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抗戰勝利以後(2 / 3)

五、猛力批評“官邸作戰會報”的指揮辦法

國共戰爭再次開戰以來,蔣介石在他的黃埔路官邸每日早晚兩次舉行“官邸作戰會報”,參加的有國防部次長林蔚文,參謀次長劉斐,第三廳廳長郭汝瑰、侍從參謀羅澤闓(1905—1987,國民黨中將。1949年,任第37軍軍長。奉命防守上海浦東地區。湯恩伯率部撤退前未通知,其部為解放軍所破,隻身到台灣。)等人。白崇禧的國防部長辦公室近在咫尺,蔣介石竟不邀其參加。因此,白氏對“官邸作戰會報”,最為不滿。

林蔚文謹小慎微,是個幕僚人才。劉斐跟白崇禧起家,他究有多大才幹,白崇禧一清二楚。所以白崇禧對蔣介石的“官邸作戰會報”,簡直是嗤之以鼻,他認為以此種方式指揮作戰,不打敗仗者幾稀?!

蔣介石的“官邸作戰會報”,總是在官邸的地圖室舉行。開始時,由第三廳長郭汝瑰報告前線戰況,隨問左右有什麼意見。最後,蔣介石即以口頭作出指示,侍參人員根據他的指示草擬電令,以“中正手啟”或“中正侍參”的電尾發出。

此種方式以最高統帥指揮前線部隊,往往因為時差不能捕捉敵軍的主力,並且使各級指揮機構失卻主動性而陷於麻痹狀態,失掉了它固有的機能與活力。

一九四七年七月,蔣介石電召李宗仁來南京,告以熊式輝請辭,擬調李宗仁為東北行轅主任。李宗仁說,他患胃潰瘍甚重,擬要求赴美就醫。蔣介石說,如果李答應去東北任職,可準假兩月赴美治病,先由白崇禧前往代理。白崇禧與李宗仁研究結果,認為蔣介石在東北指揮作戰的失誤,把兵力分得太散,進行防禦作戰,首先由全麵防守改為核心防禦。而後又由核心防禦改為重點作戰,依此發展下去,少有挽救希望。遂一致表示辭謝。過了一個月,即八月二十九日,蔣介石乃派參謀總長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回顧去年(一九四六)十二月二十六日,陳誠曾在國民黨片麵召開的國大代表招待會上宣稱:“將於一年內消滅中共。”大言炎炎,嘩眾取寵,現在他倒要親身到東北實踐他的諾言了。

六、魏德邁來華調查國民黨失敗原因

國共戰爭再起時,國民黨以五百萬大軍對共軍六十萬人。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七年六月,國民黨部隊減到三百七十萬人,而共軍則增加到二百萬。共軍在作戰第一年所取得的巨大勝利,使第二年度的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共軍轉守為攻,而國民黨軍則轉攻為守。

華盛頓當局看到蔣介石麵臨的局勢非常不妙,而院外援助蔣介石集團則認為杜魯門政府援蔣不力,新任國務卿馬歇爾屈服於共和黨國會議員的壓力,派魏德邁將軍訪問中國,調查國民黨在國共戰爭失敗原因。然後再圖挽救之道。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二日,魏德邁飛抵南京,國防部長白崇禧、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以及翁文灝、俞大維(1897—1993,母親是曾國藩的孫女,與蔣經國是親家。1925年成為第一位在德國著名的數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的中國人(華羅庚是第二位中國人)。1933年,他擔任兵工署署長並兼任兵器教官。陸軍中將。1946年5月,任交通部長。1954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防部長”。)等前往機場歡迎。二十三日,魏德邁由司徒雷登大使陪同去黃埔路官邸拜會蔣介石,告以此次來華,純為了解國民政府在與共軍作戰中失利的原因,準備先到各地廣泛調查,然後再回京陳述意見。

七月二十四日,白崇禧約魏德邁到南京大悲巷雍園一號私邸晚餐。飯後,兩人對南京政府麵臨的軍事形勢作了長談。魏德邁主要是聽取白崇禧的意見。白崇禧說:一年來的作戰經過證明了蔣介石在軍事上指揮無能,現在戰爭的特質,是爭取時效。蔣介石以最高統帥指揮到軍級甚到師級部隊,使各級指揮係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這是其一;次為蔣介石的戰略思想,偏重防禦作戰。以有限的兵力,平均分布於廣大戰區,殊不知兵力愈分則愈弱,戰線越拉就越長,共軍針對國民黨軍此一弱點,因而發展其“以麵製線,斷線孤點”的戰術,隨時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國軍孤立的據點,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戰局發展至此,應由蔣氏獨負其責。

蔣介石不邀白崇禧參加“官邸作戰會報”,後者心懷不滿已久,此時傾吐其滿腹牢騷,魏德邁認為語中肯綮,與有同感。魏德邁說,去年夏初,國軍以五比一的優勢,超過共軍,僅僅在一年中,戰略的主動,便由政府方麵轉到共軍手中,孰令為之?孰令致之?最高統帥當不能辭其責任。

八月二十二日,在魏德邁視察完畢以後,蔣介石舉行茶會招待魏德邁,令各部會主官在會上介紹中國當前軍事、經濟、文化、社會情況。結束時,魏德邁向蔣介石提出要求,請蔣氏舉行另一茶會,以便他發表訪華聲明,蔣氏答應了。

八月二十四日,魏德邁在下午四時於蔣介石官邸舉行的茶會上,發表了一項語氣嚴肅的聲明,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雖因連年戰爭和革命,受到削弱和破壞,但仍擁有為其自身之複興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質資源,這種複興,有待於令人振奮的領導。”

在場的國民黨政府五院院長和各部會主官聽了魏德邁的這一席話,都認為措辭對蔣介石含有極端輕視與侮蔑之意。魏德邁在接替史迪威以後,原來以幫蔣著稱的,現在居然說出“有待於令人振奮的領導”這樣大不敬的話,豈不是匪夷所思嗎?!

對此,特別緊張的是蔣介石。他在八月二十五日召見司徒雷登的私人顧問傅涇波時說:“魏德邁將軍在《聲明》中有中國需要‘令人振奮的領導’一句話,是不是美國真想逼他下野?”蔣介石對此語耿耿於懷,在這裏已經充分暴露無遺了。

七、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

一九四七年四月,宋子文把行政院長讓給張群,一時無事可做。十月三日,蔣介石任宋氏繼羅卓英為廣東省政府主席。十一月十七日,蔣介石又給宋子文以“廣州行轅主任”的頭銜,顯然有把兩廣交他經營之意。

白崇禧與宋子文素來莫逆,特電賀宋子文兼廣州行轅主任職,並請其銳意經營兩廣,鞏固後方。電雲:

兄望重首揆,遠牧南國,至為欣賀。粵誌為革命根據地,兩廣重心所係。今日中原戰禍已深,唯嶺南尚稱安定,得吾兄主持軍政,一反向日內重外輕之勢,能不快慰!嗣悉吾兄政綱,首重剿匪,扼要之論,無任欽佩。匪患不息,則一切建議誠無從著手。昔日兩廣民政各有巡撫,而軍事則統於總督;今日粵桂雖各有主席,而軍事亦應統於行轅。蓋粵桂毗連,息息相關,唇齒相依,不分彼此。希理行轅統一指揮,充實兩廣保安團隊,或更加以國軍,應剿者剿,應撫者撫,不出一年,兩廣可無匪患,然後京滬之遊資,華僑之外彙,可招而至。至於經濟建設,弟以為兩廣宜合而不宜分,廣東之將來在工商,廣西之將來在農產,兩省相反而相成。即以今日而論,廣州之仰給於西江者不獨糧食,即日用之木料、燃料、油脂、皮革,亦皆由桂運粵。桂省農產雖不及川湘之富,然因人民儉樸,故成本極低,雖產量不豐,尚可有餘以濟粵,若能科學增產,必可大量輸出。唯戰後困於金融周轉,農村日就萎縮,成本日高,因之民生日苦,匪患日深。若吾兄能運用粵之遊資,辟桂之地利,桂出原料,粵製成品,則兩省經濟合為一體,定可自給。民眾無饑寒之虞,然後可以武力自衛,雖有共黨,亦無從滲入矣。一得之見,祈為詳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