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作(二十四)(1 / 3)

一更

將《傾國》首宣視頻發布的時間往前倒回去一點,回溯到韓曉正果斷的放棄了與賀詹台爭奪那一籃子的兔子點心的時候。

放棄了爭奪點心的做法,自然不符合一個吃貨的慣常設定。

可惜上一輩子,韓曉就無數次敗在自己的吃貨屬性和那一點“不甘心”的情緒上了。

上輩子等肖於熏去世後,韓曉在收拾著妻子的遺物時,忽然間看到了一張肖於熏拍的照片。

這似乎是在片場拍攝的間隙拍下的照片,在照片裏,能見到高舉著一盤點心,一臉得意洋洋的賀詹台,以及高舉起手,伸手去夠這盤點心的自己。

看到這張照片,韓曉才醒悟過來,自己根本就是被賀詹台耍了。而且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誰說也沒用的“默契”。

放在以前,韓曉隻是覺得賀詹台老是在自己麵前用各種手段炫耀“我長得比你要高”這一點實在是討厭的要命,也正因為討厭這一點,所以每次賀詹台一玩兒這招,他就會上鉤。

可實際上,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這一切——

……根本就是幼稚到家了。

“我以前怎麼會那麼蠢呢?”

思來想去找不到答案,也就隻能將這種問題拋在了腦後。

韓曉決定去找那位美麗和善溫柔大方的房東姑娘……再去討一些點心。

雖然可能會將自己所有的經史子集的儲備量全部掏空,可是就衝著那好吃到要命的點心……

“方姑娘,我可以再吃一點嗎?”

“之前那些不夠吃嗎?”

姓方的房東姑娘將小巧的竹編蒸籠從灶上移了下來,而後又揭開蒸籠的蓋子,水蒸氣的熱氣霎那間就充滿了半個廚房。

“快點讓開些,不要被燙到了。”

房東姑娘伸手將韓曉往後推了一些,可這熱氣來也快去得快,等她說完這句話,之前的蒸氣早就散開了,剩下的就是剛剛蒸好的點心,在蒸籠裏散發著獨屬於食物的熱度與香氣。

韓曉看著那一蒸籠的小籠包,忍不住笑開了眉。

“我呢,可是魔都人呐。”

“那又怎麼了?”

“小籠包可是我魔都南翔的特產啊。”

房東姑娘瞧見韓曉那臉上得意的樣子,忍不住開了口:“我就不信了,我做的還能抵不上你們豫園出的小籠包?”

韓曉伸手取了筷子,沾了沾房東姑娘倒在碟子裏的香醋,吹了吹小籠包後,眼睛一閉,就將它吞進了嘴裏。

咬開小籠包的麵皮,在被肉汁燙到的瞬間,那與肉汁配合的天衣無縫的豬肉的鮮甜,再配上香醋恰到好處的酸味——

等吃完了五個小籠包,韓曉才停下了筷子,認真而又嚴肅的說道:“我還是覺得豫園的小籠包味道更好一些。”

房東姑娘將蒸籠往邊上一挪,睜大了雙眼:“憑什麼啊。你倒是說說看。”

“因為是豫園的小籠包嘛。”

“那豫園的前主人,不就是個被抄家了的罪臣麼。”

房東姑娘似乎根本沒有自家的先祖,曾經是明王朝有史以來最走運的罪臣這一點的認知。

“連自家的祖產都保不住,結果要落到整個花園充公開放……真是丟死人了。”

“要是沒有這樣的人。”

韓曉眼裏眉梢都帶著笑,可這笑意卻沒有進到眼底深處。

“我這種家裏往上數,那就是佃戶命的人,若是沒有百年前的那場動亂,怕是一輩子連想都不敢想,自己能進得了這種官老爺家的後花園裏逛逛啦。”

他的聲音放得又輕又緩。

“更別提,在人家的花園裏吃上小籠包啦。”

“你難道以為我在為世家大族抱不平嗎?你難道還真以為,我們臨城是什麼好出身嗎?”

房東姑娘反倒是驚訝的看著韓曉。

“我家祖上是方孺——就是那個跟著孝湣皇帝朱允炆,結果敗了後還敢當麵大罵永樂帝的狂士。”

她氣得像是要砸了什麼東西一樣,就連身體都在發顫。

“九族的人都因為他流放到滇南……就連他的學生們也跟著他一起來啦。你以為滇南有那麼好嗎?這兒……自古就是窮山惡水的地!任上究竟死了多少被貶的官那根本就是連數都不用數,死在路上的官那就更多了。”

“真要說,如果不是百年前的動亂,我們這些人在明王朝的眼皮子底下,那就是永生永世都被困在這個地方上啦。”

房東姑娘氣得連嬌嫩白皙的臉頰都發紅了。

“要說百年前的動亂倒了多少世族,那都和我們臨城沒有關係!祖上的事情那是祖上的問題,對現在的我們來說,要講謝天謝地,那我們臨城所有人也要去謝謝那百年前讓明朝倒了台的英雄豪傑們呢。”

聽得此處,韓曉便長揖致歉:“真是對不起,我錯怪您啦。”

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韓曉可都是見多了那些仗著自己家裏祖上曾是某某地方的世家大族,就自以為是高人一等的傻x。

更是見多了因為百年前的動亂,而從原本的世家沒落為平民的人。——這種人裏頭,多的是為自己祖上所遭遇的沒落境況抱不平的家夥。口算說著我家的祖上如何如何的樂善好施,又是如何如何的被那些“淳樸的農民所犯下的罪惡”搞得名聲惡劣無比……

托這些人的“福”,韓曉對於這方麵的問題,總是有著沒辦法抹去的偏見。

有這種討厭的家夥,可也有另外的一部分人,如同房東姑娘那樣,覺得祖上的問題那是祖上的問題,她沒享受到特權也沒覺得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正因為有這樣的人在,所以韓曉才會在發現了自己的想法出現了錯誤時,立刻誠懇的道歉,請求對方的諒解。

房東姑娘聽得懂韓曉話中的誠懇之意,她這才平複了一些心情,緩緩回答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多謝方姑娘諒解。”

“別方姑娘方姑娘的喊了。”

“這多不好啊。”

方姑娘撫了撫自己的鬢角的碎發。輕笑道:“我已經成婚啦。”

……韓曉頓時就覺得,我朝這種滿了十八周歲就能合法成婚的規矩,還真是坑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