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王後、太子很聖明,可惜早早死了。怎麼死的,不得而知。這麼年輕,還一塊或者相繼死亡,相信不是正常死亡,聖明的人一般不長命。聖明對別人產生威脅,威脅令人坐臥不安,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是利益,是自己的一切。從單個人或單個家庭出發的利益點決定了內訌不斷、一盤散沙。當時人們普遍的心理認知是擁護原有的王,而不是國家。國家的大一統概念還沒有成熟。在王英明的時候,大家發揮出了超乎常理的力量,當王不英明的時候,大家又心裏怨恨,沒有大動靜,但是起碼會消極怠工。人活著,為了啥,每個人的人生都在思索。幾千年來也沒有最理想的答案,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答案。在曆史的轉折點,人生的走向往往會偏移,都是因為選擇,選擇本心的不管成就多大,最終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選擇跟著形勢走的,最終的結局都不會太好,因為形勢往往會發生變化。
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王子朝很受寵愛,王打算立他為太子,可惜決斷力不夠,沒有當機立斷,公元前520年自己先死了。王死,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王位空虛,沒有確定誰來坐。
其實,人生就是在創立規則、遵守規則和打破規則中不斷反複的。創立規則的人很少,因為創立的規則需要大多數人擁護,那麼必須創立規則的人具有權威性;破壞規則的人也很少,因為破壞規則的人也需要多數人的擁護,那麼也需要破壞規則的人具有權威性。破壞和創立永遠是一體的,破壞舊規則的同時要創立新的規則,否則人們會無所適從。大多數人都在在別人製定的規則內生活,稍有逾越就會受到處罰。規則就是權力,哪怕是約定成俗的規則。心是規則的載體。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都是自己丟的,不是別人拿走的。心在外界的表現就是麵子,中國人重麵子,其實是重別人的心。士為知己者死,知己在於知心。工作是自己幹的,麵子別人給的。在自己幹活很辛苦,怨聲載道的時候想一想,別人怎麼想?永遠想著別人的人,被人終究會想著你。永遠隻想著別人的人,別人永遠不會想著你,隻會欺負你。因為每個人都想不平凡,不平凡的具體表現就是高人一等,高人一等就得壓人一頭。總是為人著想,暖了別人的心,冷了自己的心,別人還認為是應該的。
世界充滿規律,誰發現了規律的秘密誰就成功,規律的秘密就是可複製性,尋找規律的方法是提煉。
世界充滿選擇,誰發現了選擇的秘密誰就成功,選擇的秘密就是獨特性,尋找選擇的方法是創新。
世界充滿鬥爭,誰發現了鬥爭的秘密誰就成功,鬥爭的秘密就是把握度,尋找度的方法是權衡。
周景王不知道王位的繼承也是有規律的,不當機立斷做好選擇,鬥爭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