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交選擇與放棄——人際往來的紅綠燈(3 / 3)

為什麼幼兒園老師能使這個固執的管理員改變他一貫的原則呢?主要是因為潛在心理起作用。幼兒園老師采取的是聲明“可以遵守規則”,但“我每周都帶幼兒園的小朋友來給你添麻煩”的策略,這裏有兩種潛在心理:“要遵守規則”和“厭惡太過於瑣碎繁雜的工作”,管理員在權衡兩者後,由於實在不願意讓每個孩子都來借書,使自己工作更複雜,所以隻好違背規定。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無非是想豐富你的生活,實現你的價值。而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自於你是否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你知道沒有很多人會故意和你過不去。與人為善不僅給你財富,還使你擁有被他人喜愛的充實感。所以,隻有與人為善才能求得長遠財富。

選擇與人為善

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善待他人是人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

一顆慈善的心往往不隻是製止或改變了一種行為,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人的靈魂。如果我們撒播善的種子,那麼,通過循環善還會歸還給我們。所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做人的起碼準則,我們做君子,我們不做小人,小人沒有好下場,我們要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要做對社會有用、對他人有用的人,好人終有好報。我們要做一個被別人所需要的人,那樣我們將能生活得快樂、幸福。

李嘉誠把他的一部分財富用於支援貧窮的人們,因此,千千萬萬的人都銘記他的恩德,他的榮譽給他的商業帶來了轟動的可喜效應,他所得到的回報大於他的付出。

浙江一名老板放棄即將到手的巨額合同,動用公司的最後一點資金為一名生命垂危的員工治病,公司裏那些即將辭職的員工得知真相之後都說:“為這樣的老板打工,值!”於是他們紛紛回到公司,以比平時多十倍的幹勁兒努力工作,使公司轉危為安,不僅絕處逢生,而且業績蒸蒸日上。因為他良好的名聲傳出,以前那些與他解除合同的客戶,也紛紛要求與其重新簽訂合同,他們公司的生意因此日益興隆,這就是“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真理,這就是好人有好報的最好證明。

;聖誕老人把禮物和祝福送給千萬家,全世界的人們永遠感謝他。

與人為善是做人的一種積極和有意義的行為。它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自由天地,並享受到一種施惠與人的快樂,從而有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與人為善可以給我們帶來好心情,還可以給我們帶來身體上的健康。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和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內在聯係。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引發各種疾病。美國耶魯大學病理學家對7000多人進行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凡與人為善的人死亡率明顯較低。

鏖戰商場,更需要與人為善來開道。盡管商業競爭殘酷無情,但是有時也需要表現出一種真摯的溫情。有的經理人會欣賞一個商業上的朋友並真心想幫助他做一件實事,這是對以前接受他的幫助的回報。所以請你在別人遇到困境時,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在職場上,盡可能地做一個與人為善的好人,這樣,當你在工作上不小心出現紕漏,或當你麵臨加薪或升職的關鍵時刻,可盡可能減少別人放冷箭的危險。在工作中,有的人常把他人為自己辦的事和自己為他人所做的事記錄下來,以便有機會“扯平”,其實這樣做是很不明智的。如果為別人做好事,隻是為了以後的償還,那麼反而會令他人覺得你不易相處。

與人為善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與人為善其實極易做到,它並不要你刻意做作,隻要有一顆平常心就行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做了一個試驗,他早晨上班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對周圍的同事笑了一下,沒想到,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時對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從來沒笑過的人呀。這個人這一天的心情特別好,平時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沒有了,周圍的人都很親切。而據說,就因為他早晨的那個笑,感染了身邊的其他人。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無非是想豐富你的生活,實現你的價值。而這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自於你是否善待他人。與人為善使你有一種充實感,你知道沒有很多人會故意和你過不去。與人為善不僅給你財富,還使你擁有被他人喜愛的充實感。所以,隻有與人為善才能求得長遠財富。

選擇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

尊重他人,別人才能尊重你,從而慢慢喜歡上你。

一般而言,人們對於自尊往往存有不容侵犯的保護意識,因此,一旦個人的自尊遭受侵犯或攻擊時,即使對方過後表示歉意,恐怕也已無法彌補雙方的惡劣關係。

相反地,如果你能顧及對方的自尊,處處為對方的自尊設想,那麼,對方必然會因此對你表示友好與感謝古

舉例來說,當大夥正在圍桌談笑時,有一個人助興地說了一個笑話,結果使得全場捧腹大笑,氣氛十分歡樂。然而,在這些笑聲還未平息之際,突然有另一個人說道這的確是一則有趣的笑話,不過我在上個月的某本雜誌中早就看過了。”或許迷人的目的在於表現其優越的意識感,但他所獲得的真正評價是什麼呢?而那個當初說笑話的人,此時的感受又如何呢?

大體而言,後者的行動仿佛掠奪者一般,因為他毫不顧及前者的立場,不留餘地地奪走前者曾在眾人心中建立的地位。而且此舉對於前者而言,無異使其意誌消沉、顏麵有損,甚至嚴重影響個人的自尊。至於那些在場的聽眾,相信既不會由於後者的優勢作風而傾向後者,也不可能因此減損對前者的評價。

總之,顧及他人的心態及立場,尊重他人的自尊,乃是相當重要的為人之道,也是受人歡迎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萊曼兄弟公司是1850年由萊曼三兄弟:亨利?萊曼、伊曼紐爾?萊曼、邁耶?萊曼創辦的。這三兄弟來自德國,後到美洲大陸尋找發展機會,經過他們的苦心經營,該公司共擁有資本約25億美元。是華爾街曆史上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但由於兄弟三人彼此難以容忍對方的缺陷,最終導致公司破產。亨利?萊曼是個事業型的領導者,凡事從大處著眼,公司很多計劃都是他製定出來的。伊曼紐爾?萊曼則是精細的後勤人員,善於組織內務,精於算計。而邁耶?萊曼則脫離了他兩個兄弟的方向,他的目標是自己創辦自己的企業。這樣,邁耶?萊曼根本不顧及他的兩個兄弟,一味地為自己將來的大企業著想,而另外兩人則置邁耶?萊曼於不顧,為了整個公司的創益繼續發展,這樣,矛盾便產生了。

後來。邁耶?萊曼再也無法忍受集體(公司)的束縛,離他們而去,整個公司隨之也分崩離析了。萊曼兄弟公司解體的故事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所有的成功都是齊心協力創造出來的,如果失去了這種協作,那麼,很難找到成功的道路。

如何能夠很好地協調人際關係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認為,這樣的條件連你自己都無法接受,那麼,趁早改變你的想法,千萬不要用這種條件對待別人。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夫妻情侶之間的分歧、上司和下屬之間的矛盾都是因為沒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因為不了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無法正確地理解和回應。然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有這樣的“好奇心”,人們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為別人應該怎樣,或者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界定別人“應該”有的想法和處理方式。

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你可以收獲更多:

1. 多一份理解,少一點矛盾。如果隻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世界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隨時引發矛盾的導火線。為什麼老板要求這麼嚴格?為什麼媽媽那麼哆嗦?為什麼他會拒絕我的好心?如果你接下來的推理不再以自己為中心,把對方當作主語繼續說下去,你會發現原來別人有難言之隱,有良苦用心,有為難之處,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2. 多一份博大,少一腔怒氣。也許你還會為一件事情而耿耿於懷,甚至大動肝火,但是因為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你將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細心,更加寬容,更加和善,你也會因此而心平氣和,一腔怒氣消散了,而同時你的人格也得到了升華。

3. 多一點信賴,少一點盲目。為別人著想給對方帶來的是方便、利益和愉悅,別人自然會把你當作自己人來看待,無形之中就會信任你。而對你自己而言,先前那些盲目、不釋然、困惑、惱怒 …… 都會因此消除。

必要的時候把別人當成自己,或把自己當成別人。將心比心,進行一番換位思考後,你的心情自然會豁然開朗,在真誠的寬容下善待別人善待自己。生活在集體中,應學會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多給別人理解與關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

卡內基?梅倫大學的商學教授羅伯特?凱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某電腦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設計員和他的上司就某一個軟件的價值問題發生爭執,凱利建議他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爭辯,結果5分鍾後,雙方便認清了彼此的表現多麼可笑,大家都笑了起來,很快找出了解決的辦法。在人與人溝通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才行。如果雙方在意見交流時,能夠進行換位思考,就能避免雙方大動肝火,很快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工作節奏明顯加快,生活壓力空前高漲,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社會交際圈對人們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與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一個調節劑的作用。所以在與人交往中,一定要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對他人多一些包容與理解,少一些矛盾、怒氣和盲目,這樣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是一件好事。

對別人多讚許多賞識

生活中少一分指責,多一點嘉許,不僅令事情做起來得心應手,也能給予對方愉悅的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許多年以前,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工廠裏做工。他一直喜歡唱歌,夢想當一個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師不但沒給他鼓勵,反而使他泄氣。他說:“你不適宜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簡直就像百葉窗一樣。”但他的母親,一位窮苦的農婦卻不以為然,她摟著自己的孩子,稱讚他說:“孩子,你能唱歌,你一定能把歌唱好。瞧你現在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她節省下每一分錢給他的兒子用來上音樂課。這位母親的嘉許,給了孩子無窮的力量,也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羅素,那個時代最偉大、最知名的歌劇演唱家。假若在這個小男孩的童年,沒有母親的激勵與讚許,隻有那位老師的無情打擊,這個世界上也許就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歌劇家。

著名心理學家傑絲?雷耳曾說:“就主動地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隻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別吝嗇你的那份陽光,讓它普照周圍的每一個人,也許就是你的這份陽光,使他人一生受益。

讚許別人的時候,要記住下麵這個好的規則:如果一個人具有希臘神話的魁偉體格,他自己也知道這個事實,在他心裏已毫無疑問,因此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但是他也許有某些不明顯的長處,把這些優點找出來讚賞一番,他就會樂不可支。

皮西?P?布克斯博士最近告訴我說他的保險公司之所以成功,絕大都分是靠這句座右銘:“我們欣賞我們的代理商。”

當請教他這樣簡易的座右銘,怎樣造成這樣宏大的奇跡(一家具有領導地位的保險雜誌社,最近報導這家公司的成長時,把它稱之為“神奇不可思議”的成就”。

他指出“欣賞”是“不欣賞”的反麵這個事實。他說:“我們把代理商捧得高高的,我們讓代理商知道,我們非常重視他們,要知道任何成功的公司,所依賴的是成功的代理商。他們對我們非常重要。我認為他們是一個事業中最優秀的一環——我們與他們相處的一切,全奠基在這上麵。當你賞識一個人的時候,你確實會使他更具有價值,更成功。”

讚同並欣賞別人,不僅會給你帶來好的人緣,同時也會給你的事業帶來更大的商機。職場中的人們更應該學會這一交際技巧,它遠比你送一件昂貴禮物的作用大多了

當朋友事業有成或者有什麼高興事時,在適當的場合和時間給予真心誠意的祝福和讚美,並與之共同分享快樂,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所有的好聽話都會受到歡迎。其實,一個人真正想從朋友那裏得到的是善意的忠告和警戒,而不是華而不實的恭維話。很多人就是從別人說的話中來判斷是否和對方成為朋友的。

真誠地讚美別人,就要發現別人的優點,這樣才能使讚美適得其所恰到好處。通過讚揚別人的優點,可以在這個人的心中建立良好的印象,也可以及時盤點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或許別人也會在與你的交談中仔細審視和欣賞你的優點。

學會讚美別人,有一種“三明治法”很有效。

所謂“三明治法”就是事先稱讚對方,表揚對方,使對方的心情愉悅快樂。然後再拜托對方做什麼事或者是委婉地批評對方,對方在被人稱讚、表揚的情況下,很容易接受人的要求。這樣即能達到目的,又可以培養與對方的良好關係。人際關係專家哈維?麥凱說:“讚美比批評永遠來得重要。”

美國上個世紀30年代的總統克裏吉有一位女秘書,很有才能卻不擅長整理文件。克裏吉總統有事找她時,便對她說:“艾麗絲,你對著裝的品位很高,尤其今天穿的長裙真漂亮……如果能夠再花多點心思整理文件,我就輕鬆多了!”因為是稱讚之後拜托的事,所以秘書將克裏吉的話謹記在心,同時心裏也感到非常受用。

“有你這樣品位高、能力又棒的秘書,我實在很驕傲!”克裏吉總統再多加一句讚美語,讓艾麗絲整個人活躍了起來。從此以後,艾麗絲工作的熱情度高了許多,而且做事更仔細認真了。

選用熱忱贏得他人心

熱忱是發自內心的激情,熱忱是一個人對所做事情的感覺和興趣。沒有熱忱,肯定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會盡心盡責,不會精益求精。

成大事者都選擇熱忱。因為他們深知,多一份熱忱,就會多一份收獲。

西奧多?羅斯福是深受美國人民愛戴的總統,他獲得了驚人的成就與聲譽。

即使在家裏,他的仆人都很熱愛他,他的貼身男仆安德烈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事。

有一天,安德烈的妻子問羅斯福總統野鴨是什麼樣子,因為她一生都沒離開過華盛頓,沒有機會到野外去看野禽。

羅斯福總統耐心地向她描述野鴨的模樣和習性。

安德烈和他的妻子住在一棟小房子裏,離羅斯福總統的住處很近。

第二天,安德烈房裏的電話響了,電話那頭傳來了老羅斯福的聲音,那聲音告訴安德的妻子,他們的房子外麵的大片草地上就有隻野鴨。

安德烈的妻子看見了對麵房屋窗戶裏羅斯福微笑的麵龐。”

“還有一次,塔夫脫總統夫婦外出時,老羅斯福拜訪了白宮,他沒有去客廳,也有去接待室,而是去了廚房。

他友好地向每個人打招呼:‘嗨,桃瑞斯,最近很忙是嗎?’‘傑克,胃口還好嗎?我想你是離不開酒瓶的,什麼時候我們喝一杯?’

“就這樣,他跟每個人都打了招呼,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後來,在白宮服務了三十年的廚師史密斯含著熱淚說:‘羅斯福總統是那樣熱情,那樣關心人,這怎能不讓人動呢?’

你想要贏得他人的好感,你就要用良好的心態應對一切,選擇用熱忱代替冷漠!

必須警惕的人際陷阱

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很容易走入一些誤區,這些誤區就像一個陷阱,走入後就很難走出,因而,在禮尚往來中,我們要時時保持警醒,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好自己接人待物的分寸。

切忌衝動用事

衝動是一種情感特別強烈,理性控製很薄弱的心理現象。它往往與魯莽是相影行隨的,其特點是遇事不夠冷靜、易動肝火、急於表態、輕易決策,所發言辭大都脫口而出、不講策略、不計後果。

做事衝動人的人心底坦蕩,沒遮不攔;心裏有啥想法,呼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沒事一般,轉趨平靜。梁山好漢李逵就是這樣的人。

梁山好漢李逵與燕青外出,投宿一莊院,聽莊主太公說宋江搶了他女兒,當即對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來聽這老兒說的話,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勸他:“大哥莫再造次,定沒這事!”李逵說:“他在東京兀自去李師師家裏,到這裏怕不做出來。”然後不顧勸阻,一口氣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黃旗,指著宋江大罵:“我平常把你當做好漢,你原來卻是畜生!你做得這等好事!”待後來事實弄清,原來是一強盜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認錯。

故事中的李逵就是衝動型的一個典型,他雖憨厚、坦蕩,但卻缺乏深沉與思考。人們說話水平的高低與心理狀態有關,不同的心理類型,在說話上具有不同的表現。

衝動是一種情感特別強烈,理性控製很薄弱的心理現象。

這種類型的人,情緒往往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好似打開的煤氣灶,一遇火星就會燃燒起來。其表現是遇事不夠冷靜,易動肝火,急於表態,喜說好講,輕易決策。所發言辭大都脫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講策略,不計後果。要麼噎得聽者受窘而無法與其形成溝通交流;要麼將自己全都暴露給聽者;要麼惹惱甚至激怒聽者,使聽者奮而對其反擊。所以人們遇事應冷靜思考,口宜慎言,避免衝動。

不要拒絕別人的批評

在成大事者的眼中,任何批評都是防止錯誤的良藥!所以,拒絕別人的批評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在與他人相處時,在與他人交換意見時,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有技巧地對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

假如有人罵你是“一個笨蛋”,你應該怎麼辦呢?生氣嗎?覺得受到了侮辱嗎?林肯是這樣做的:有一次,愛德華?史丹頓稱林肯是“一個笨蛋”。史丹頓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林肯幹涉了史丹頓的業務,由於為了要取悅一個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簽發了一項命令,調動了某些軍隊。史丹頓不僅拒絕執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罵林肯簽發這種命令是笨蛋的行為。結果怎麼樣呢?當林肯聽到史丹頓說的話之後,他很平靜地回答說:“如果史丹頓說我是個笨蛋,那我一定就是個笨蛋。因為他幾乎從來沒有出過錯。我得親自過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見史丹頓,他知道自己簽發了錯誤的命令,於是收回了該命令。隻要是誠意的批評,是以知識為根據而有建設性的批評.林肯都非常歡迎。我們都應該歡迎這一類的批評.因為我們甚至不能希望我們做的事有四分之三正確的機會,至少,這是羅斯福說他希望有的,而他那時候正入主白宮。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思想家,也承認他的結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時候都是錯的。

“我們敵人的意見,”羅契方卡說,“要比我們自己的意見更接近於實情。”

查爾斯?盧克曼是培素登公司的總裁,每年花一百萬美金資助鮑勃霍伯的節目。他從來不看那些稱讚這個節目的信件,卻堅持要看那些批評的信件。他知道他可以從那些信裏學到很多東西。

福特公司也急於找出他們在管理和業務方麵有什麼樣的缺點,他們經常對全體員工做意見調查,請他們來批評公司。

卡耐基認識一個推銷肥皂的人,他甚至常常請別人來批評他。當他剛開始為柯蓋公司銷肥皂的時候,訂單來得非常慢,他很擔心會失去他的工作。他知道肥皂和價錢都沒有什麼問題,所以問題一定出在他自己的身上。因此,每次生意沒有做成的時候,他就在街上走來走去,想弄清楚問題到底出在那裏。是不是他說的話太含糊?是不是他的態度不夠熱誠?有時候他會回到客戶麵前說:“我之所以回來,不是想再向你推銷肥皂。我回來是希望能得到你

的忠告和批評.可不可以麻煩你告訴我,幾分鍾以前我向你推銷肥皂的時候有什地方做得不對?你的經驗比我多,也比我成大事者,請你給我批評,請你很坦誠地、不加掩飾地告訴我。

這種態度使他贏得了很多朋友和很多無價的忠告。

讓我們善意地正視別人的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不該說的不要說

講究說話的藝術對於迅速有效地傳遞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果隻貪圖自己一時的痛快而無所顧忌地說了不該說的話,不僅會傷害別人,還有可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前兩天打個電話給朋友,聽筒中他口氣沮喪.我一時興起,當場發揮智慧和感情的結晶,在他還沒有說出“懷憂喪誌”的原因時,我就秉持著上天給予的口才以及自以為是的聰明,大大地對他勸說一番,本來對方應還報以回答,並且略帶感激,但漸漸地他便由唯唯諾諾變成沉沉默默。而我還不知趣,仍然口沫橫飛、上自文武周公.下至康德、胡適,盡我所知傾囊而出,結果對方一句“我們再聯絡”就掛了電話,我自然沾沾自喜,於是放水洗澡去也。

但我自覺話有未盡之感,馬上又一個電話撥過去,對方接到之後,還沒等我表現“儒將之風”之時,他在那方開始一頓大罵,不!臭罵,“你以為你是誰?我心情不好!我當然知道原因何在,你為什麼一定要把它說出來,讓我再度麵對痛苦。你來電時,我正好處在不想說話也不想聽話的當兒,你一定要自作聰明地說出我的痛處。沒錯——你還真的不是很蠢笨地講到我的問題,你猜對了,但是你要讓我痛快,還是你要某種證明來讓你爽快。你當然是一片好意.不過我雖然可能忍受你的安慰,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善良的刻薄。”接下來不說話了,是“嘟”的聲音。

記得以前,我也心情惡劣,半夜電話一拿就和對方由3點開始講到清晨6時,打電話找他當然是以為他了解我,錯就錯在他還真清楚我,被他“解剖”到最後,我如同被剝光了衣服,有一種逼到屋角般的脆弱和痛苦,當然我這位“知己”後來就變成了“遠交”。

感謝這位朋友給我上了一課,讓我知道別人心情不好時,你“聽話”比“訓話”重要,在別人心情不好時,不應該說的就不要說。其實在人際交往中,不僅是朋友心情不好時,在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不應該說的就不要說出。

那麼,在社交場合要注意哪些禁忌呢?

——不要失聲大笑。另一個令人覺得你沒有教養的行為就是失聲大笑。盡管你聽到什麼“驚天動地”的趣事,在社交宴會中,也得保持儀態,頂多報以一個燦爛地笑容即止。不然就要貽笑大方了。

——不要滔滔侃談。在宴會中若有男士與你攀談,你必須保持落落大方的態度,簡單回答幾句即可。切忌忙不迭向人“報道”自己的身世,或向對方詳細打探,這樣不是把人家嚇跑,就是被視作長舌婦人。

——不要說長道短。饒舌的女人肯定不是有風度教養的社交人物。就是你穿得珠光寶氣,一身雍容華貴,若在社交場合說長道短。揭人隱私,必定會惹人反感。再者,這種場合的“聽眾”雖是陌生人居多、但所謂“壞事傳千裏”,隻怕你不禮貌、不道德的形象從此傳揚開去,別人——特別是男士自然對你“敬而遠之”。

——不要經常嘮嘮叨叨,隻談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或者不斷地重複一些膚淺的笑話和一無是處的見解。墨子曾教誨弟子不要說話太多,否則就像池塘裏的青蛙,整日整夜地叫,卻從不為人注意。

——不要言語單調,喜怒不形於色,對任何事都漠然,不做出情緒上的反應。

——不要態度過分嚴肅,不苟言笑,一派遣貌岸然的態度。

——不要反應過激,語氣浮誇粗俗,滿口俚語粗言。

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際溝通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聰明的你要懂得,該說的就勇敢地說,不該說就絕對不要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