺迫不及待的同老妻和幾個兒子分享了這個好消息。

因為還沒定親,劉大爺為了保險起見,叫幾人必須保守秘密,誰也不能透露。

劉二叔幾人也能明白父親的擔憂,他們當然很激動了,自己的親侄女,身上流著他們劉家人的血,侄女有機會嫁入高門,那是整個劉家的榮耀,他們為之驚喜興奮的心情,幾乎和自個女兒遇到這種好事是一樣的激動。

更何況有了知府老爺這樣一位親家,他們的閨女以後說親都可以提高一級門檻了,官老爺家不敢想,但是像大地主,員外郎之類的人家,還是可以爭取爭取的。

這不是喜事是什麼?

可劉二叔他們心裏也明白,家裏頭也不是所有人都同他們一樣,家裏又不是沒出過這種醜事,先前方秀才來家裏提親,就被王氏給攪和了,劉二叔到現在都覺得自己沒臉麵對已故的大哥。

好在方家同他們家差不多,萬事好商量,現在換成知府家,再出這樣的事,官老爺可沒必要忍氣吞聲,婚事作罷都算好的,把你抓進大牢也沒話說。

這些個女人頭發長見識短,林氏安氏看著也算安分,可難保她們不被眼前的餡餅迷花眼,又有王氏的成功案例在前,頭昏腦脹之下,給全家招來大禍怎麼辦?

所以最穩妥的法子就是不叫她們知道。

這畢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餡餅沒吃進肚裏之前,鐵定不能宣揚出去,萬一被別人搶走了怎麼辦?

劉二叔幾人同父母一條心,決定連媳婦孩子一起瞞著。

蔣氏跟李氏一樣緊張,生怕自己不在身邊,他們出什麼紕漏,恨不得立馬收拾行李趕去城裏,不過被劉大爺給攔了。

劉大爺心裏雖然也緊張,但是之前就跟劉延寧商量好了,還是等孫府請了官媒上門再說,現在做什麼都不合適,不如一切照常。

眾人翹首以盼,就等著孫大人家來信了,然而好些天過去了,無論是主動保媒拉纖的張家,還是傳說中的知府家,全都沒有來信。

這就有點悲傷了。

李氏從開始的滿腔期待,慢慢變成忐忑難安,到後來看著女兒的眼裏,都掩飾不住難過和擔憂,女人心思比較敏感,她想起上回方家想向青青提親被攪合了,難道現在孫府也這般不順?

到底是她命不好,連累了她家青青……

李氏心裏又開始自怨自艾了,不過劉青還沒有注意到,李氏自從社交活動多了以後,也慢慢學會了掩飾自己的心思,而劉青突然多了兩個小夥伴,正新鮮著,注意力難免被分散了一些。

說是小夥伴,其實就是李氏幫她挑的兩個小丫鬟,劉青現在也變成萬惡的剝削階層,當時看到這兩個麵黃肌瘦的小姑娘,實在有些震撼。

小丫鬟一個叫木棉,一個叫木槿,是來他們家後劉延寧給改的名字,她們都比劉青大了半歲或一歲,看著卻要比劉青小好幾歲,瘦的讓劉青覺得她一隻手就能拎起來了,比當年她剛穿越過來時要慘得多。

她們倆也都是江州人,按理說他們這邊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氣候環境好,土壤又肥沃,屬於老天賞飯吃的地方,魚米之鄉竟然還有養不起孩子的人家,父母尚全卻要讓女兒賣身為奴,那些環境惡劣、土地收成不高的地區還要不要過活了?

劉青有些不能理解,尤其是木棉她家還沒有到養不起她的地步,隻是因為重男輕女,聽木棉說她有五個姐姐兩個弟弟,她爹娘把她們養大就是為了賺彩禮,木棉兩個大姐嫁的都是娶不到媳婦,隻能花錢買媳婦的那種人家,大姐夫是比她們爹差不多歲數的鰥夫;她三姐四姐長得好,所以被他們爹送到鎮上的地主家當了小妾;木棉的五姐剛嫁人第一年,被她丈夫打到小產。

木棉則是因為姐姐全都出嫁了,她要留在家裏幹活,所以她爹娘還不急著叫她嫁人,但木棉也知道,等待她的命運不會比姐姐們好多少,所以她不想嫁人,求了在鎮上的兩個姐姐幫她找其他出路,哪怕是賣身為奴,反正她們爹娘隻認銀子不認人。

剛好那地主家有遠房親戚在城裏幹牙行,木棉她三姐四姐現在也還算得寵,便托了那人牙子關照妹妹,劉青作為舉人老爺的親妹妹,反而比商戶人家更受歡迎些,所以得知劉舉人的娘李氏要挑人的時候,人牙子便帶上了木棉。

木槿跟人牙子沒有拐著彎的親戚關係,她能被人牙子“關照”,則是因為她長得出挑。

其實木槿的出身不差,祖上也曾出過舉人老人,傳到木槿爺爺這一輩,勉強還算是讀書人家,小有薄產,可惜木槿她爹太不成器,書讀得不行,還染上了毒癮,賭瘋了以後不僅把房契都輸了,連木槿的姐姐也被他賣進了窯子裏,她娘一怒之下帶著弟弟跑了,木槿不想落得跟姐姐一個地步,咬牙把自己賣給了牙行。

相比賭場青樓那些地兒,牙行在這裏還算是正當行業,他們跟大戶人家做生意,明麵上是不會把人往青樓窯子送的。

劉青聽完她們倆的故事,唏噓之餘就隻剩慶幸了,蔣氏當年待她們母女再苛刻,好歹給了她們一碗飯吃,也難怪她娘對於劉家從未有過怨言。

果然是有對比才有滿足,劉青決定再也不抱怨世道艱難了,她已經比很多人都幸運了,感謝老天爺沒她讓穿成木棉木槿。

劉青這段時間忙著帶新來的小夥伴熟悉環境,過去了一個多月她才反應過來,要和她相親的小哥哥好像杳無音訊了。

該不會被她嚇跑了吧o(╯□╰)o

劉青肯定不會像李氏他們一樣忐忑難過甚至是煎熬,她又不期待著嫁人,對這待孫少爺這位相親對象的態度也是可有可無,頂多為自己“坎坷”的命運點根蠟,然後該幹嘛幹嘛。

她現在不僅是拚哥,還能拚師傅,兩條腿的高富帥還是好找的。

然後對方終於有動靜了。

大概是為了有始有終,張家大爺親自到了劉青家做客,這時距離劉延寧回信剛好過了一個半月,張家大爺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孫家沒問題,兩家可以結親了,壞消息是孫夫人去世了,他們耽誤近兩個月才回複,因為孫府在辦喪事,不太方便提這種事。

張家大爺略微坐了會兒,又直接趕回省府了,劉大爺和蔣氏隔天得了消息,叫劉延林哥倆套上牛車就進城了,晚上同劉延寧商量的時候,劉青也在旁邊聽了一耳朵。

蔣氏不□□心:“孫夫人過世了,那現在就不能定親了?”

劉青這時才想起來,好像這兒守孝規矩很嚴,在守孝期間不能嫁娶,就是不知道祖母過世,孫子是守一年還是三年?

要是守三年就太好了,三年之後她差不多過了十七歲,再找借口拖個一年半載,總要成年了再嫁人,不然她總覺得自己很可憐==

“也是沒辦法。”劉大爺沉聲道,“至少要守一年,這一年裏怕是不能定下來了。”

老兩口一臉沉重,李氏反而還好,她笑著道:“爹娘也不必太憂心,暫時不能定親,可孫大人托人送來了親筆書信,叫咱們安心下來,說是等來年出了孝,孫大人他親自上咱們家來提親。”

“真的?”劉大爺這才一臉驚喜,求證般的看著劉延寧。

“的確是孫知府的親筆書信,我已經仔細收起來了。”劉延寧點頭,給出了肯定的答複,旋即又笑道,“青青年紀還小,明年定親也不晚。”

“不晚不晚,書信你好好收著,可別弄丟了。”劉大爺和蔣氏笑逐顏開,放心了很多。

如果能保證孫家後邊不反悔,那他們等一年再定下來也不是不行。知府老爺是大官,親筆書信又能當作直接信物,確實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劉大爺想了想,又沉吟道:“雖然不湊巧了些,不過好事多磨,咱們也別向外邊透露,等正緊定親再通知親友也不遲。至於家裏頭,除了你們叔幾個,也沒叫其他人知道,你們不用擔心。”

劉青和劉延寧是不擔心的,李氏聽完公公的話,倒是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她也怕重蹈覆轍,有延寧在,青青錯過了同方秀才的親事或許不算太可惜,現在與知府家的婚事卻由不得別人再破壞。

現在這個結果也算皆大歡喜,劉大爺和蔣氏心裏高興,在城裏住了好幾日,平複了一下心情,才帶著劉延林和劉延根回落水村。

劉大爺畢竟還是大家長,劉家請了長工短工,不太重要的活都叫他們幹了,劉大爺現在很少親自動手,但是那麼一大家子人,他不回家坐鎮也不行,在城裏享受了幾日,兩口子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蔣氏也不想回家,大孫子小孫子都在城裏,反而這邊更熱鬧,她除了看看孫子,再去城裏逛逛,啥事也不用幹,家裏有燒飯的婆子,孫女身邊還有兩個小丫鬟,蔣氏叫她們伺候著,覺得自己跟那些個富貴老太太也差不離了。回了落水村可沒這麼舒服,洗衣裳做飯她就算不用親自動手,也得盯著,那幾個兒媳婦都不省心,一不留神就把東西拖回各自房裏了,蔣氏可不放心叫她們管著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