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似的壽宴終於開始,禦膳房的宮人和廚子們於兩日前,便開始準備壽宴的各種菜品。
陳舒早已在清晨被斯嬤嬤找人,悄悄的替換了。而此時,她正等在斯嬤嬤的房中,焦急的盼著門口。不禁在房間裏來回踱步,等著高林出現。
膳房裏的高林則在等著時間,等著王九成出現在膳房,他亦是心中焦急的很。此時,他竟然有些擔心王九成突然不來膳房,那麼陳舒想要上島,便不太可能了。
涵元殿的載湉,早起時,想起崔玉貴的話,不禁有些好奇。他不明白崔玉貴為何叮囑他,不要去壽宴。事實上,他根本就去不了。他想,此事崔玉貴分明就清楚,又為何要特意過來說一下。
還有,他說高林會來瀛台,這是真是假,載湉有些不解。可是,縱使他如何不解,他也隻能留在瀛台。
而此時他的身邊,除了王九成,別無他人。於是他叫來王九成,讓他去岸上看看。可是王九成又不能在宮裏穿行,所以他讓王九成去膳房。理由是,他在瀛台不需要宮人,讓王九成去膳房幫忙。
王九成當然願意,他本就抱怨島上太過於安靜,而岸上卻是歌聲鼎沸,他正想要去看呢。聽載湉如此說,連忙笑著點頭答應,臨走時,還說:“皇上,奴才會在午膳時,送來皇上的膳食,皇上等著奴才便好。”
載湉沒有說話,隻是看著手中的書本,微微點了點頭。見王九成高興的跑出了殿,便起身走向殿門,看著他上了岸。又往湖邊走了一段,看著對岸的熱鬧場景,想了一會兒,繼而轉身回了涵元殿。
他一直想不通崔玉貴的話,他覺得崔玉貴是想告訴他什麼,但是崔玉貴向來與他沒有多大的聯係。那麼他就不明白了,好端端的,他為何要來叮囑自己一句。
他帶著疑惑不解的心走進寢殿,坐回椅上,又拿出當年的那張紙,看了一會兒,喃喃自語,“舒爾,你若在我身邊,你定會知道崔玉貴說的是什麼意思。因為你跟我說過,崔玉貴與高林之間的事,被你知道了,所以他有把柄在你手中......”
說到這裏,他突然停下,緩緩起身,驚道:“難道真的是高林,可是高林早在聯軍攻城之時就已經離開皇宮了,今日又怎會突然出現在宮裏。可是,崔玉貴明明說了高林今日會來瀛台。”
他一麵緩緩踱步,一麵自言自語,“高林,高林當年離開皇宮,他當年為什麼離開皇宮。那個時候他應該知道舒爾被殺,所以才離開皇宮。可是舒爾,她或許還在宮外。”
他已經猜到高林和陳舒在宮外,他篤定,高林若是今日來瀛台,那麼,一定是告訴他,關於陳舒的事。所以此刻,他靜等著,等著時辰,等著高林。
等在房間的陳舒,見高林遲遲未到,便去了禦膳房,見高林正與斯嬤嬤一起忙著,便走上前,低聲道:“那個王九成為何還沒有過來,我在房中等的有些急,所以過來看看。”
高林笑了笑,往一旁走了幾步,低聲道:“快到午時,這邊壽宴開始上桌了,估摸著王九成快來了,夫人你就再耐心等一會。”又看了一眼膳房的人,見大家都在低頭忙活,便湊近陳舒耳邊,低聲道:“夫人放心,該放的東西,我已經放了。”
陳舒看了他一眼,見斯嬤嬤衝自己笑了笑,便沒再往下說。站在高林身旁,幫他打著下手,為了不讓膳房中的其他宮人看出破綻,她一直低著頭,認真的幹活。
過了一會兒,走進來一位太監,正是王九成,他徑直往斯嬤嬤身邊一站,笑著問:“嬤嬤,今日皇上的膳食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聽說載湉的膳食,周邦榮連忙走過來,笑道:“王公公,今日太忙,皇上的膳食還沒有準備好,你坐一會。等我做好了,叫你。”頓了一下,瞟著王九成,問:“今日老佛爺大壽,皇上沒有去壽宴麼?”
王九成搖頭笑了笑,坐到牆邊的椅上,歎道:“老佛爺不想見到皇上,皇上也不想去老佛爺壽宴,去了反而惹得老佛爺不快。所以皇上就說龍體不適,隻在寢殿休息。”
陳舒低著頭,聽到這話,不免心中一驚,又痛又酸,卻又不敢流淚。隻安靜的站在一旁,默默的幹活。
高林瞟了她一眼,低聲道:“若是不適,不如去房中休息,等時機到了,我自去叫你。”
為了多聽一點關於載湉的消息,陳舒是不會再回房中的,她隻想站在一旁,聽著王九成說話。因為他是載湉身邊的宮人,那麼他對載湉的事知曉的最多。如此好的機會,她怎能走開。
所以她對高林搖了搖頭,說自己沒事。
周邦榮看著王九成,嗔道:“王公公,你說話當心一點,今日是老佛爺的壽宴,還是不要惹得她老人家不快。主子們的事,我們作為奴才,還是不要隨便議論,以免惹禍上身。”
王九成正要答話,卻聽陳舒說:“王公公說話挺有趣的,看來是服侍皇上,服侍出門道來。皇上若不是龍體不適,那無論如何都會去老佛爺的壽宴。全天下可都知道皇上是忠孝之人,又怎會有意說龍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