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春將暮、明朝事(1 / 2)

翁同龢被罷免的消息很快傳到杭州,誌淩猜想京城定是事務繁多。他想,自皇上變法以來,每一道頒發下來的上諭,在有心人的阻擾下,大多成了空白紙一張。

他甚是擔憂載湉,所以他想回京一趟。正好他也有一年有餘未回京,便趁這次回京去看看載湉和鈺舒。

如此一番打算之後,次日,他便交代幾句,接而回京述職去了。

這日早朝,載湉見誌淩也站在朝堂之中,頓時心中甚是喜悅,衝他微微一笑,問了他幾句在杭州之事,便說等下禦書房再詳談。

散朝之後,誌淩還未趕去禦書房。正巧看見袁世凱,就笑著迎上去,抱拳作揖,道:“袁大人,許久未見,可還記得誌淩?”見袁世凱似是不記得自己,便笑著又道:“當年杭州城外的一片樹林,袁大人曾救過誌淩,誌淩還一直等著宴請恩公呢!”

聞言,袁世凱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那夜隻是巧合,而下官也隻是說了一句公道話,算不上將軍大人的恩公。大人也不必記在心上,莫要折煞下官。”頓了頓,又問道:“大人這次是回京述職的?方才皇上說讓大人去禦書房,此刻定是等著大人,大人還是快去吧,莫要讓皇上等急了。”

說話之際,誌淩瞟到劉坤一走過來了,便對袁世凱道了別,往禦書房去了。

袁世凱看著誌淩的背影略笑了笑,轉身看劉坤一正朝自己這邊看來,便笑著走了過去,問道:“劉大人,可是在等下官?”

劉坤一看了誌淩一眼,一麵走一麵問袁世凱,“你是如何與他他拉誌淩相識的?老夫看你們方才相談甚歡,應該相識時間不短了吧?”

袁世凱笑道:“方才下官與將軍大人確實多聊了幾句,隻因下官曾經順手搭救過他。他一直銘記在心,總說要感謝下官,還說下官是他的恩人,下官見他為人甚是爽快,故與他多說幾句。”

劉坤一微微頷首,走了一段路之後,他突然對袁世凱說:“他他拉誌淩的妹妹就是珍妃,珍妃你知道吧,她可是向來和老夫女兒作對之人。老夫女兒慘死冷宮,雖然老佛爺說老夫的女兒做錯了事,但是老夫覺得這裏麵肯定有貓膩。”

他的女兒,袁世凱並不知情,便問:“大人這話下官不明白,大人的千金還曾經服侍過皇上?不過自古以來皇上的後宮佳麗三千,這後宮的嬪妃具體有多少,下官確實也不知。”

劉坤一歎道:“那是兩年多前了,老夫的女兒做錯了事,被老佛爺打入冷宮。後來她受不了冷宮裏的折磨,懸梁自盡了。”

說到這裏,他哽咽了一下,正色又道:“老佛爺隻說她犯了錯,說這個女兒不值得老夫記掛。可是老夫心中清楚,這定是後宮的爭鬥,才讓老夫的女兒枉送了性命。在後宮之中,唯獨珍妃聖寵不衰,老夫想女兒之死定和她脫不了幹係。”

袁世凱似是聽出他的弦外之音,略點了點頭,低聲道:“下官明白大人的意思,往後下官定會離這個杭州將軍遠點,他的盛情下官自然不會前去。大人對下官有提拔之恩,下官不會忘記的。”

如此劉坤一便放心了,對他點了點頭,笑了笑,和他一起往宮門走。

誌淩含笑走進禦書房,請安之後,載湉讓他坐下,他看著載湉,問道:“皇上這兩月是否總是睡不好,臣看皇上臉色不太好,可是最近變法困難重重?”見載湉未答,又道:“臣在南方,見皇上的諭旨一道道頒發下來,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所以臣便想著回京看看皇上。”

載湉微微頷首,苦笑一下,道:“太後黨頑固守舊,對朕發布的諭旨視而不見,他們唯太後懿旨是尊,根本不把朕放在眼中。所以才會如誌淩你看的那樣,一道道的諭旨下去都成了空白文書。”

誌淩勸道:“皇上,這變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它需要時間積累,臣見皇上有些急躁。臣理解皇上,這是皇上和臣一直等著的,這麼多年,我們所想的即將成功。這時千萬當心,臣擔心若是操之過急,後麵的路可能不太好走。如今,皇上身邊都是些新人,臣又遠在南方,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說起新人,臣想起一人,就是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他曾經搭救過臣,臣覺得他為人仗義,應該是個值得信任之人。隻不過,他是劉坤一引薦給皇上的,這有些讓臣顧慮。”

載湉點頭,道:“袁世凱雖然是劉坤一引薦的,但是他在練兵之事上確實有些出色。朕也有些欣賞他,其實他不僅是劉坤一引薦,他對李鴻章也是崇拜的很。所以他很有可能是太後黨的,朕不知他能不能相信。”

聽了這話之後,誌淩有些猶豫,他也和載湉有一樣的擔憂,他道:“如此,臣也不敢再說袁世凱的為人。他雖然救過臣,但是臣與他也隻是有過一麵之緣。他若是個正義之士,自然不會對李中堂有所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