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桂林失守,頗受譏評(1 / 3)

第十三章 桂林失守,頗受譏評

一、醞釀第二次反共高潮

一九四〇年,是白崇禧從中間立場走到反共方麵的一年。

二月二十七日,蔣介石在柳州會議閉幕後,宣布白崇禧在桂南會戰(即爭奪昆侖關)中督率不力,予以降級處分。四月二十日,蔣介石即下命令,撤銷桂林行營,白崇禧回渝任副總參謀長及軍訓部長本職。

張治中在他的回憶錄中,承認這兩事都是出自他的建議,目的是要“嚴明賞罰”、“提高統帥部威權”。(《張治中回憶錄》,第二九七頁。)就筆者看來,張文白的這個建議,是出自蔣介石本人的麵承身命,張氏不過奉令辦事而已。白崇禧曾對我說:“蔣介石左右有些人善於逢君之惡。”是不點名地指責張治中。

白崇禧失掉了桂林行營的陣地,對國共關係和西南抗日軍事的影響太大了。

周恩來與白崇禧有一個君子協定,即中共不在廣西發展組織。桂林行營一撤銷,形勢立刻有變化,於是中共南方局於一九四〇年六月恢複中共廣西省工委。同時,國民黨兩大特務係統——中統、軍統也積極向廣西開展工作。兩年後桂林發生“七九”反共事變,實以此為契機。

蔣介石為什麼把白崇禧調回重慶?一句話:實際為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做準備。

第一次反共高潮,發生於一九三九年十二月,首先是閻錫山在山西對以共產黨員做骨幹的新軍突然進攻,接著於一九四〇年初,國民黨第九十七軍朱懷冰(1892—1968,中將銜。曾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後曾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參謀廳第二局局長,第六戰區政治部主任等職。抗戰期間被稱為與八路軍製造矛盾的“摩擦專家”。)進攻八路軍總司令部。在這一次高潮中李宗仁、白崇禧站在中間立場,白崇禧甚至授意李任仁積極吸收進步人士入廣西建設研究會,借此以表明他的開明進步作風。

以武漢失守為起點,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側重在敵後發動運動戰和遊擊戰,由於日寇集中兵力來控製點線,因此點線以外的廣大地區就落在八路軍和新四軍手中。蔣介石看見共產黨的軍事勢力發展太快,憂心忡忡,引為心腹大患,於是處心積慮地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

白崇禧回重慶後,蔣介石即派他同何應欽與周恩來、葉劍英就八路軍新四軍的作戰區域進行協商,意欲把中共軍力限製在一定範圍之內,蔣介石的意思是要八路軍全部調到黃河以北,而新四軍則調到長江以西。這兩者均使中共不能答應。因此,久久不能達成協議。

到一九四〇年七月十九日,蔣介石驀地通過何應欽、白崇禧向周恩來、葉劍英提出《中央提示案》,硬性地規定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和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調到冀察兩省和魯北、晉北地區,非奉命令不得越出境外活動。另外,決定第十八集團軍編為三軍六師,新四軍編成兩師。這《中央提示案》準備強加於人,沒有商量餘地,中共方麵當然不能接受。

十一月九日,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兩位總、副司令及新四軍葉挺、項英正副軍長以“健”電答複何應欽、白崇禧,具體地指出:“國內一部分人士在策動所謂新反共高潮,企圖為投降掃清道路。欲以所謂中日聯合剿共,結束抗戰局麵,以內戰代抗戰,以投降代獨立,以分裂代團結,以黑暗代光明,其事至險,其計至毒,道路相告,動魄驚心,時局危機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同時為了顧全大局,挽救危亡,朱、彭、葉、項在電中允將新四軍江南部隊北移。

由於白崇禧參加蔣介石所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隨而影響了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地位。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成立,事前周恩來與白崇禧在從武漢撤退南下途中談過這個問題,取得白崇禧的充分諒解。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中,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在桂林中山北路一三八號宣告成立。該處主任李克農去訪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彼此談得很好,李克農坦率地表示共產黨在廣西旨在支持廣西團結抗戰,不幹涉廣西內政,不挖廣西的牆腳。自此以後,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與廣西當局關係融洽,合作無間,到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十二日,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通知八路軍辦事處必須於本月十九日前結束。十分明顯,軍政部發出這樣的通知,何應欽事前是征得白崇禧的同意的。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楊東蓴主持的廣西地方幹部學校宣告停辦。

這一年,是白崇禧在國共兩黨關係上從中間立場走到反共方麵的轉折點。所以有此轉變,與桂林行營的撤銷有其不可分離之關係。

二、毛澤東認為對白崇禧不可視同一律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部隊九千餘人,依照軍事委員會指定的路線北移,開到皖南涇縣太平間茂林村地區,被顧祝同、上官雲相指揮的部隊七萬餘人包圍,新四軍被迫自衛。至十四日,新四軍大部壯烈犧牲,僅千餘人突圍而去。軍長葉挺被俘,項英副軍長陣亡,此即曆史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一月十五日上午十時半,何應欽召集白崇禧、張治中在總長辦公室舉行臨時會報,研究皖南事變善後辦法。軍令部對此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明令撤銷新四軍番號;一是不撤銷番號,任其渡江北上,以觀其動態如何,再作處置。張治中主張用第二案,白崇禧則主張以甲乙兩案呈請蔣介石裁決。蔣介石終於采納甲案,於一月十七日以國民政府下令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新四軍番號,並將軍長葉挺交付“軍法審判”。

一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對皖南事變發表談話,指出皖南事變僅為國民黨反動派反共投降大陰謀中之一個步驟而已,全國人民應亟起製止。同時向國民黨政府提出懲辦皖南事變禍首何應欽、顧祝同、上官雲相……

值得注意的是,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發出臭名昭彰的“皓”電,為“皖南事變”製造輿論,以後在軍委會討論處置新四軍方案時,他一直以強硬派姿態出現。為什麼中共中央沒有把他列入禍首名單呢?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毛澤東在《關於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總結》作出了解答,他說:“上次(反共高潮)居於中間立場的桂係,這一次雖然轉到反共方麵,卻和蔣係仍然有矛盾,不可視同一律。”於此可見中共統戰手法的巧妙。

因此,由延安派來的劉仲容,依舊在嘉陵新村李子壩八號白公館工作,他經常與曾家岩五十號八路軍重慶辦事處保持密切接觸。由於劉仲容富有地下工作經驗,戴笠統率的軍統特務,始終沒有抓到他的把柄。

白崇禧在“皖南事變”中讓蔣介石充分地利用了一下,事後即冷置一旁,不加理會。白氏深感抑鬱,特遷居壁山西溫泉別墅。壁山為軍訓部所在地,部務由次長劉士毅全權負責,所以白崇禧樂得整日與其子女戚屬在自建溫泉泳池遊泳,他此時頗有點息影林泉的味道,幾乎忘了江淮河漢之間還有炮火連天的抗日戰場。

三、前方將士奮戰,白家壽宴鋪張

一九四二年,蔣介石派熊士輝訪美;一九四三年,蔣氏又派何應欽赴印度慰勞駐印軍。白崇禧顧影自憐,頗有斯人獨憔悴之感。

一九四四年二月十六日為白崇禧的母親馬老夫人的九十壽誕。白氏先期回到桂林,準備大事慶祝一番,而實際上是想借此表示消極。

蔣介石聆訊,特贈壽金一千萬元,並派總參謀長何應欽為特使,代表蔣氏前來祝壽。蔣介石對白崇禧施恩施惠,可謂至矣盡矣!

何應欽於二月十一日由重慶飛抵桂林,下榻疊彩峰的前桂林行營舊址。原本行營撤銷後,這裏便成立了軍委會桂林辦公廳,由李濟深當主任。到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日,蔣介石又將這個辦公廳撤銷,調李濟深回重慶任軍事參議員長,但李氏卻推辭不就。由於這裏便於防衛,白崇禧就利用它來招待何應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