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在宮外遇到了楊瑞,其實楊烈進宮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憑著朱棣的性子,對自己封賞那是必然的,要是自己在去向朱棣推封,那就真的有些矯情了,但為此就得埋沒了父親的功勞,楊烈心中很過意不去,畢竟父親在靖難之役時也給了朱棣很大的幫助。
父親,楊烈緊走兩步上前拱手道。
烈兒?你怎麼來了?
我聽恩叔說您進宮向陛下請求致仕,所以就過來看看,父親您大可不必這樣的,孩兒,,,
回家再說吧,楊烈一擺手,率先走了出去,朱棣的禦輦楊瑞是真不敢坐,自己現在雖然聖眷正隆,但更應該在言行上注意,否則說不定哪天被政敵攻擊時,這也將會是一條罪狀。
兩人一路聊些閑談,楊瑞很是輕鬆的樣子,一點也沒有因為致仕而不高興,回到家中,父子二人陪著老夫人用完晚飯後便去了楊瑞的書房。
父親,陛下怎麼說?一進門,楊烈便迫不及待的問道。
陛下怎麼說不重要,烈兒,你需謹記,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你我父子二人,雖然曾經協助陛下靖難起兵,立下些許功勞。但,人們隻看表象,他們會說,你我父子二人依仗陛下的聖眷,占據高位,如此一來,對你我二人都不是好事,與其那樣,還不如為父早早的致仕,依著你的功勞,免不了要有公候的爵位,兩相比較,為父那點點貢獻,簡直不值一提,與其讓陛下左右為難,還不如為父識趣一點,須知,退一步,有時真的海闊天空,更何況,陛下若封你公候的爵位,你就已經位極人臣了,為父何苦還要出來分你的功勞。
父親,孩兒不圖公候之位,父親這樣默默的付出,到最後得不到任何的肯定,孩兒替父親心酸。
傻孩子,父親奔波忙碌一輩子圖什麼啊,說大點,是為了為百姓謀福利,但往小的說,還不是希望能給你們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嗎,讓你能繼承我的衣缽嗎,但現在你我父子兩人正好反了過來,難道天下間還有父親嫉妒兒子的不成,父親高興還來不及呢,再說,為父年紀大了,也不適應朝廷的勾心鬥角,為父隻想和你母親舒舒服服的過上幾年安生的日子,如此,足以。
楊烈從楊瑞的書房走出來時已經半夜,今夜兩父子聊了許多,楊烈也知道了父親致仕一方麵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而另一方麵,父親考慮的比較遠,父親與朱棣乃是知交,但現在朱棣已經登基為帝,兩人也不可能再有以前的那種關係。而自己也不可能一輩子順風順水,假如真的有一天自己落難了,父親還可以站出來保自己一命,畢竟父親此時不受任何封賞,朱棣那裏肯定覺得愧疚,真到了危難之時,朱棣肯定會答應父親的要求,楊烈長歎一口氣,想起後世慈禧太後留下經典語錄的一句話:“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此刻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雖不是親生父親,但感情卻勝過親父子。
次日的朝會正常進行,因為分封一時事關重大,涉及的人數又太多,短時間內恐怕還定不下來,朝會的主題便轉向了韃靼。
陛下,元蒙餘孽賊心不改,此次趁陛下南征之時偷襲我北平根據地,實在是罪該萬死,臣請旨,趁我軍士氣正盛,出兵攻打韃靼,殲滅這幫宵小之徒,丘福性子急,剛一提到韃靼,丘福就站出來說道。
嗯,愛卿所言不錯,鬼力赤狼子野心,竟妄想恢複元朝,打是一定要打的,但在打之前必須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允炆現在情況如何,朕起兵反他,是因為他年少無知,聽信奸臣的誤國之策,但他畢竟是朕的侄兒,更何況,現在大局已定,他以全國之力都不是朕的對手,如今,天下皆歸附於朕,朕還有什麼可擔憂的,所以說,攻打韃靼之前,必須要將允炆救出來,就算在南京做個閑散王爺,也比在那受苦的強。
陛下仁慈,眾臣全部稱讚道。
哈哈,眾卿隻知其一卻不知其二,朕這麼做還有一點,那就是朕比較自信。
朱棣確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單憑他在位幾十年做的幾項大工程就非常令人拜服,五征漠北、鄭和下西洋、疏通南北大運河、修書永樂大典、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單單就挑出一樣,那些後世之君就完成不了,更何況這麼多呢!
後世有些史學家一直強調明朝的仁宣之治可比得上漢朝的文景之治,但朱高熾隻在位不到一年又何來的仁宗盛世呢,而朱瞻基又是曆史上出了名的“蛐蛐皇帝”,又何來的宣宗盛世呢,所以說,朱棣的兒孫一直在吃朱棣的老本,而朱棣所做的這些個巨大的工程哪一個不是耗資巨萬呢。