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華集團博覽室裏參觀的時候,李睿終於發現了這個軍工企業的前身,好嘛,原來這家企業以前是專門生產坦克、裝甲車、火箭炮的,所生產的產品曾在七九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立下赫赫功勳,這家企業也因此被當時的國家軍委某副主席表揚過,那位副主席還題了四個字贈給這家企業:精忠報國。這四個字就掛在博覽室裏最顯眼的地方,幾乎占去了半麵牆壁。當然,也隻有那四個字與一些黑白老照片,還在述著這家企業曾經的輝煌。
時至今日,這家企業的效益也不太好了,原因是多方麵的,集團總經理在陪同孫有新在廠房裏參觀的時候,也了好幾點問題出來。孫有新勉勵他積極籌措,多方並舉,爭取扭虧為盈,再創新的輝煌。
李睿留意到,那位總經理在被孫有新勉勵之後,雖然一個勁的點頭答應,但事後臉上又現出無可奈何的尷尬與苦笑,一副回無力的表情,便知道,他無法做到孫有新期許他做到的,其實想想也是,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與健全,生產力的提高與管理模式的提升,國企(軍企當然也算)的老化衰退甚至是死亡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一大批國企就紛紛破產了,剩下的一部分國企也在改製過程中被私有化,有的重新煥發生機,有的則依舊逃脫不了破產的命運,還有的苟延殘喘,要不是地方上政府輸血的話,也早就完蛋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但始終無法避開的一個原因就是,國企受行政管理與幹預,簡單就是人治,如此一來,存在於政府機關中的種種不良弊端便也繼承到了國企裏麵,譬如官本位思想嚴重,再譬如管理層貪汙腐敗,又譬如外行管理內協…這還僅僅是人治所帶來的弊端,其它原因還有財務製度問題、生產工藝落後與轉型失敗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籠罩在頭上,國企再想健康良性的發展下去就已經難能了,要不是還有政府救援支撐,估計現在的大多數國企都已經倒閉破產了。
李睿估計,孫有新此次青陽調研之行,特意抽出半時間來春華集團考察,打算的應該是,通過他這位省軍區二號首長表現出來的重視與期望,讓集團領導層知恥後勇,想辦法把集團的效益搞上去,集團的效益上去了,作為集團所屬的省軍區,也就能多分到一些真金白銀了,可惜的是,這位首長並不知道,一個集團的效益,並不是領導重視就能決定得聊,他這麼做,反而更加突出了存在於國企(軍企)之中的領導(其實就是行政)幹預企業管理的弊病。
企業就是企業,就該由職業的經理人與專業的工人來負責管理執行,政府或是領導強行幹預的話,隻會越搞越糟。當然也有搞好的,但那樣的例子極其稀罕。
李睿暗想,要是自己跟李玉蘭合股的那家幹果雜糧加工廠,並不屬於自己二人私人所有,而是屬於九坡鎮政府的話,那就看著吧,估計辛辛苦苦的忙碌一年,到年底別能有效益了,不定還會虧損,還要伸手跟鎮政府要錢補貼,這不是胡襖,而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調研快結束的時候,春華集團方麵送給了孫有新一行人每人一份禮物。李睿這個隨從也有份,禮物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事。春華集團當年軍轉民過程中,摸索試水,想找一條能夠產生良好效益的產品之路,曾經選擇了生產鋼筆,那個時代國人還都流行使用鋼筆呢,尤其是政府與軍隊裏麵的幹部,要沒有一支鋼筆,都不好意思自己是幹部,雷鋒叔叔當年寫日記不都是用鋼筆寫的嗎?春華集團生產鋼筆並銷售了幾年,後來因為效益不好,便停止了生產,結果留下一批產品沒有賣出去,就留在了庫房裏,現在拿出來當做禮物,送給來集團指導、合作的領導與客戶當做紀念。
春華集團生產的鋼筆,品牌自然也就叫做“春華”了。這批鋼筆在庫房裏存放了十幾年,保管的還不錯,一支支的躺在長盒裏,鋥光瓦亮,整潔幹淨,都跟新的一樣。當然,這本來也都是新的。
李睿笑著收下這支鋼筆,放在公文包中,心今這眺研也算沒白來啊,等回去以後,把這支鋼筆送給師傅袁迪,也算是對他一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