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70|番外(1 / 2)

尚曆三百一十八年秋,華京。

張婆今日起了個大早,簡單打理了下便急急忙忙往城西方向走。她平日裏是個以賣香粉為營生的,順帶給人牽牽線,賺取些保媒錢。從事這行當的一般還有個正式名頭,叫私媒。

今日她趕得這般急,完全是因為城西那富貴人家地兒出了兩樁大買賣。

一則是那安國候。說起這安國候可了不得,年紀輕輕,不過二十有五已位極人臣,重點是至今尚未娶妻。關於這個就得牽扯到四年前的那場動亂了。

四年前,西南軍造反,直接導致了先皇歸天等一係列動蕩,對華京世家名門造成的影響完全不亞於建元五年的那場動亂。說起來四年前的事兒基本就是建元五年埋下的隱患,不過對於這些張婆倒不是很清楚,但是作為一名常年遊走於世家給人牽線的媒婆而言,有哪幾家勳貴因此覆滅她還是一清二楚的。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發動造反的泰安候府,泰安候作為第一戰犯,造反失敗的下場就是整個家族被徹底夷平,株連九族,當年在華京風光無限的杜家人徹底滅跡。

也因著這個原因,朝中許多本來因著惠貴妃和泰康候的裙帶關係上位的官職瞬間就空了出來,一時之間朝中便湧現了諸多新秀,成功搶占了那些空出來的官位,這也間接促進了媒婆行業的發展——這麼多新官兒中未成家的可不少,而且這時候能上位的基本都是過了新帝眼的,前途遠大,絕對是京中大家閨秀們的夫婿好備選啊!

說來這惠貴妃也倒是算幸運了,和她那侄女一塊死在了泰安候造反前——關於這點張婆倒是聽到過些風言風語,說泰安候就是因為他女兒被殺了才造反的,不過對這張婆可就不敢多做猜測了,畢竟都是華京上流階層的秘聞。

還有許多被牽扯進去的世家,比如當年已經遭遇過一次滅頂之災的齊姓氏族。建元五年和敦親王一同造反的泰康候,也就是德妃他老爹,整個侯府都被鏟平,幸得建元帝是個心腸軟的,其他的旁係才得以苟活,連德妃這個直係親屬都得了機會潛伏下來,伺機發動了第二次反事。

但是新帝可就不是先皇那麼仁厚的人了,聖旨一落,泰康候的血脈親屬便被全部屠盡。

諸如這兩家一般下場淒涼的還有鎮遠侯史峰,史家人血脈單薄,史峰也就一個妹妹史馨如,嫁到了衛遠侯府。但隨著鎮遠侯的獲罪,史馨如也被株連,香消玉殞。

衛遠侯顧世安如今也是華京選婿大潮中的香饃饃一枚,這位雖已年過不惑,但家底豐厚,雖然一妻一妾皆因反案牽連,異母弟弟一家人更是鋃鐺入獄流放邊疆,但其子顧淮卻是立功封爵,一門雙侯,這意味著將來嫡子不會爭衛遠侯的爵位啊!

當然這話說遠了,因西南軍造反而元氣大傷的大尚朝經過四年的休養生息,如今已恢複了往日的繁華。難得的是,在先帝在世時伊摯不顯山不顯水的三皇子竟有著不錯的治國才能,當皇帝還當得挺有模有樣的。

張婆這廂想著,腳下已到了安國候府的門前。隻見偌大的侯府門口已經擠滿了準備上門搶得侯爺親事保媒的位置的媒人們,她臉上立即就透出些緊張來,忙擠進了人群中。

安國候顧淮今年已有二十五,四年前先帝駕崩,舉國守喪,紅事一律取消。後一年期至,安國候又發話說要為生母守孝三年,故而這說親一事也就拖到了現在。

華京城的媒婆基本都已經聚到安國候門前了,就等著安國候府門開。在眾人翹首企盼中,那大門終於緩緩推開了,一人臉若寒霜地走了出來,冷冷地看著她們。

那人有著一張過分精致的臉,但臉上卻毫無一絲人氣。

所有人立即安靜下來,有認出這位是誰的人卻不由得驚呼一聲,“睿親王!”

睿親王怎麼會在安國候府?

一如張婆先前所想的,這華京西城的兩樁大事指的就是睿親王和安國候。安國候是孝期到了,睿親王則是終於年滿二十,到了可以娶親的年齡了。

睿親王冷冷地看著她們,然後一個拂袖,立即就有數十名暗衛從門的兩側蜂擁而出,團團圍住了這群媒婆們,瞬間就驚壞了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