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道就是白喜街。
據說以前那裏沒開發之前,就是一片墳地。
黃泉道那塊是去墳地的必經之路,等於是人這輩子最後要走的一段路,所以慢慢地就起了個黃泉道的名字。
後來幾年,城市大開發,就把那地方給囊括了進去,墳也平了,地也賣了,就蓋成了一條商業街。
但是因為這地方是從墳崗子改建來的,所以知根知底的人都嫌這地方晦氣,沒人肯買這裏的商鋪。
不過這也有這的好處,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形成了喪葬一條街,而且生意還相當的好。
我以前在醫院的時候就聽人說過,這地方不僅白天熱鬧,就連晚上也不消停。
白天活人鬧,晚上死人鬧。
所以這地方,還是少去為妙,尤其天黑以後。
上次我一不小心溜達到了這兒,還把自己嚇得不輕。
眼見這會兒已經快黃昏了,我心裏就感覺到一種不踏實,於是趕緊打了個車,到了黃泉道這個地方。
這會兒太陽還沒完全下去,但是這裏已經沒有白天那麼多人了,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白天活人鬧,晚上死人鬧的傳聞來。
換了以前,我肯定不信這些東西。
但是現在,尤其是經曆了這幾天的事情,已經由不得我不信了。於是我趕緊沿街找下去,想在天黑之前找到黃泉道十八號那個地方。
好在現在的街道都有門牌號,我不用挨個打聽。
我順著白喜街一號,一路找下去,直到找到十七號的時候,就找不下去了。
因為十七號之後,就是十九號。
竟然沒有黃泉道十八號!
白喜街就是原來的黃泉道,它沒有十八號,就意味著黃泉道沒有十八號。
那我上哪兒去偷一個十八號出來啊!
我一下子就蒙了,沒想到事情會這麼不順。
眼見天已經蒙蒙黑了下來,我心裏就開始變得焦躁起來。
這會兒我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於是就找人打聽黃泉道十八號的位置。
可是每個人聽說我要找黃泉道十八號之後,臉色都會突變,而且都會用一種十分奇怪的眼神盯著我。
我被他們看得心裏發毛,再想問他們知不知道的時候,人早就溜了。
很快,天就已經黑了下來,我依然還沒找到黃泉道十八號。
天黑以後,也就短短幾分鍾的時間,整個白喜街上連個人影都沒了。
昏暗冷清的大街上,隻能聽到呼呼的風聲,刮得我心裏頓時就是一毛。
最後我隻能把整條街翻了個底朝天,一個一個的看,可是最後也沒能找到黃泉道十八號。
我想再打先前那個號碼,已經不通了。
為了找那個蠟皮臉,我一整天幾乎水米沒沾牙,到了這會兒,就有點兒扛不住了,就靠在一座大門前休息。
眼見天已經黑了上來,我以為這裏就算沒人,也至少會亮燈。可沒有想到的是,這地方居然掌起了燈籠,而且是那種紙燈籠。
我詫異地打量了一下,才發現靠著休息的這座建築與眾不同。
這是一棟稍顯老式的建築,青磚灰瓦,格局也很特別,不像是民宅。
仔細看了一眼,我就有點兒恍然,這應該是一座古廟。樣式雖然古舊了一點,但沒有破落,看樣子一直都有人照應。
看到這兒,我腦子裏忽然就冒出個念頭來:這裏不是商業街嗎,怎麼會有一座廟在這裏。
想到這裏,我下意識地順著大門口朝裏麵望了一眼。
就見成排的紙燈籠,從門口一直蜿蜒進去,照亮出一條昏黃暗淡的小路來。
但是大門裏的那些燈籠,全都是白色的。
這麼多白色的紙燈籠堆在一塊兒,給人一種很詭異的感覺。
燈籠的盡頭已經延伸進了那座廟的正殿,從我這個角度看過去,裏麵的情形十分地模糊。
看著這排紮眼的紙燈籠,我心裏忽然就冒出了一股想要進去看一看的衝動。
想著,我就已經站起身來,邁步就進了那座廟。
進來之後我才發覺,這地方跟我以前見過的寺廟都不一樣,沒有覺得祥和安寧。
反而有一種毛骨森森的感覺。
尤其是那成排的燈籠一晃,就讓我感覺陰風撩動,鬼氣森森。
進來之後我就有點兒後悔了,覺得剛才的決定實在是太冒失了,尤其是這地方這麼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