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姐話音一落,立刻響起了小聲的討論聲。顯然,這個麵試題讓大家猝不及防。很快就有人提出問題。
“作品有限定範圍嗎,比如時間,價格,還是限定是實物,不能用虛擬作品替代?”
“都沒有。”黎姐微笑地解釋,“雇主讓我轉告大家,請拿出自己最擅長的作品出來即可。”
“我還有問題。”餘成彥對麵的一個娃娃臉男孩站起身,“作品材料僅限於屋內提供嗎?如果在那裏沒有找到合適材料呢?”
“這是我接下來要補充的:每人提供200元生存券,用於材料的補充。那麼現在,請大家進入考室。時間已到。”黎姐的話音一落,餘成彥就聽到低低的驚呼聲。
看來200元生存券是個讓人為難或者震驚的數目。餘成彥記下這條信息,如果待會需要采購材料,得有所取舍。
就在他沉思片刻,大家紛紛起身向考室走去。餘成彥不緊不慢綴在後麵。
一進考室,大半人立刻奔向中間最大的台子,那裏放滿了東西。另有兩三個直接走向餘成彥不認識的幾台機器,開始擺弄起來。
餘成彥沒有立即過去,而是以平台為中心慢慢散起步來。不多會,他就瞧見常莎帶著一個銀色金屬頭盔,輕鬆地坐在椅子上,嘴巴還一張一合。
“曾經的誓言,星之所向,便是心之所向……”
稍稍停留了一會,他便讀出她在說什麼,或者是在唱什麼吧。
他繼續向前走,那個娃娃臉男孩麵前投影了一段運動3d視頻。隨著他手指隨意在投影上滑動,那段視頻正被快速的剪輯組合中。
當他打算繼續走到台子對麵時,突然聽到叮的一聲。
這聲音讓他回想起以前的研究所生活時光,夜宵全靠微波爐加熱。
然後他就看到一個胖胖的男孩走向一個微波爐造型的機器。總不會還有人把吃的做成作品吧,餘成彥不由自主的散發聯想。
讓他意外的是,裏麵並不是食物。那男孩拉開門後,從裏麵連連掏出了好幾個包裹。
這是快遞係統?
好有趣!
真想研究一下是怎麼工作的?
餘成彥按捺住愈發旺盛的好奇心走向中間,他已經大致有想法了。
通過繞圈一周的觀察,他多少了解了其他人的作品方向;同時,根據屋子的一些物品陳設,他推測出這間屋子之前應該是一間理化實驗室。
科技如何進步,進步背後的真理是恒古不變的。雖然他拿不定這個世界對知識的科普到了一個什麼階段,但是做一個有趣好玩的啟蒙作品,對於孩子來說,總不會錯。
一邊掃視台子上的物品,他一邊快速挑選出自己需要的材料。
銅導線 ,強磁鐵,似乎沒有電池。或者說這個世界的電池以他不認識的形態存在著。
核聚變發電技術民用很久,以前常見的化學電池,鋰電池估計已經進了故紙堆,也許在曆史博物館裏才能看到。
新的石墨烯電池看起來非常便宜,隻需要0.99生存券。他利用腕表在商城裏下了訂單,又開始尋找第二項製作的材料。
在一排的化學藥劑中,他挑好了三種白色的的晶體粉末和99%的酒精。將所有材料集中在一塊後,他聽到了叮的一聲。
打開那個像微波爐似的快遞箱,裏麵放著兩隻包裹。拆開來,一隻是圓柱形的石墨烯電池,另一隻則是做成水滴狀的100ml 玻璃瓶。
找了一處空的實驗台,餘成彥開始動手做想好的作品。
先將強磁鐵吸在電池的負極,然後放在一旁。拿起鉗子,手指靈活地將銅導線對折成心形,底部繞成環。麻煩的步驟做完,剩下的就非常簡單了。
他把銅線套在電池上,尖端與正極接觸,環與強磁鐵接觸。將它們放在平台上,一鬆手,銅導線輕巧快速地轉動起來。
如此簡單,如此單調,確像是具有某種魔力,立刻吸引了他的目光。
餘成彥盯著那個不停轉動的線圈好一會,心底不由浮起自己少時的記憶。
在一間簡陋的教室裏,來支教的年輕男老師為了讓他們這些農村孩子了解什麼是科學,動手做了這個電動機。而他就是被這個最簡單的單極電動機引入了物理的殿堂。
將電動機推到一側,他開始做第二項作品。
幾種分量不同的白色粉末分別化入水中消失不見。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它仍然是一杯澄淨的水。
反複幾次確定了各自的溶液比例,他將它們倒入了水滴瓶密封起來。可惜時間不夠充分,不然萃取後的溶液做出來的效果會更好,他隻能寄希望材料本身的純度能夠盡可能高一點。
輕微椅子拖動的聲音不斷響起,房間重新躁動起來。
看來其他人也做好了自己的作品,餘成彥再次檢查了兩個成品後也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