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懷瑾握瑜——周公瑾(1 / 3)

第七卷 懷瑾握瑜——周公瑾

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菏榮任,統禦兵馬,誌執鞭弭,自效戎

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

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誌未展,不複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

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采,

瑜死不朽矣。

疾困與孫權箋——周瑜

千年之前

千年前的月光,一如皓雪輕雲般的明亮,不必言羽扇綸巾,懷瑾握瑜,亦不必歎淺笑如

風,劍影若虹,那些在江東翻卷了千載歲月的恩怨情仇,早已隨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消散,沉

寂。

唯留半卷殘詩,數枚落英,一葉空船。

長河月落,千江月,

九重天外,離恨天。

逃不過此間少年



那一年楊花飛絮,不問天涯路遠。

那一年霜冷長空,何歎烽火狼煙。

鴻雁聲斷,杜鵑啼血,雨碎驚弦。

星暗月沉,蒼石衰草,暮雪輕寒。



廬江的星月,縹緲如同九霄之外的雲霧輕煙,鄉間故裏,是兩個躊躇滿誌的少年。一樣

的英氣灑脫,智勇雙全,一樣的胸懷中原,心比金堅。

“公瑾,我想廓清天下,還百姓一片安寧。”抬首仰望天空的少年眼中充滿了憧憬。

“伯符,我素知你誌向,雖我渴望兩袖清風,天地自由,但隻要你一句話,我定助你一

臂之力。”一身純白色長衫的少年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那一笑,如雨若詩,雲淡風輕。

望著白衣少年安靜淡雅的臉龐,黑衣少年輕輕歎了口氣:“公瑾,這樣的亂世,讓你跟

隨於我南征北戰,實在是與你所願相違。”

“伯符,你的誌向,便是我的誌向。”白衣少年的溫潤儒雅的目光刹那間變得堅定不移

,沒有猶豫。

“公瑾,得你相助,我,無以為報。”似有晶瑩的水光輕輕泛起在黑衣少年的眼角,聲

音帶了些許的哽咽。

“伯符,君子之交,何言‘報’字?”白衣少年淡淡的笑容中是無盡的真摯。

時逢亂世,烽火連城,狼煙四起,周瑜與孫策為摯友,交往甚密。孫策父孫堅兵伐董卓,

家小移居舒縣,周瑜讓出宅院供孫家居住,並登堂拜見孫策之母,兩家有無通共,且廣交江

南名士,聲滿天下。

“公瑾,父親又要出兵,我很擔心在家的母親。”

“放心,有我照料。”

“公瑾,這次的戰役很艱難,不知能不能打贏。”

“伯符,無論能否勝利,我都在你身邊,助你到底。”

“唉,又是一年,天又冷了。”

“伯母大人的寒衣,我已送到府上了。”

“公瑾,謝謝你,隻有你想得周到。”

“與君相隨,同生共死。”

與君相隨,同生共死……

當並肩,已成為一種習慣。

江潮滾滾,岸邊浪花飛濺,擊碎了飛揚的柳絮、田間的青煙。七弦琴的音律,從淡淡的

薄霧水氣中氤氳開來,彌散成一片似曾相識的夢境。

“公瑾,你的琴聲,沉靜如同月夜長河。”

“伯符何不來同奏一曲?”

指尖不停,依然輕巧瀟灑地撥動著琴弦,輕輕地召喚著身後一襲如同暗夜般玄色披風的人。

孫策緩緩上前,自懷中取出一支玉簫。

簫聲配合著琴音,悠遠而空靈,戰亂四起的年代,誰也不知道下一次太陽升起時,會是

怎樣一種境地,隻願時光在此時此刻凝固,將這一份美好延續下去,唯有此情此境,才是永

恒。

硯山星落,破虜難求,漢水泣淚,壯誌未酬。

初平二年四月,孫策父孫堅,率軍攻打劉表,追其部下黃祖至硯山,中暗箭身亡。

恨,如同洪濤般決堤,連淚水都來不及,那個一身黑衣、玄色披風的少年,靜靜地佇立

在父親墓前,一立便是幾天幾夜,默然如同一座雕像。沒有察覺到,不知何時,那個素衣輕

袍的少年已來到身後。

“伯符……”

黑衣少年略略轉了轉頭,卻沒有說話,仍是望著父親的墓碑,淚已幹,卻靜默得如同一

座雕像。

“伯符,無論如何,還有我,還有兄弟。”

“公瑾……”

兄弟,一個那麼溫暖的人,當一切都變得黑暗而無助時,隻要還有兄弟……

默然半晌,黑衣少年終於堅定地道出:“我要繼承父誌,還天下一個盛世太平!”仿佛

是在對著身後的白衣少年說話,卻沒有回頭,又仿佛是說給目中的父親,亦或站在墓前的自

己,更像是說給天下。

年少的將軍眼裏,已不僅僅隻有恨。

“伯符,我,定會在你身邊。”仍舊是那句溫暖而堅定的話,就如他的名字一樣,懷瑾

握瑜,他的人也如同一塊無瑕的玉,淡然的,溫潤的,不一定掀起驚濤駭浪,卻始終會在最

需要的時候,發揮著自身的溫暖。

我,定會在你身邊。

可是伯符,多年以後,你,卻已不在我身邊……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

你一舞劍起,遮半世流離,我為你把盞。

你傾盡天下,撫三生石刻,我伴你聽弦。



明眸善睞,蕙質蘭心,神若秋月,氣似幽蘭。

當看到這個安靜得如同散發著淡淡清香氣質的空穀百合般的女子時,公瑾感覺得到,自

己的心輕輕地動了。

早已習慣了連年征戰,兵臨天下,原本以為再驚心動魄的戰局也不能驚擾半分,而此時

,麵前站著這個宛在水中央的女子時,他的心弦真的輕輕地被撥動了,就如同當年江上曾經

撥動過的七弦琴一般,彌漫的水氣中,夢境逐漸變得真實。

她告訴他,她叫小喬。

“小喬……”他若有所思地念著。

百萬軍中,他是那個神采飛揚英俊瀟灑的將軍,而她是那個身在閨中不諳世事的少女。

世人皆知,喬國老的兒女——大喬和小喬,是舉世無雙的美人。

大軍入城,將這二女據為己有,是一種占有的宣誓。

“公瑾,這二人都是千金難睹芳容的絕代佳人,我娶大喬,你娶小喬,咱兄弟二人親上

加親,你看怎樣?”

“伯符……”

“怎樣?”

“……好”

是一場為了占有的婚姻嗎?還是一見鍾情?這其中,誰擁有了誰?誰又愛上了誰?那麼多參不

透的情,許不盡的諾言。

隻是在見到她的那一刻起,便為她臣服。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唐)李端《聽箏》



一曲驚弦,座下皆歎,卻寧願故意誤彈幾個音符,隻盼你回頭一顧。

別人或許聽不出,可這琴音的韻律,你懂,隻願那目光交融的刹那,我的心,你也懂。

紅燭搖曳,玲瓏剔透的隔窗前,永遠凝立著那樣一個女子,靜靜地看著大軍進城,穿街

過巷,靜靜地看著他一馬當先,英姿勃發,靜靜地看著他在馬上不經意地一回眸,三生石上

的印記刻在了她心裏。

他下馬,轉身,純白色的披風瀟灑地飄揚在風中,形成一道絕美的風景。

然後她看到,他走上前來,輕輕地為自己披上大紅的嫁衣。

她隻是看著,她隻能看著,可是很多時候,能看著,便已足夠。

仰起頭,是他溫暖的目光。

為誰心動?為誰傾城?為誰癡狂?

自此,她喚他周郎。

周郎……

夢裏醉倚紅樓,誰伴誰長久?

一眼萬年

萬年,不過是滄海桑田,海枯石爛,不過是一世白頭,望眼欲穿。

隻是望穿了秋水,長相思,長幾個夜晚?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等我白頭時,你還在不在?

一簫離恨斷天涯



你說長河落日,並髻飲馬,而今三兩空弦,難數歸鴉。

你說雁過無痕,沐雪清茶,而今一抹玄袂,彈指刹那。

你說長亭一賦,醉了朱砂,而今一宵冷雨,滴碎琵琶。

你說鐵馬金戈,傾盡天下,而今燈影落盡,曲終無答。



若知那一別竟成永別,當初,又怎會離你半步?

多少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周郎獨自一人,庭院徘徊,長歎。

“將軍,夜涼了。”如水的夜色中,小喬遞上一件披風。

“夫人……”轉身,執起妻子的手,公瑾眼中的目光卻是難解的憂傷,“你的姐姐,她可好

嗎?”

“她……”小喬轉身,落下幾滴帶著朱砂的淚,“她,怎麼可能會好……”

“是啊,伯符走了,她怎麼可能會好……”

建安五年,孫策率兵狩獵,駕上等良駒寶馬,一馬當先,風馳電掣,彎弓搭箭。

箭如流星,向著獵物嗎?不,同時,也有流星般的箭,向著他自己。

刺客,集畢生之力,一擊必殺。

要躲已來不及,任那流星般的羽箭穿透自己的心髒,鮮血如同夕陽下天邊難以揮散的

雲霞。

縱橫一世,不想,竟會終結在刺客手裏。

殺人無數,早料到,此生必難逃一劫。

隻是還來不及,還來不及……

榻前,是年幼的弟弟,仲謀。

仲謀,這一切,便交給你了。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公瑾,公瑾……

澄澈的月,皎潔如同江東的長河,在碧空落盡的天幕下,慘淡地散發著耀耀清輝。

公瑾轉身,仍握著妻子的手,本以為,我們四人,會相伴終老。

伯符,你走了,留下的擔子,好重。

不論怎樣,我公瑾,士為知己者死。

狠下心,這一生,不再回頭。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一江愁,恩怨落遠帆。

一身恨,冷雨打絲弦。



初遇那個江竹樓上,一身輕袍綬帶、手搖折扇、肆意撫琴的男子時,公瑾切切實實地感到自

己的心緊了一下。

對麵江濤滾滾,而麵前的男子,眼中卻是雲淡風輕的泰然,那一份淡雅從容本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