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海景(1 / 2)

王炸現在最怕的就是自己的數據中心被一勺燴,所以他是時候要弄分布式的數據中心了。區塊鏈技術早就為安全的分布式數據中心提供了核心技術,即使某一些個數據節點損壞也不會影響大局。

沒有自己完全放心的地方怎麼辦?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數據中心放到公海上。

他是想通過已經日漸成熟的六麵體風帆來打造廉價的可在公海中自動固定位置的小型數據中心。多個小型數據中心聯合起來就可以變成龐大的網絡。

這些小型節點就通過無線的方式來跟陸地保持通訊。他設計了一種300米高的浮空器,這是飛鳥進化出來的很高效的巡航高度,也是他選擇這個高度的初衷。

在這個高度,地平線在60多公裏之外,兩個浮空器就可以連接120公裏的一段海域。為了在相對運動中保持良好的適應性,可以保守地選擇100公裏作為兩個節點之間的距離。

王炸有一個團隊一直在琢磨怎麼高效地讓氫氣球升降,這是一個從飛艇時代以來就是工程師們思考的難題。其中有一個出色的發明家想到了比穀歌氣球更好的辦法。穀歌氣球是使用抽空氣的方法,而這個工程師的辦法是利用鏤空氣球。

鏤空的表麵是一個個的類似機翼的東西,當空氣流過空隙,相當於給氣球產生機翼效應,最有趣的是“機翼”可以反轉,想要氣球上升時,機翼體位正常,獲得飛機似的機翼效應,當需要下降時,把機翼的翼麵翻轉即可。

經過試驗,這種方法比穀歌氣球的抽空氣高效很多,可在幾秒鍾之間轉換升力和降落的力。

實際運作中,視風速而定,給氣球配上比空氣本來就有的浮力稍稍重一點點的總載荷,這樣子的氣球在微風吹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升空,即使沒有風,隻需要很小功率的一個螺旋槳就能夠產生類似的效果,在盤旋中上升或者下降。

這個工程師為此獲得了王老板100萬美金的獎勵。

這個東西在建造陸地節點的時候就特別地有用,因為上海節點有海水阻隔,碰到破壞者的概率小得多,而在陸地上,隨便一個頑皮的熊孩子就可能對一個懸空的氣球造成威脅,這個時候果斷采取割斷繩索的措施可以自保。

因為鏤空氣球可以花費極小的能源來維持高度,所以,割斷繩子之後的氣球可以在低功耗螺旋槳的推動下慢吞吞地飛向預定的基地,保護了自身不被普通的破壞者捕獲。

當然了,這些陸地節點隻是通訊中轉站,不需要太多的設備,在氣球上的載荷就足以維持自身的運轉,底下的錨定設備又不值錢。

一個300米高的鐵塔那得多貴,如果建造在山上,又會受到地形的限製,而且,山上的維護不容易,往往需要建造一條通往山頂的路,王炸爬山玩耍的時候經常看到有這種廣播電視塔或者基站。

這個工程師的發明可以為王炸的通訊基站提供極為廉價的解決方案,不由得他不高興。

有了這種方案,他可以升級互聯網0.5到0.9,意味著90%的judy用戶將會獲得真正的即時的互聯網服務,而那另外的10%的用戶的更新時間也會從1個小時縮減到幾分鍾。

judy公司並不需要向大眾交待自己的技術升級了,隻要告訴用戶,現在你們可以使用真正的互聯網了,他們將特高興地享受judy手機的免費升級服務。

毫無疑問,judy手機的股票將繼續堅挺。

在研發公海數據中心的時候,王炸突發奇想,能不能讓這些數據中心互相連接,直接貫通整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因為每100公裏了才需要一個節點,非洲西海岸到北美東海岸最近的地方不過5000公裏,隻需要50個節點就連接了北美和非洲。

這個建設起來可比海底光纜省事兒多了。

按照100萬美元一個節點的資費來計算,一條貫通大西洋的無線通訊線路也不過5000萬美元,還夠不上用spacex發射一次火箭的費用6000萬美元。

誠然,這些節點的連接不是那麼靠譜的,因為需要躲避風暴,可是多建設幾條冗餘一下不就是互聯網的精髓嗎?在三個大洋的重要航線上建造10條左右的通訊線路,就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為遠洋輪船提供廉價互聯網服務。

不過才需要投資5億美元,而已。

這500個數據中心嘛,也夠王炸用一陣子了。

至於它們的安保,可以通過各國分公司分別懸掛不同的國旗,尋求各個國家的海軍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